陳偉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倡導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生活教育理論進行教學,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的價值,在深入探索中掌握豐富的物理知識,為后續(xù)的學以致用奠基。本文從生活教育理論及必要性入手,對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策略進行了探討,期望能為廣大一線物理教師的教學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026
隨著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活教育理論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物理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將生活教育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能使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著手學習,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培養(yǎng)其終身探索物理奧秘的樂趣。
一、生活教育理論內(nèi)涵
生活教育理論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此理論包括以下幾點。“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心;“社會即學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系問題上的具體化;“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生活教育理念已成為當前物理教學的重要趨勢,所以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相應的教學規(guī)律,將物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融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不斷探索和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與規(guī)律,并將所學應用到生活問題之中,使其養(yǎng)成終身探索和學習的習慣,為今后更全面的發(fā)展奠基。
二、應用生活教育理論進行教學的必要性
通過對目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能夠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采取的仍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對于理論知識,還是習題、考試題都是以講解為中心,想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更好地應對各種考試。此種死板的教學模式和新課改提倡的生活化教育方向不相一致,只會使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之所以存在此種問題,是由于很多教師雖然意識到了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但總是擔心實施此種教學模式會使得學生的成績不斷下降,最后影響了升學率。其實教師此種擔心是多余的,生活本就是物理現(xiàn)象的根基,只有實施生活化教育策略,才能確保學生從根本上理解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及真諦,從而更好地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及成績,使學生成為一個既會考試又會生活的有用之才。
三、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巧用生活實例教學,輕松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階段是學生初次接觸物理學科,難免會對其有些困惑與陌生感,此時教師需要堅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應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課本中的知識,感知生活與物理學科之間的關系。比如,在學習《慣性》相關內(nèi)容時,生活中就有許多例子,教師需要基于初中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來舉例,如“你們坐公交車時,如果司機猛然剎車,此時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此問題提出之后,學生紛紛舉手想要對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進行解答,此種教育背景下,不需要教師用太多的語言,學生就會理解“慣性”理論知識。
再如,在學習《升華和凝華》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為什么我們放在衣柜中的樟腦丸會越來越小呢?為什么冬天冰凍的衣服會逐漸變干呢?冬天窗戶上為什么總是出現(xiàn)冰花呢?冬天樹枝上為什么總是出現(xiàn)霧凇?”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解釋“升華和凝華”的概念,讓學生感知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養(yǎng)成在物理學習中找生活原型的習慣,并將此思考、學習習慣緊緊貫穿于每節(jié)物理課堂中。
2.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拓展物理教學的生活化廣度
物理學科的學習較為枯燥,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不感興趣的情況,此時教師要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拓展學生的生活化學習廣度,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比如,在學習《光速》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雷雨天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到雷雨天時“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這一現(xiàn)象,當學生疑惑、好奇時,教師再趁機向學生解釋“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這一知識點,這樣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巧設生活化物理活動,鞏固所學知識點
巧設生活化物理活動,能使學生在鞏固所學時,為后續(xù)的學以致用奠基。為此,教師需要基于教材內(nèi)容設計貼近生活的物理實驗。比如,在學習完《杠桿原理》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杠桿原理”與“蹺蹺板”之間的關聯(lián),再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體會“蹺蹺板”中包含的杠桿原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生活與物理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為學生后續(xù)的學以致用奠基。
毋庸置疑,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是今后初中物理教學的必然趨勢,教師必須堅持“教學做合一”的基本教學原則進行生活化的教學,設計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化學習習慣及能力,為學生后續(xù)更為全面的學習及發(fā)展奠基。
參考文獻:
[1]周亞娟.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9(1).
[2]蔣國偉.淺談初中物理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9(2).
[3]李建軍.淺談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9(2).
[4]石有清.初中物理信息題解答策略分析[J].數(shù)理化學習(初中版),2018(11).
[5]張孟影,袁海泉.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圖像特征研究[J].物理之友,2019(1).
[6]叢萍萍.初中物理生命化課堂分層作業(yè)設置[J].課程教育研究,2019(9).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八中學3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