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學生的體育精神,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樹立良好的品德以及思想價值觀念?;诤诵乃仞B(yǎng)教育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分析探究如何創(chuàng)新初中體育教學,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核心素養(yǎng);初中體育;課程建設
一、 引言
基于素質教育改善背景下,體育教學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輕松愉悅的練習和玩耍,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所以教師必須要不斷地實施多元教學方式,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結構,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結合體育教學特點以及活動原則,將游戲應用于實踐教學引導之中,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育引導,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所以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游戲進行教學是當前體育教師亟待探究的重點問題。
二、 當前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育存在功利性特征
當前我國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不同學科不同學段都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體育也融入了重點內容,體現(xiàn)出國家對于體育學科的充分重視,但是在體育具體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未正確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部分教師仍然將體育作為副科進行教育,認為中考體育考什么內容,教師便教什么內容,引導學生訓練什么內容,此種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自身個性化需求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無法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也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所以體育教育已經(jīng)陷入應試教育的弊端,學生的身體情況難以得到有效改善,已經(jīng)背離了體育中考的教育初衷。
(二)教育教學方法單一
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是采用既定教學內容進行示范引導教學方法,學生只能夠被動式地練習,教師根據(jù)學生練習中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式地學習。此種方法會束縛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由于課堂氛圍十分枯燥乏味,學生缺乏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體育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三、 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體育課程體系有效構建
(一)引導學生體會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在當前體育教學形式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引導,根據(jù)學生在體育學習當中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基礎來進行良好的提升和自主的學習。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先天因素進行教育教學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在體育鍛煉當中的熱情和動力,教師也要將核心素養(yǎng)理念深入體育教學的項目當中,使學生通過體育教學項目進行學習和探索,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能力,增強學生個人身體素質健康的發(fā)展。教師也要在提高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核心素養(yǎng)對于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當學生在學習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知識點時,教師要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在體育鍛煉當中的思想觀念成熟性。教師要注重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升學生健康素養(yǎng),使學生在健康發(fā)展當中能夠為理想而奮斗,逐步地完善學生的體育鍛煉文化和傳承能力,讓學生意識到只有擁有良好的身心素質,才能夠為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或理想而努力奮斗,所以教師要通過讓學生思考體育學習當中的文化知識以及體育當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逐步地完善學生個人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一定的基礎。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增強在合作探索當中的學習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課前熱身運動,然后再開展自由的活動,則學生在自由活動當中認為體育學習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體育課只是放松身心的一節(jié)課,所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提高和拓展,所以教師在體育教育教學當中要增強體育教學知識的滲透和引導。教師要引導體育委員與大家進行熱身運動的探究和互動,并且通過反復地向學生介紹體育鍛煉,對于自身今后的發(fā)展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鍛煉熱情,提升學生在體育運動鍛煉當中的學習動力。教師也要在體育鍛煉當中增強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提升學生的良好學習素養(yǎng)。教師也要在課前準備工作當中利用游戲的教育,逐步地增強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課堂參與熱情,教師還可以通過武術來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教學動作,讓學生在動作當中學會探究和思考。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圍繞著草場跑步改為競爭性的游戲,讓學生扮演警察,抓小偷在競爭當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使學生迅速地融入課堂學習當中,增加學生對于體育課堂學習的興趣和融入意識。
(三)通過體育游戲,培養(yǎng)學生體育綜合素養(yǎng)
教師在初中體育游戲教學當中,可以擺脫以往的教學觀念,使游戲教學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能力。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來進行體育游戲教學,來引導幫助學生攻克學習當中的困難,及時地解決教師在教育實踐當中所遇到的各項教學難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勇于鍛煉,敢于堅持,積極地克服體育鍛煉的困難,提升學生的良好道德素養(yǎng)和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教師也要在課堂實踐教學當中,利用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當中把握課文的教學內容,并且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教師也要在游戲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團隊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在團隊協(xié)作當中敢于克服困難,并且促成學生在體育鍛煉當中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學生對于籃球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在籃球教學當中,幫助學生學會運球和投籃。但是學生在運球和投籃練習中很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此過程當中,就可以通過向學生示范標準性的動作讓學生學習,并且兩兩一組進行互動和競爭,使學生在互動和競爭當中的運球和投籃的技巧能力提升,提升學生的良好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展示自身對于各項技巧的掌握能力,來逐步地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
(四)精心預設提高預習有效性,提高學生知識掌握能力
由于初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初中學生的性格較為活潑且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體育鍛煉當中要想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素養(yǎng),就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讓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并且積極地融入體育課堂當中,從而有效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也要在教學中進行課堂的創(chuàng)新,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讓學生在新課標當中學會完成各類預習任務,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當中樹立科學的學習理念,提升學生的良好學習素養(yǎng),教師也要在新課標教育教學當中,逐步地提高自身的學習針對性,通過樹立良好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心態(tài),對于體育鍛煉的各項技巧進行有效地掌握,教師也要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動力,結合文本教學知識,在實踐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活動靈活性,教師也要開展預習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預習當中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究,提升學生在預習當中的知識掌握能力和學習熱情。
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當學生在學習“立定跳遠”這一傳統(tǒng)性的教學項目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資料以及設計游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分組當中掌握立定跳遠的關鍵技巧。教師也要一改以往的教學態(tài)度,通過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育實踐當中,積極地融入學生群體中與學生進行共同鍛煉,共同提升,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在鍛煉當中的反饋能力,讓學生在反饋當中逐步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和發(fā)展。
(五)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要以新課標作為教學的基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現(xiàn)教學當中引導學生體會體育學習的樂趣,并且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通過廣泛地運用各類教學資源,以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在組內的探究能力和討論能力。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并且引導學生在合作當中對于體育項目進行充分地了解和探究,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當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也要一改以往的教學思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思考中樹立科學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也要在分組實踐教學當中,讓我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明確自身的任務和責任,提升學生在團隊當中的個人綜合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分組模式中進行創(chuàng)新引導,利用男女搭配的體育鍛煉原則,使學生能夠在異性組合中保持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充分地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在體育活動當中提升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主動性和學習動力。教師通過在小組合作當中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形式,為學生搭建良好的教育教學平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增強學生的良好學習素養(yǎng)。
四、 結束語
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夠看出在體育教育過程中,為了進一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必須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通過核心素養(yǎng)培育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運動,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所以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將體育核心素養(yǎng)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有效應用體育教學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加強,梁元星.我國教育生態(tài)研究的進展與問題[J].當代教育科學,2017(19):74-75.
[2]邵朝友,周文葉,崔允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標準研制:國際經(jīng)驗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7(6):74-75.
[3]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6(7):241-242.
[4]姜宇,王燁輝.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8):74-75.
作者簡介:
孫文強,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秦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