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從缺乏針對性和缺乏藝術性兩個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中評價有效性的制約問題;其后,圍繞角度滲透性、內容豐富性、時機適宜性三個方面,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中評價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教學效果
引言:
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說出的每句話都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思維產生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做到以生為本、善用語言,致力提高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評價有效性的制約問題
第一,課堂評價缺乏針對性。課堂評價的實施目的,是在樹立學生自信、維護學生自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但從當前來看,大部分數學教師對課堂評價的認識還停留在“樹立自信,維護自尊”這一基礎階段,僅通過“你真棒”、“很聰明”等語言對學生做出激勵或肯定,但并未針對學生具體的行為或思路展開評價。此時,雖然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情緒能得到積極調動,但其很難通過評價語言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無法了解自己“聰明”在哪里。這樣一來,不僅會使得課堂評價流于形式,難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查漏補缺、揚長避短,還可能導致學生產生盲目自大、自我陶醉的負面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1]。
第二,課堂評價缺乏藝術性。小學生的思維方式相對簡單,其情緒和行為往往會表現出很強的興趣導向性。此時,小學數學教師若不重視自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缺乏幽默元素、趣味元素的靈活融入,將很難對學生形成深入滲透,進而降低課堂評價的有效性。同時,課堂評價并不全是正向的,一些教師在指出學生錯誤、制止學生行為時,還會采取嚴厲、粗暴的語言方式,如直言、呵斥甚至辱罵等。當這樣的語言方式出現在課堂中時,會嚴重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繼而使得學生從情緒上站在教師的對立面,對教師乃至數學學科產生抵觸感、恐懼感或厭惡感。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評價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課堂評價的角度滲透性
課堂評價是推動課堂教學進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選擇評價角度、評價形式時,必須要做到以生為本、有的放矢,致力強化評價的滲透深度與驅動能力,引導學生對教師語言形成由耳入心的內化吸收。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增強課堂評價的角度滲透性:
第一,從學生具體表現的角度出發(fā),實施針對性的課堂評價。例如,在教授“雞兔同籠”這一經典數學題型時,數學教師發(fā)現某同學將雞看作是“抬起兩只腳”的兔子,進而將籠中動物全設為兔子進行解答。這樣一來,題目中的雞與兔便不再是相互獨立的題目元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解題的難度。此時,數學教師不應簡單地采取“你太聰明了”、“真厲害”等模糊、簡單的評價語言,而是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優(yōu)勢特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如“這位同學的思路很正確,我們依照他的方法進行解答,便可通過假設的兔腳數減去實際腳數,輕松得出雞的數量”。這樣一來,既能達到肯定學生、贊揚學生的目的,也有助于明確說出該同學的聰明之處,進而對全體學生的解題思路產生榜樣引導作用[2]。
第二,從學生客觀差異的角度出發(fā),實施分層性的課堂評價。現階段,以生為本已成為了現代教育的重要原則,這一原則的核心便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數學教師切忌設置出一致性的課堂評價標準,而應全面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表現、能力水平,從而及時發(fā)現學生的改變和進步,并實施出有效的語言激勵。例如,在發(fā)現某個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舉手發(fā)言時,教師應意識到該學生心理上的努力與變化,進而說出“A同學這節(jié)課表現很棒,以后都要像今天一樣踴躍發(fā)言哦!”、“老師發(fā)現你不但懂得傾聽、聽得仔細,語言表達也這么清晰流暢,真棒!”等評價語言,以便促使學生課堂行為的積極轉變。
(二)注重課堂評價的內容豐富性
課堂評價是一種有價值、有思想的判斷活動,對教師語言表達的藝術性與豐富性具有較高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有充分注重文化元素、趣味元素的融入,才能最大化發(fā)揮出課堂評價的激勵、調節(jié)與引導作用,使學生學得有動力、有興趣、有方向。例如,在應用課堂評價贊揚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時,教師可說出“這位同學的解題方法真是鐵錘敲鑼——響當當!”、“在剛才的課堂活動當中,同學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老師覺得你們就是一座三連廟——妙妙妙啊!”等語言內容。這樣一來,在幽默歇后語的帶動之下,學生的學習情緒將得到有效調動,進而營造出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
(三)注重課堂評價的時機適宜性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要注重課堂評價時機的把控,善于捕捉學生細微的閃光點。同時,課堂評價還承擔著糾正學生學習偏誤、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職能。因此,數學教師在發(fā)現學生存在學習障礙時,也應及時提供出有效的語言指導或啟發(fā),幫助學生快速、順利地度過學習難關。
例如,在發(fā)現某學生對加減運算理解困難時,教師可引入“數形結合”的解題方法,對學生說出“你很聰明,一定可以解決這道題目的,不如我們把題目內容以小球的形式畫出來看一看?”。此時,學生便會在教師的評價引導下畫出直觀的運算圖像,進而削弱數字本身的抽象性,解題困難也就隨之迎刃而解了。
總結:
總而言之,教學評價的質量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據此,數學教師應從角度、內容、時機等多個方面出發(f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評價水平,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解決困難、實現成長。
參考文獻:
[1]謝濤.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 (05):54.
[2]章海明.捕捉數學課堂中的“智慧之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評價語言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 (06):122.
作者簡介:任文清(1968.11.17—)女,漢族,籍貫:湖北省襄陽市,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石橋鎮(zhèn)中心小學,職稱:小學一級,學歷:大專,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