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欣
【摘 要】隨著人們對音樂教學的認識程度加深,初中音樂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課改提出核心素養(yǎng)理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切實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對初中音樂的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老師開展有效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zhì)?,F(xiàn)有研究表明,粵劇元素能夠在審美方面大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本文對如何將粵劇元素融入初中教學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粵劇元素;初中音樂;教學改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5-0184-01
在眾多人文藝術門類中,音樂是人們內(nèi)心情感體驗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音樂始終是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一個人適應未來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作為在廣東音樂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粵劇、粵曲,在審美音樂教育中對受教育者的審美意識有著熏陶作用。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粵劇引入嶺南地區(qū)初中的音樂教學中,利用粵劇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值得探索和研究。
目前對于初中音樂引入粵劇元素的研究還不多見。部分學者曾明確指出音樂教學應該以引導為主,無論是在教學設計、評價還是在反思方面都應該將初中生作為主體,這樣有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部分學者從初中生音樂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提出初中生的音樂審美培養(yǎng)活動應該從過程入手,初中生只有提高自身的參與度,才會有效進行審美培養(yǎng),并培養(yǎng)自身音樂素質(zhì)。
為了符合音樂新課標的要求,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本文擬結合初中生及初中音樂的特點,對初中音樂引入粵劇元素的教學改革進行研究。
一、粵劇元素引入音樂教學的意義
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豐富的內(nèi)容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作為一門藝術而言,單一枯燥的理論知識是不可能觸及它的真諦和本質(zhì)的。要想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有效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老師就要創(chuàng)新講課方式。為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語言(用粵語歌詞朗讀)、粵劇的身段即身體表演(當中包括手勢、臺步、做手等一系列的感受與學習)、早期樂隊的組成等。在朗讀粵語歌詞時,語調(diào)和語氣要跟音樂要素中的音長、音高等相通,粵劇的身段動作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輕松和愉悅,在音樂中適當加入打擊樂,敲擊節(jié)奏,進行手勢、臺步的學習及表演,學生會覺得有趣又好玩,學習音樂會更加事半功倍。
粵劇元素的引入能讓音樂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發(fā)揮作用,讓他們把音樂作為一種習慣、一種愛好,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一些帶有粵劇元素的音樂鑒賞會、班級音樂節(jié)等趣味橫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對音樂有進一步的了解和體會,也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
二、“三步走”將粵劇元素引入音樂教學
(一)轉(zhuǎn)變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初中音樂教學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要想有效開展音樂教學,就需要明確當前初中音樂課堂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才能有針對性進行改進?,F(xiàn)在的初中音樂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仍然采用簡單的教師帶學生唱,以及灌輸音樂知識的方式,因為片面重視教師的“教”,難免會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入粵劇元素,首先應該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往來,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豐富當前的教學模式。目前初中音樂教學課堂模式過于單一,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音樂教學需要教師與全班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難度很大,但是教師一般會比較重視自己的教學設計,但也因為一味按照準備好的教案來實施和完成教學任務,難免會缺乏一些趣味性,無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教學中學生情緒消極,不愿意配合教師進行音樂學習,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低,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力無法提升,在自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面沒有進步,因此粵劇元素的引入必須要以豐富教學模式為前提。
(三)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作為音樂教學的主體,在音樂學習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課外音樂是特別喜歡的,但是對于教材中的音樂知識興趣點不高,尤其是音樂歌曲。我們在音樂教育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音樂的專注度越高,音樂教育的效能也會越高。因此對粵劇元素的引入應該從課外入手,以因材施教為前提。
三、結語
目前我國初中音樂教師非常少,音樂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不足,音樂綜合素質(zhì)偏低。有時也會迫于一些比賽,急功近利,沒有對學生的音樂發(fā)展和音樂興趣給予充分重視。在實際教學或者排練中只是一味追求結果,缺乏對學生的行為指導和情感交流,影響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切實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開展有效教學,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而粵劇元素能夠在審美方面大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姚丹,戚小麗,陶文青.將粵劇粵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02):6-7.
[2]葉雅僑.談談粵劇、粵曲特色教育對學生的思想熏陶[J].北方音樂,2017,37(2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