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微
【摘要】 目的 觀察痰瘀互結型慢性腎炎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口服治療聯(lián)合中藥腎復湯內服治療的效果, 及對患者血清脂聯(lián)素(APN)水平的影響。方法 100例痰瘀互結型慢性腎炎患者, 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A組和B組, 每組50例。A組患者予以培哚普利片(商品名:雅施達)口服治療, B組在A組基礎上予以中醫(yī)腎復湯內服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評分、APN水平、腎功能指標水平、生活質量以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 兩組中醫(yī)癥候評分與APN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B組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B組優(yōu)于A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前、治療后的生命質量(QOL)評分分別為(68.58±5.00)、(84.66±4.54)分, B組治療前、治療后的QOL評分分別為(68.55±5.02)、(90.65±5.00)分,?治療后, 兩組QOL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B組QOL評分高于A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治療總有效率94.00%高于A組的78.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腎復湯治療慢性腎炎痰瘀互結證的療效顯著, 可改善血清APN和調節(jié)腎功能, 治療療效頗為顯著, 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痰瘀互結證;慢性腎炎;腎復湯;血清脂聯(lián)素;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2.072
在腎內科臨床中, 慢性腎炎屬于多發(fā)病與常見病之一, 發(fā)病后表現(xiàn)出水腫、血尿以及蛋白尿等癥狀, 病情十分嚴重, 治療難度較大, 容易損傷患者的腎功能[1]。隨著中醫(yī)理論的普及, 中醫(yī)療法對慢性腎病的治療效果日益凸顯, 認為該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本虛標實”, 腎臟為“虛”、瘀血與痰濕為“實”, 兩者互相影響后為“痰瘀互結”[2]。鑒于此, 為了研究痰瘀互結型慢性腎炎患者內服中藥腎復湯的療效, 文章納入了遼寧省朝陽市中醫(yī)院腎內科臨床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 并經(jīng)科學分組后予以不同療法, 現(xiàn)將各組療效與價值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遼寧省朝陽市中醫(yī)院腎內科2018年7月~2019 年7月收治的100例痰瘀互結型慢性腎炎患者, 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A組和B組, 每組50例。A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5~66歲, 平均年齡( 50.05±8.3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例, 高中文化水平18例, ??莆幕?例, 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7例;病程8個月~6年,?平均病程(4.00±1.12)年。B組男28例, 女22例;年齡24~69歲, 平均年齡(50.10±8.8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15例, 高中文化水平17例, 專科文化水平10例, 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8例;病程8個月~7年, 平均病程(4.01±1.1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兩組患者入院后診斷結果均與《內科學》中對于慢性腎炎的診斷標準相符合, 同時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對于痰瘀互結分型的診斷標準相符合;
②兩組患者入院檢測提示24 h尿蛋白定量>500 mg、Scr<于133 μmol/L、肌酐清除率(Ccr)>80 ml/min;③兩組患者資料一律獲得了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且患者及(或)其家人一律知情并同意;④兩組患者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依從性, 可主動配合醫(yī)務人員, 語言能力與理解能力等均正常。
1. 3 排除標準 ①急性腎炎者;②繼發(fā)性腎炎者;③合并抑郁癥、狂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者;④哺乳期女性與妊娠期孕婦;⑤對本研究用藥存在過敏癥狀者;⑤中途撤離本研究者。
1. 4 方法 A組患者予以雅施達口服治療, 1次/d, 8 mg/次, 持續(xù)服藥30 d。B組在A組基礎上予以中醫(yī)腎復湯內服治療, 主要成為有瓜蔞15 g、丹參15 g、黃芪15 g克、生山楂10 g、生地10 g、茯苓10 g、萊菔子10 g、當歸10 g、澤瀉10 g、川芎6 g、陳皮6 g以及姜半夏6 g, 以清水浸泡后煎煮, 留汁300 ml分早晚各溫服1次, 150 ml/次, 內服1劑/d, 持續(xù)內服30 d。
1. 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評分、APN水平、腎功能指標水平、生活質量、治療效果。①中醫(yī)癥候評分:主癥包括了肢沉體胖、頭暈、目眩, 按嚴重程度分為重度、中度、輕度、無, 依次為6、4、2、0分。次癥包括了肢體酸痛、胸悶氣短以及痰多口黏, 按嚴重程度分作重度、中度、輕度、無, 依次計3、2、1、0分, 所有癥狀評分累計相加為中醫(yī)癥候評分, 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②APN水平:分別于兩組患者治療前1 d與治療結束次日抽取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約3 ml, 常規(guī)離子后以免疫吸附法對APN水平進行檢測并對比。③腎功能指標:包括BUN、24 h尿蛋白定量、Scr, 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后, 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并對比。④生活質量:參照QOL評分標準評估患者生活質量, 分值范圍是0~100分,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⑤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的體征、癥狀完全消失, 且中醫(yī)癥候評分較治療前降低>90%, 為有效;患者體征、癥狀顯著好轉, 且中醫(yī)癥候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5%~90%, 為好轉;患者體征、癥狀無好轉, 或改善不明顯, 病情加重或者中醫(yī)癥候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5%為無效??傆行?(有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