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性也在凸顯,那些不懂得創(chuàng)新的人最終將會被社會淘汰的。物理學科的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是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科研人員所必須掌握的,也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所必備的理論基礎。側向思維作為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物理學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學是學生們接觸物理知識的啟蒙,在啟蒙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注重側向思維的培養(yǎng),將使學生們受益一生。
關鍵詞:側向思維;物理實驗;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素質教育不斷開展的過程中,在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的大前提下,中學生的側向思維培養(yǎng)已經成為開發(fā)智力、開拓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重要組成,成了初中物理教師們日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關注點。物理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物理實驗的過程,是學生們不斷地思考、開動自己的腦筋,開拓自身的思維的過程,更是學生們不斷地動手、增強實踐能力的過程,如何的運用初中的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們的側向思維,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成了中學物理老師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 側向思維在物理學中的應用及作用
側向思維的思維模式不僅僅局限于本領域,而是與其他領域結合,交叉起來,從一個新的領域上獲取新的啟迪,這樣的思維方式使得思路更加的寬廣,更加的活躍,能夠更靈活的解決所遇到的各項問題,讓學生們更善于聯(lián)想遇到的問題,推倒問題,隨機應變能力提高,遇到問題更能妥善的解決,這也正是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需要的一種能力。物理學可以說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工程技術的基礎,能夠促進社會上其他的領域的發(fā)展。物理學更是近代的工業(yè)革命的理論基礎,它加快了人們生活的步伐,使得人類的生活更加的方便。眾所周知,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周圍有磁場,才能吸引物質。在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下冊中,就有關于磁體與磁場的介紹。為讓學生們明確地感受到磁場,課本中就磁鐵能吸引何種物質,磁體的磁力,磁鐵各極之間的相互作用,運用小磁針與磁鐵做實驗,從而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磁場的魅力。在此時就磁場問題,一些物理人才就將其運用到磁懸浮列車上,這正是人們側向思維的表現(xiàn)。將磁力的相互作用運用到實踐之中,如若沒有側向思維,人們的思維僅停留于在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理解上,物理學習就會喪失其原來的意義。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側向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沖破原有的問題桎梏,打開新的思維方向,讓物理學習日益精進。
側向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們從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脫出來,側向思維是對于學科知識的一個擴展與延伸,使學生們能夠隨機應變,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學生們能夠將所學知識更加靈活的運用起來,將所學的知識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整體的認識物理現(xiàn)象、物理理論知識,這樣能夠更加系統(tǒng)、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一個概念,讓大家的知識層面更加的廣闊。側向思維更是一種思維品質的提升,素質教育理念下,新課改推行的前提下,更重視的是一種知識的傳授過程,體現(xiàn)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側向思維正是符合這種大潮流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鍛煉學生們的思維發(fā)散的能力,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更加靈活、更加全面、也更加縝密。
二、 通過基礎性的實驗啟迪中學生的側向思維能力
側向思維注重的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問題,突破原有知識的桎梏,從正向思維一側發(fā)散思維,探索新的領域,從而使得知識結構更加的全面,理解得更加透徹,這也對基礎性的實驗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預設問題,引導側向思維
例如,在講授蘇科版八年級物理“探索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首先將凸透鏡放在陽光下,另外一側則放置光屏,通過光屏的移動,來獲得最大亮度、最小的光斑。使用尺子來測量光斑與凸透鏡中心點之間的距離,以此獲得焦距。這時,教師則可以利用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側向思維,如,最小的光斑這么亮,還有什么作用呢?這時,學生們的思維不再局限于焦距的學習,而是從側面發(fā)散思維。有的學生則想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熱度也是最高,將棉花放在該處,就能夠點燃棉花。還有的學生則說,人們的眼鏡也是利用焦距原理制作的。由此,學生們充分利用焦距知識,聯(lián)想到許多生活實例,進而啟發(fā)學生們的側向思維。
(二)實驗器材的選擇,深化側向思維
例如,在講授“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教師事先不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應當使用什么器材進行實驗。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需要一個運動的物體,如小車、球體等,有的同學則想到平整的木板,然而有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側向思維,想到使用海綿,雖然海綿在實驗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那么就小球在海綿上難以運行這一問題,讓學生們展開想象,進而了解到海綿的密度過小,難以承擔起密度較大的重物。從實驗器材的選擇上,能夠深化學生的側向思維,不再局限于平板這類固定的實驗器材印象,發(fā)散自己的思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去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物理世界。
三、 通過課堂的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們的側向思維
物理課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可以規(guī)范學生們的實驗行為,更是激發(fā)學生們側向思維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堂上的實驗操作,以更加直觀、形象的形式將物理原理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們更加容易理解相關的理論以及概念,以期學生在對物理透徹理解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從側面探索物理學的小天地,在進行演示實驗的課堂上,學生們的心情會得到放松,因為他們不會很拘謹,在一個和諧氛圍內,會使他們的思維得到更好的拓展,去自主的研究物理現(xiàn)象,尋找現(xiàn)象的答案。
(一)演示實驗中發(fā)現(xiàn)側向思維的浪漫主義
側向思維在一定程度相比正向思維更具浪漫主義,杠桿實驗是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第一課,教師通常情況下,在講解杠桿實驗的時候,會利用砝碼與杠桿做實驗,這種實驗雖然效果明顯,但是意義不大。那么充分發(fā)揮側向思維,教師可以將先拿出一個指甲鉗,幫助班上的學生剪指甲,在剪指甲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大家猜一猜,我?guī)椭瑢W剪指甲是為了什么?猜對有獎哦!”然后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有的說是為了讓我們講衛(wèi)生,有的說是為了讓我們要勤快,后來終于有位同學說到是不是跟今天的課程內容有關,這時教師則可以讓這位同學講講為何這樣說呢,這位同學經過對課程的預習,了解到這節(jié)課將要講解杠桿原理,那么指甲鉗就是杠桿原理的運用,指甲的厚度與使用指甲鉗的力氣成正比。這種實踐方法來講述杠桿原理,改變了原來砝碼、杠桿的固有形象,讓學生在親身了解杠桿原理的同時,與生活結合,并感受到教師的溫情,發(fā)現(xiàn)側向思維的浪漫主義。
(二)情景設置,側向思維在實驗中迸發(fā)
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會激發(fā)學生們主動的思考,是側向思維發(fā)展的源泉,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可以激發(fā)學生們主動地去探索,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們去觀察物理現(xiàn)象、獲取物理知識,帶著設置的問題去分析實驗中的教師提出的問題。比如,當教師們演示有關于“水杯倒置”的實驗時,就可以先設置問題情境,問學生們?yōu)槭裁此幸酀M水,若灌的不滿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現(xiàn)象?帶著這個問題去觀察教師做實驗,若是水灌不滿,壓強則不夠,通過這個思考讓學生們明白大氣壓強的作用,此時,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在掌握壓強原理之后,分析杯體對于壓強的影響,是不是密度不同,產生的壓強也不盡相同,在思考中去激發(fā)學生們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物理學科這一藍天之中。
四、 通過探索性實驗強化學生們的側向思維能力
探索的過程是大腦開發(fā)的過程,更是思維擴展的過程,通過一些探索性的實驗使學生們親身去尋找物理學蘊含的一些規(guī)律,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根據已有的設備以及自己具備的專業(yè)知識去設計實驗的步驟,自己制作一些可行性的方案,再加以證實,激發(fā)他們對于知識探索的渴望,當然需要教師們加以引導,例如學習物質的物理屬性這節(jié)內容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們去探究物質的狀態(tài)、物體的形狀和地理位置的變化究竟對質量有什么影響?準備教學器材有天平、砝碼、橡皮泥、冰塊、燒杯、大頭針,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讓他們在探究的實驗中探索物理的奧秘,運用側向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五、 通過課外實驗的拓展,促進側向思維的提升
為了切實提升學生們的側向思維,僅僅靠課上的物理實驗是遠遠不夠的,要鼓勵學生們自己在課余時間動手制作一些小的實驗,增加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做一些課外的小實驗,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制作一些小儀器,他們愿意積極地去參加這種實驗,而且充滿著好奇,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貼近一些生活的科學小實驗,會讓他們感受到物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課堂上的一些小原理“紙盒燒水”,讓學生們去做這個小實驗,需要準備的器材有溫度計、白紙、掛歷紙、酒精燈等,通過與家長或者與小伙伴制作小紙盒,嘗試用紙盒加熱水,觀察水在沸騰之前以及沸騰之后的現(xiàn)象,做好記錄。通過課外小實驗的探索,讓學生們加深了對沸點的概念的印象,尋找可燃物的過程更是學生們側向思維開動的時候,可以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水能燒開?那別的領域的物體呢?親手實踐的過程就是思維發(fā)散的過程。
初中的物理實驗在物理學科中是特別重要的,物理作為一門實驗性強的學科,需要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認識到這一物理現(xiàn)象,觀察這一物理現(xiàn)象的變化,了解它的全過程,物理實驗對整個物理學科的教學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將老師們講不明白的原理通過實驗展現(xiàn)出來。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努力,更離不開學生們的配合,動手實踐,動腦思考,不僅能夠活躍物理課堂的氣氛,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這就需要教師們善用教學手段,帶動學生們的上課熱情,幫助學生們開動他們想象的翅膀去思考,真正的學會用側向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科學素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敏.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中學物理教學[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10).
[2]王金輝.中學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數(shù)理化學習,2019(5).
[3]李卓群.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8(8).
作者簡介:
楊金龍,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丁嘴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