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兒童由于免疫力低下、年齡較小、防御能力較弱,而且兒童對常規(guī)知識了解有限,對衛(wèi)生的意識比較淺薄,因此極易被空氣中的細菌或病毒感染,使兒童患有感染性疾?。?-3]。機體內的白細胞數量與C 反應蛋白濃度升高時,代表體內有細菌侵入,由于單一使用血常規(guī)檢測,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擾,影響檢測結果,故結合全血C 反應蛋白同時檢測,可對兒童的病理及生理進行全方位的了解,還能夠了解到兒童的炎癥反應。本研究選取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7 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全血C 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聯合檢驗的臨床意義?,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7 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檢驗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44 例)和對照組(43 例)。對照組:男女比23∶20;年齡3~8 歲,平均年齡(5.95±1.15)歲;住院時間3~13 d,平均住院時間(6.12±2.54)d;疾病類型:肺炎21 例、腸炎8 例、尿路感染6 例、腦膜炎8 例。實驗組男女比24∶20;年齡4~9 歲,平均年齡(5.93±1.86)歲;住院時間2~12 d,平均住院時間(6.32±2.64)d;疾病類型:肺炎27 例、腸炎8 例、尿路感染4 例、腦膜炎5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兒均滿足《兒科疾病診療標準》的診斷標準。
1.2.2 排除標準 ①有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疾病患者;②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血常規(guī)檢查方案。清晨空腹抽取2 ml 靜脈血,保存于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鉀鹽的抗凝管中,將血液充分搖勻,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型號:邁瑞B(yǎng)C6800,邁瑞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進行檢測。
1.3.2 實驗組 采用全血C 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guī)檢驗。清晨空腹抽取2 ml 靜脈血,保存于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鉀鹽的抗凝管中,將血液充分搖勻,采用全血C反應蛋白分析儀(型號:QR-1000,深圳市匯松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進行檢測。血常規(guī)檢驗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肺炎、腸炎、尿路感染、腦膜炎診斷準確率及總疾病診斷準確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肺炎、腸炎、尿路感染、腦膜炎診斷準確率及總疾病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4.71%(18/21)、62.5%(5/8)、50.0%(3/6)、75.0%(6/8)、74.42%(32/43);實驗組肺炎、腸炎、尿路感染、腦膜炎診斷準確率及總疾病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6.30%(26/27)、87.5%(7/8)、100.0%(4/4)、100.0%(5/5)、95.45%(42/44)。兩組肺炎、腸炎、尿路感染、腦膜炎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總疾病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疾病診斷準確率比較[%,n(%)]
近幾年,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在兒科屬于常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臨床癥狀為咳嗽、發(fā)熱及咳痰等,如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極容易加重,造成多器官功能受到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患兒的早期發(fā)育,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因此對于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工作已經成為醫(yī)學界的研究熱點[5]。全血C 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屬于一種急性反應蛋白,也是一種超敏蛋白[6-10]。全血C 反應蛋白能夠調節(jié)機體自身的炎癥反應,同時也容易受到外界及自身的環(huán)境影響,能夠準確反應機體的組織受損情況。通常,正常人的體內中的全血C 反應蛋白含量較低,但機體一旦出現損傷,就會大量分泌C反應蛋白,在稀釋的血液內通過儀器檢測也能發(fā)現其水平值上升。C 反應蛋白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 反應蛋白被激活補體后,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害,從而出現炎癥反應,使機體的大量組織細胞凋亡或壞死,使機體的C反應蛋白水平加速升高。
為研究全血C 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guī)檢驗與單獨使用血常規(guī)檢驗對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情況,本研究選取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7 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對照組肺炎、腸炎、尿路感染、腦膜炎診斷準確率及總疾病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4.71%(18/21)、62.5%(5/8)、50.0%(3/6)、75.0%(6/8)、74.42%(32/43);實驗組肺炎、腸炎、尿路感染、腦膜炎診斷準確率及總疾病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6.30%(26/27)、87.5%(7/8)、100.0%(4/4)、100.0%(5/5)、95.45%(42/44)。兩組肺炎、腸炎、尿路感染、腦膜炎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總疾病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全血C 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guī)對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更高,但該研究的樣本較少,存在一些不足,仍有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