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振剛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86例肺癌患者接受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與開胸手術治療的效果差異。方法:選擇2016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43例,對照組行開胸手術,觀察組行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兩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離床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比較。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切口、手術時間、離床時間及出院時間均較短,患者出血量較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肺癌患者采取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效果優(yōu)于開胸手術治療,術中能夠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患者出血量,患者術后能夠早日下床運動,盡早出院,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肺癌;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開胸手術
【中圖分類號】R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臨床治療原發(fā)性肺癌的方式主要以手術為主,過去一般使用開胸手術,可以徹底切除患者病灶,具有確切療效,但術中手術切口過長,對患者康復影響比較大。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臨床開始對開胸手術進行改良,采用改良后外側小切口手術給予癌癥患者進行治療[1]。本次研究旨在探討86例肺癌患者接受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與開胸手術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31-72歲,平均年齡(57.42±4.17)歲。觀察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7.37±4.2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對比性,(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均對本次研究手術具有耐受性;②均為原發(fā)性肺癌;③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伴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者;②伴有癌細胞轉移者;③伴有凝血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術前全麻后氣管插管,術中限制性輸液,術后給予硬膜外給藥止痛,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行開胸手術,選擇病變相應部位左側和右側第四肋間開胸,由背闊肌前沿逐漸開始,向后在肩胛下角線兩到三厘米處繞行,逐層切開肌肉至胸膜,用肋骨撐開器打開胸膜腔,手術切除患者病變的肺,當病變組織取出后,沖洗胸腔,進行關胸,用四號絲線分層縫合肌肉筋膜和皮膚,手術結束,傷口用無菌紗布蓋好。觀察組行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擇腋下背闊肌到乳腺下緣,切10-15cm斜切口,游離兩側背闊肌,鈍性分離前鋸肌,在第五肋處使用小號開胸器將患者胸腔緩慢牽張,在肋骨上緣處進胸腔,手術過程中注意止血,摘除患者病變部位,沖洗胸腔后使用四號絲線繞切口上下肋骨間隙行3針縫合,然后關閉胸腔,對患者胸壁切口實施逐層縫合。
1.4 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及患者出血量;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離床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 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切口、手術時間均較短,患者出血量較少,(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術后情況 觀察組術后離床時間及出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肺癌屬于惡性腫瘤,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肺癌患者主要是采取肺部切除手術以達到延長生存期,一般開胸手術切口較大,患者術后切口愈合較差[2]。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切口、手術時間、離床時間及出院時間均較短,患者出血量較少,表明,肺癌患者采取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效果優(yōu)于開胸手術治療,術中能夠縮短患者手術切口及手術時間,減少患者出血量,患者術后能夠早日下床運動,盡早出院[3]。在開胸手術治療中,切口長度一般達25-30cm,雖能為醫(yī)生提供較好的視野,但是切口長容易導致術后切口感染等問題發(fā)生,且縫合時間也相應增加,術中切斷患者肋骨、前鋸肌及背闊肌,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術后活動受限且恢復較慢。而改良后外側小切口手術切口長度一般僅10-15cm,術中避免切開患者肋骨及撐開胸腔就可進行手術治療,能很大程度減輕患者神經和肌肉的損傷,對患者術后康復有較大影響。改良后外側小切口手術具有確切的療果,手術安全且操作簡便[4-6]。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采取改良后外側小切口術效果優(yōu)于開胸手術治療,能夠改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黨海舟,謝念林,朱喜明.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與常規(guī)開胸手術治療肺癌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9,23(13):71-74.
王獻,張燦斌,李紀遠,等.胸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胸術對中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1):2652-2654.
姚永正,曹小慶.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原發(fā)性肺癌的療效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02):265-267.
陳佳,施培華.改良后外側小切口入路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療效評估[J].浙江醫(yī)學,2019,41(09):940-946.
肖永光,王博,毛志福.肺癌患者免疫狀況與手術的關系[J].腫瘤學雜志,2019,25(03):206-208.
李武軍,王朝曄,陳城,等.兩種術式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安全性和療效比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1):1831-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