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 ?要:“仁”與“愛”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精髓,也是塑造高中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載體。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將歷史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在體驗歷史興衰、感悟人生哲思中啟迪智慧。
關鍵詞:高中歷史;“仁”、“愛”精神;文化育人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在歷史教學中,除了對歷史學科知識講解外,還要注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從文化育人視角,挖掘歷史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要素,讓學生從“仁”、“愛”精神中,獲得美的啟發(fā)。
一、挖掘史料,展現(xiàn)歷史中的大愛
在高中歷史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等章節(jié)知識點,以文化為媒,細數(shù)歷史知識。我們可以梳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煉“仁愛”精神,讓學生從“仁愛”體認中獲得文化自信。史料的挖掘是最有效的教學內容,也為學生觸摸歷史,深悟文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一些地方的古街、古巷,作為歷史遺存,卻向我們揭示了歷史中的大愛本色。如賑濟公所巷、互濟巷,盲人救濟處、育嬰堂等慈善機構;京口救生會,以“救涉江覆舟者”為宗旨,一旦發(fā)現(xiàn)江面有翻船,立即派紅船救助,一路鳴鑼開道,所有船只避讓,最大限度救助翻船,凸顯對生命的保護。從這些史料中,都折射了善行的價值。盡管行善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各種各樣的慈善機構,向我們展現(xiàn)了“大愛”。學習歷史,要挖掘歷史中的優(yōu)秀文化。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愛”精神、慈善品行,成為民族文化的鮮明特色,對于當代每個青少年,都應該體認歷史中的優(yōu)秀文化,從文化傳承中獲得優(yōu)秀品質。真實的史料,營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歷史知識并非久遠不可捉摸,從這些史料素材中,讓學生獲得情感共鳴?!叭蕫邸本袼鶄鬟f的“大愛”品格,讓每個中學生從歷史與文化中,領略獨特的精神體驗,體會到中華民族優(yōu)秀美德與傳統(tǒng)。
二、探究“仁愛”精神,促進學生內在修為的養(yǎng)成
自古以來,對“仁愛”精神的倡導可謂是各有千秋。孟子提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得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庇纱?,對孟子的“四心”與儒家的“仁愛”思想有何關系?楊雄提出“人筆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從楊雄對“仁、愛”的理解,其前提是什么?在《論語》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缎⒔?jīng)》中有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薄睹献印酚性啤袄衔崂?,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從這些材料中,對比“仁愛”思想,探究其精神內涵。在課堂上,我們以“仁愛”名言為討論話題,讓學生從閱讀、思考、分析中,弄清楚“仁愛”品行的文化價值,從儒家思想上,來解構“仁愛”精神。只有“仁”才能為人,學生從孟子的“四心”中,了解人的本質特征,進而加深理解儒家的“仁愛”思想。承認人的獨立人格,明白仁愛的操守品行,要從“做好自己”開始,行人立足之本。通過辨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運用唯物史觀來看待歷史,從中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對儒家的“仁愛”思想,與道家的“勸善”思想、佛家的“慈悲”思想進行橫向關聯(lián),讓學生體認“仁愛”的養(yǎng)成,要從內在的修為中不斷建樹?!叭省?、“愛”作為傳統(tǒng)文化,對一個人的成長意義深遠。圍繞歷史文化,解析史料,從中梳理“仁愛”精神,讓學生從中領會“仁愛”、“慈善”的現(xiàn)實意義,并從生活、學習中,踐行“仁愛”精神。
三、以文育人,讓學生踐行“仁愛”之德
對“仁”、“愛”的體認與學習,重在落實到行動中。高中歷史教學在探究文化育人中,更要引領學生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仁愛”品德?!睹献印す珜O丑》中有云“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從中來看,“與人為善”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但在現(xiàn)實中,有兩種觀點:一是別人怎么對待你,你就怎么對待別人;另一種是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要怎樣對待別人。圍繞該話題展開討論。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從傳統(tǒng)美德中進行自我體悟,讓學生理解“如何去對待他人”。接著,導出“為螞蟻引路”小故事,有一個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小草為螞蟻引路。當問之為什么這樣做時,小女孩認為,螞蟻與同伴走散了,找不到路了,我要指引它找到同伴,只有這樣,螞蟻才有繼續(xù)生存的機會。從小女孩的行為中來看,她是在行善嗎?如何看待她的行為?對你有哪些啟示?由實例故事,讓學生討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做到“積德行善”?讓學生透過歷史,從文化視角來踐行“積德行善”。
總之,歷史教學,不能停留于歷史知識的講解,更要運用歷史辯證思維,挖掘歷史學中的文化資源?!叭蕫邸本袷莻鹘y(tǒng)美德,要從弘揚國學文化,知德并舉中,讓學生走進歷史,洞悉文化,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賜成.歷史教育的核心價值及其構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12):1-9.
[2]史良.歷史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