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娟
摘? ?要: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綜合實踐課程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各方面技能。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啟蒙時期,在這段時期,實踐的有效性是綜合實踐課程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并且去思考的問題。在新課改正在進行的背景下,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顯得十分重要,教師需要從教學備課開始優(yōu)化,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本文旨在探討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新課程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由于學生對這門課程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待鍛煉和發(fā)展,當前的綜合實踐課堂仍然無法完全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不僅教師在備課,教學整個流程中十分疲憊;學生在低效的學習中顯得十分辛苦。因此探究小學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模式顯得十分重要,學生的多元化綜合發(fā)展需要重視。
一、小學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教學意義
學習的本質不僅僅是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在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探究方式,學會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有效的深入探究。在學習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推動學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并體驗知識產生的方式和方法,這樣的經歷要遠遠大于學生直接獲取老師所講的結果,學生將更加貼近知識,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把握尋找知識的方法。研究性學習不僅符合現(xiàn)代學習中的科學教學的本質,還能夠在學生啟蒙學習的時候為學生可持續(xù)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還能夠讓他們盡快適應現(xiàn)在社會所需要的合作研究精神,在思維碰撞中,擦出火花,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措施
2.1因“材”取材,開拓創(chuàng)新
綜合實踐課程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應當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善于與學生的其他學科知識進行融合,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因“材”取材,從學生其他課程的教材中去尋找研究的素材,尋找研究的主題。因此教學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有趣的、想要去探究的“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而提煉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主題,再進一步組成研究小組,進行自主研究。例如在學習語文教材中《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時候,許多學生對于“爬山虎”這種植物是十分好奇的,二課文的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對這種植物進行介紹,這就給我們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素材。教師可以圍繞課文開展頭腦風暴,讓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具有研究性價值的主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來尋找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運用多種方法去開展好研究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一個輔助探究的角色,將課堂歸還給了學生。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其學生研究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在不斷探究中掌握了尋找答案的方法,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
2.2以“活”為基,擴大研究
研究性學習本就是進行各項研究來獲得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進行研究學習內容的擬定或者選擇性參加,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進行相關知識補充,從而啟發(fā)學生進行“趣味性”學習,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更加投入研究性學習。例如在開展與數(shù)學相關的《營養(yǎng)午餐》這個研究性學習的話題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去分析怎么樣才算營養(yǎng)午餐,學生自己每天吃的各種菜中所含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是什么,這樣可以促使他們進行網(wǎng)上資料搜索,讓他們了解這些名詞的同時還能夠了解各種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他們在學習這個實踐知識點的時候,能夠積極和周邊的同學進行交流溝通,對如何判斷形成自己的標準,然后對比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可以很好地吸收理解知識點。最后在學習數(shù)學之余,還能夠通過此次學習,掌握并調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習慣,一舉多得。
2.3以“導”為助,掌握方法
研究性學習雖然是一個具有極強自主性的學習模式,雖然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探究,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畢竟學生還處于剛剛塑造學習習慣的時候,因此教師的輔助指導必不可少。教師應該在備課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選擇和捕捉問題的能力,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而且應該包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促進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的同時,要在學生開始實踐學習或者過程中給予有效的指導,來讓學生更好更有效地進行學習。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在十分復雜,各種知識參差不齊,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獲取信息的時候,辨別信息真?zhèn)蔚姆椒?,有效判斷信息對研究性學習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先進性。這樣在學生掌握搜集資料的同時,能夠掌握相關方法,同時能夠間接促進塑造學生的價值觀。
三、總結
小學綜合實踐研究性創(chuàng)新性教學措施是科學與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隨著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學生在綜合實踐中能夠更加有自信進行求知。通過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適配應試教育的教學形態(tài),還大大豐富了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氛圍,可以結合現(xiàn)有的技術和資源進行教學,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加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和實踐的能力,奠定了學生日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為小學教學注入了相當大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陳厚德. 有效教學 [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 俞忠飛. 小學數(shù)學課堂有效學習的策略 [J]. 教學月刊, 2005(4):14-16.
[3] 石磊. 建設有效課堂的五種意識 [J]. 湖北教育, 2007(9):30.
[4] 李明高. 有效教學的五大元素 [J]. 課程·教材·教法, 2009 (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