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晉梅
摘? 要: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握歷史教學關鍵點,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入地學習及思考,以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本文立足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注重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高中歷史知識進行更加有效地學習,以培養(yǎng)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生學習歷史知識所必須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對于高中生日后的成長及發(fā)展來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開展歷史教學中,圍繞歷史核心素養(yǎng)展開教學,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學習及思考,進一步提升學生高中歷史學習能力,實現高中生全面發(fā)展和進步的教學目標。
一、立足時空觀念,構建歷史時間軸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把握,要注重引導學生立足于歷史的時空觀念,幫助學生構建歷史時間軸,從而對歷史知識展開深入地學習及思考。歷史具有過去性,需要引導學生對過去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做好有效地梳理,構建歷史時間軸,梳理歷史事件,從中發(fā)現歷史事件的特定功能及作用。在歷史時間軸構建過程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某一歷史事件,對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做好把握,引導學生對歷史史實進行有效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學習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知識時,結合歷史時空觀念,引導學生構建歷史時間軸。由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這一歷史事件的發(fā)展時間做好教學關鍵,使學生對歷史事件及影響進行把握,構建時間軸,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地梳理。通過結合歷史時間軸,使學生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知識進行有效把握。如1840年—1898年中國掀起了學習西方技術的浪潮;1898年——1915年學習西方的制度;1915年——1949年學習思想。通過理順歷史時間軸,對歷史事件進行更好地把握,以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更加深入地學習及認知。
二、加強能力培養(yǎng),突出史料實證素養(yǎng)
史料實證是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史料實證注重對史料進行辨析,并對歷史真實場景進行再現,從而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地探究和思考。史料實證對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需要教師結合歷史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挖掘,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地思考和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的素養(yǎng),為學生更好地成長及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在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學習思考”、“資料卡片”、“知識鏈接”等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研討,以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
例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借助于教材中的“資料卡片”對學生史料實證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圍繞某一材料的真?zhèn)芜M行鑒別,從而對史料的來源進行性質進行區(qū)分。通過這一方式,加深學生對歷史史實的認知,并能夠形成正確的觀點。如關于“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經濟”知識學習時,圍繞紡織業(yè)的發(fā)展,結合“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和“中國產絲、運至羅馬、裁成衣服”兩個資料,讓學生進行史料實證,說一說當時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以及中國絲綢出口對中西方發(fā)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通過利用史料實證,提升學生歷史判斷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從而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深入學習。
三、突出感悟升華,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
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把握,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深入地引導,加強歷史解釋,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從而使學生形成唯物史觀,使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進行更加深入地學習及思考,以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和進步的目標。家國情懷是培養(yǎng)高中生對祖國、對社會的認同感,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4]。這一過程中,結合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歷史解釋,形成唯物史觀,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實現高中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及進步目標。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內涵,針對性的開展教學設計,使歷史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開展“關于抗日救亡運動”這一課內容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結合“抗日救亡運動”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角色扮演”這一活動,引導學生對一些典型的抗日救亡活動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這一方式,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學習及認知。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深入地學習和感知歷史事件,感受抗戰(zhàn)英雄為了拯救國家民族,奮斗犧牲、誓雪國恥的精神。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形成唯物史觀,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對學生起到有效地教育作用。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高中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入地學習及思考,進一步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實現高中生全面發(fā)展及進步的教學目標。結合歷史核心素養(yǎng)展開課堂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使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歷史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唐作莉.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多種史觀運用研究——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中心[J].西部學刊,2019(19):16-19.
[2]耿懷存,劉偉娣.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