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來
摘? ?要:作為教學工作中心地點與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不僅占用了師生大多數課堂時間,同時也直接關系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決定后續(xù)教書育人質量與效果。對此本文將深入研讀初中數學教材,利用情境教學切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有效設計教學構思,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有效設計;教學方法
過去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講解教材中規(guī)定的知識點,沒有走出固有知識框架,無法擺脫課本束縛。學生沒有從中獲得良好體驗。生活實踐與數學知識被完全分離、孤立為毫無聯系的兩個部分。學生沒有深化遷移知識的能力,學生無法帶著所學知識走進生活空間。現如今高效課堂如同空中樓閣,并沒有扎實的根基。教師有必要重塑知識系統,做好教學資源整合,層層深入習題與例題當中,深化與拓展知識點、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與分析能力,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現階段教學問題
(一)傳統觀念深入身心
因過去的教育觀點過于深入身心,所以許多教師因為傳統觀念作用下,沒有擺脫束縛,毫無創(chuàng)新意識。很多時候,雖然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興致昂揚的態(tài)度和狀態(tài),可學生卻根本不在意,沒有認真學習,百思不得其解。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任務是認真學習,在考試中拿高分。因此教師選擇一股腦將知識傾注給學生,并沒有和學生建立多元互動、溝通。教師夸夸其談的講解知識,學生被動學習,配合教師工作。學生難以形成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自然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基礎差
一些看重學生考試成績的教師,教學期間采用題海戰(zhàn)術教學方式。教師認為,學生做的題足夠多,那么即便學生沒有理解,同樣也能保障答案準確性,在考試中拿到高分。教師沒有意識到的是,學生能力基礎比較差,聽課期間,并不能聽懂教師所講內容。學生養(yǎng)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失去學習興趣。有些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基礎薄弱,跟不上教學進度。教師只是單純認為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幫助。
(三)學科難度大
數學是一門難度比較大的課程。很多初中生此時并沒有靈活應對數學問題的邏輯思維,學生不理解數學定義與公式的使用方法。不同于語文的是,數學知識的學習無法使用死記硬背方式。教師教學期間,往往會浪費非常多的時間講解一道題目,自然無法提高數學教育效果。
二、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的思路
(一)溫故知新預習新知
為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與質量,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能夠認真預習知識,這樣學生才能跟上課堂教學節(jié)奏。教學前,教師使用靈活的方法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新知,提前完成課前預習。學生使用預習提綱自學知識。此外學生可以在組內內部交流知識歸納小組學習問題和疑惑。課堂學習的時候,內部交流。之所以要做好課前預習,為的是能夠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為小組探究、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與保障。
(二)親自嘗試體驗知識
完成預習以后,學生自行完成學案。學案中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可以自己完成。當然對于有著不唯一答案的題目以及綜合性題目,學生可以使用討論方法解決。教師應盡可能不陳述和教材無關的內容,要認真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教師使用組和組之間的競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賦予課堂魅力與活力。
(三)集思廣益共同成長
教師需要全面把控課堂節(jié)奏,學習細節(jié)方面則由各個組的小組長負責處理。學生展開問題爭論、討論與交流。教師需要做好時間方面的管理與控制,組織學生有效討論問題。應做好組內集體規(guī)律和方法的總結,為后續(xù)的展示提供支持。教師在巡回中搜集學生無法通過自身力量解決的問題,提供相應的點撥與幫助。不論在什么學習環(huán)節(jié)和階段,不論學生如何依靠教師,教師都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獨立性。只有教師深刻、尊重、承認學生,展現學生獨立性,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實踐教育體現價值
在完成小組學習和討論以后,要求學生將組內的研究和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之后讓其他學生點評。組間展示是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展示學生優(yōu)秀的學習想法與創(chuàng)意,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最后教師提供點撥與指導,點撥講解其中的難重點,做好方法與規(guī)律的總結與歸納。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行觀察,表述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公,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從過去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變得主動學習以后,學生才能形成終身學習意識。
(五)達標檢測提升能力
檢查可以是口頭檢查,也可以是學生一對一檢查。比如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時候,完成前面的步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檢查組內成員的作業(yè)完成情況。檢查中了解其他人的思路,在研究他人思路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
三、結語
新時期背景下,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成為了所有教師的任務。教師需要以輕負高質為目標,巧用情境,關注學情與教材。應貫徹以生為本原則,打好根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寧科.芻議新媒體技術視角下的初中數學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199.
[2]朱赟.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47.
[3]涂仁根.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