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莉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校要致力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所以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是至關重要的。而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本文就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中心進行相關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審美能力;策略
根據我國目前的教育教學狀況來看,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校的美術教學密不可分,并且美術教學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渠道。通過在學校開設相關的美術鑒賞課程,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美術鑒賞知識和理論分析,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再通過相關的實踐活動全方位的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這有助于建立學生與美之間的情感鏈接,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
一、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良好的審美能力是現階段社會所需人才的必備能力,也是一種學習和工作的基本能力。審美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人們對審美對象進行更科學、更直觀的感受和欣賞之后所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的能力,它需要人們長期的學習和實踐。隨著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yǎng),其中就包括了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眾所周知,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關于審美能力的教學過程中,要更加謹慎。因此,高中階段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首先,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一定程度的束縛力,部分學校以及教師長期秉承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學科的升學率作為自身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便嚴重忽略高中美術的教學,甚至部分教師對于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內容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美術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阻礙的作用。與此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這不符合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國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教學方式上,部分教師仍舊長期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美術教學的課堂教學中只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單方面地講解,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只能單方面地聽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其次,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其教材內容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所起到的作用嚴重不足。例如,我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主要采用的是《高中美術鑒賞》一書,該書對于藝術鑒賞的內容相對充足,但是關于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內容卻較為匱乏。除此之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相應的審美對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課堂之內的審美對象較少,如果不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師則達不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改進策略
首先,要更新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式進行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高中美術教師應該著重認識到美術鑒賞能力以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運用交互式白板一體機等教學設備,將藝術作品的效果進行放大,以此來呈現藝術細節(jié),如在鑒賞《清明上河圖》等藝術作品時便可用到,教師在將作品靜態(tài)呈現的同時,還可以播放風格相近的音樂,來促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其中的美感。高中美術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要正視本學科在教學中的位置,同時也應該重視本學科對于學生發(fā)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發(fā)現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
其次,豐富我國高中美術的教材內容,加強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關于教材的編訂,相關部門應該要進行深入地研究,對于教材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部分進行適量地增加,同時也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深度,但是又不能過分地增加高中學生們的學習負擔,要使其能夠在正常的學習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拓展,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盡量多地欣賞國內外優(yōu)秀作品,同時,教師也可以依據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教學經驗對其進行講解。例如,在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述文藝復興的時代背景,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進入課堂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夠理解《蒙娜麗莎》所要表達的意義。之后,學生可以將自身的理解與教師的講授相結合,對美術作品進一步地進行分析和理解,最終表達出自身真實的想法。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這在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同時也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但是就目前我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狀況來看,仍舊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學校以及美術教師應該要積極尋找“癥結所在”,進行“對癥下藥”。在教學模式上,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高中美術教材的編撰上,應該要豐富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內容,在傳授課堂知識的同時也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楠.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策略[J].新課程(下),2019(08):207.
[2]劉永強.高中美術鑒賞課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探析[J].智力,2020(3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