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已經(jīng)提前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同時,公共圖書館的老年讀者比例也相應增加,并且已經(jīng)成為公共圖書館的一大重要服務群體。筆者通過分析當前我國的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狀況以及老年人的特殊性,并結合當下公共圖書館的智能化發(fā)展在服務老年讀者群體中產(chǎn)生的問題,提出公共圖書館更高效地服務老年讀者群體的對策及改善服務措施,以期為公共圖書館解決老年讀者群體服務問題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老齡化社會;公共圖書館;老年讀者;服務
1引言
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當前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蒸蒸日上。根據(jù)筆者在公共圖書館讀者工作的經(jīng)驗觀察發(fā)現(xiàn),老年讀者比例逐年增高,并且由于絕大多數(shù)老年讀者退休后不受工作時間限制,來公共圖書館時間自由靈活,甚至已經(jīng)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主體。由于老年讀者年齡的增長不僅造成身體機能相對減弱,同時也因人生閱歷的增加形成了自身固定的心理需求以及閱讀偏好,因此,老年讀者也成為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一大特殊群體,這也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特殊要求。
我國已經(jīng)提前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龐大的老年人群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照料與經(jīng)濟保障,同時也需要精神慰藉與自我實現(xiàn)[1]。本文以我國的老齡化社會以及倡導全民閱讀為背景,分析老年讀者的群體特殊性及閱讀需求,并結合當下大數(shù)據(jù)時代公共圖書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工作實踐,對公共圖書館如何更好地服務老年讀者提出了相關的思考與探究,以期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提高老年讀者的借閱滿意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精神風貌并推動全民閱讀的風尚。
2公共圖書館關懷老年讀者的原因分析
2.1我國的老齡化社會現(xiàn)狀
改革開放后實行的計劃生育倡導獨生子女的政策,導致出生率下降,使我國過早地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同時,科技進步帶來醫(yī)療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全社會的整體期望壽命延長,這也是造成人口老齡化的一大重要原因。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及種種社會問題,如社會保障問題,科技進步問題,制度建設問題等,同時,龐大的老年群體也對社會的文化生活產(chǎn)生了影響。
目前國際上界定老齡社會的標志是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7%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所以,就年齡界定來講,在我國這部分群體已經(jīng)處于退休年齡人口范圍內(nèi),是很容易被邊緣化和貧困化的社會群體,因此,讓老年人體面而尊嚴地生活,除物質要求之外,公共圖書館在豐富老年人群的文化精神世界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提高這部分人群的借閱體驗,是當下公共圖書館面臨的重要課題。
2.2老年讀者的特殊性
有著六十年風雨歷程的老年人,不僅生理特點發(fā)生了變化,而且其心理特點、思維觀念、生活方式等都同其他群體有明顯不同,只有立足于老年讀者本身,才能正確的認識老年群體、關心老年群體、服務老年群體。
就生理特點方面,學界普遍認為,人到了老年期,不僅身體各個機能減退,出現(xiàn)腿腳不靈、身體行動不。在經(jīng)歷了這一系列的重大變化之后,老年人的情緒與情感也發(fā)生了一些新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以失落感、孤獨感、疑慮感、抑郁感便等現(xiàn)象,其感知覺也會出現(xiàn)普遍的退行性變化,老年人對外界刺激反應的敏銳度有所下降,感知外界所需的時間延長。在老年人的感知覺系統(tǒng)中,其視覺、聽覺、味覺、嗅覺以及皮膚感覺等均發(fā)生了衰退和老化,而且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就心理特點方面,人在進入老年期后,一般就是脫離了原來的工作崗位而賦閑在家,社會角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子女們也都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了,家庭類型、家庭關系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婚姻生活等諸多方面將會發(fā)生較大變化,老年獨居家庭、空巢家庭也會大量涌現(xiàn)、恐懼感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消極悲觀情緒和情感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在性格方面,老年人已經(jīng)在生活及工作中歷練了大半生,形成了自身固有的行為方式與思考方式,性格變得更為固執(zhí)、刻板、冷漠、孤僻多疑乃至偏執(zhí)。
就以上分析出的老年群體心理生理等特點的變化,使老年讀者群體與其它讀者群體有明顯的不同,這些特點不僅是公共圖書館區(qū)別對待讀者改善自身服務的基點所在,同時也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難點重點所在。
2.3當前公共圖書館的數(shù)字化發(fā)展對老年讀者帶來一定挑戰(zhàn)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催生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承擔著提供信息服務的圖書館也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浪潮中改革升級,越來越數(shù)字化、智慧化、智能化。
數(shù)字網(wǎng)絡極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但相對于其他讀者群體,老年讀者仍是數(shù)字圖書館使用的弱勢群體。很多老年讀者無法運用圖書館的數(shù)字資源,對搜索工具生疏,檢索技能差,并且根據(jù)筆者在公共圖書館的多年一線工作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使用檢索查詢機的老年讀者寥寥無幾,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頻頻出錯,并且大部分老年讀者都是直接借閱自己愛好且熟悉區(qū)域的紙質文獻資源,數(shù)字資源似乎與這部分群體無關。相對于屏幕上的電子文獻,紙質文獻更不易造成眼睛的酸痛疲勞,相對于視力減弱的老年讀者群體閱讀舒適性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讀者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比如說老年讀者愛好的類似書法、繪畫、集郵等藝術方面的資源呈現(xiàn)在紙質上才能更有韻味,也方便長時間地臨摹、賞析。老年讀者在這一點上相對于年輕讀者更具有“精讀”“深讀”的潛質,這一特點恰好與當下社會的跟風閱讀、快餐閱讀、淺閱讀、功利閱讀的“空心化”讀書方式形成鮮明對比,老年讀者的這種閱讀態(tài)度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
3公共圖書館完善老年讀者服務策略分析
3.1針對老年讀者提高硬服務質量
3.1.1完善館藏
精神慰藉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極其重要的生活需要。當前不少人的思想觀念仍停留在“吃得飽穿得暖”的水平上,忽視了其精神慰藉需要,而公共圖書館無疑便是充實老年讀者精神生活的重要場所。
在精神生活消費方面,退休老年人大致可分為被動型精神生活消費和自主型精神生活消費,前者主要是聽廣播、看戲劇、看電影、看電視等被動地接受信息的行為方式,而后者就是指老年人主動的去充實自身的精神生活,如去圖書館有目的地看書看報等,因此,公共圖書館面對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體,自身的館藏資源以及館藏結構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老年讀者多數(shù)人一般不再進行生產(chǎn)性勞動,而且他們本身已經(jīng)積累了較豐富的經(jīng)驗、技術知識和科學知識,因此他們對這方面的書刊消費需求量不大,而對醫(yī)學、健康養(yǎng)生、文學和富有趣味性的書刊的需求量很大,以便充實和利用閑暇時間。老年人通過閱讀這方面的書籍和刊物,不僅可以滿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排除憂慮,增添樂趣,還能自我保健,延年益壽,使生活過得快樂充實而又有意義。綜上,公共圖書館應根據(jù)老年讀者群體的借閱量及借閱范圍改善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使老年讀者來有所借、來有所閱。
3.1.2完善配套設施
前面我們講到,現(xiàn)在的公共圖書館越來越智能化、數(shù)字化,圖書館在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信息化改革升級的過程中應根據(jù)服務對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系統(tǒng)與設備。由于圖書館用戶是主觀性與差異性較強的群體,尤其是對老年讀者群體而言,對新興設備與檢索工具的學習適應能力較差、接受度較低,而適應能力越差、接受度越低的用戶熟練使用圖書館搜索工具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相對于年輕讀者,老年讀者的“瀏覽技能”與“檢索技能”不僅影響了數(shù)字圖書館的使用,同時也對自身獲取所需資源造成了阻礙。公共圖書館可以在檢索設備首頁展示設備使用說明,明晰各個板塊的信息導航,也可增設設備的語音服務、調節(jié)字體大小等功能以方便老年讀者群體。相對于數(shù)字閱讀,老年讀者更傾向于紙質閱讀,這種閱讀方式帶給人們更多的是沉思,可以反復的研讀思考,紙質文獻更符合老年人的閱讀習慣,眼睛不易酸痛疲勞,舒適性也較高[8],大多數(shù)老年讀者并不需要在電子文獻上搜索急需的信息,他們更需要的是仔細的品讀。所以公共圖書館在向數(shù)字化快速邁進的過程中也應兼顧紙質資源的更新?lián)Q代,保證紙質資源的生命力與館藏資源的新穎性,充實信息資源庫。
硬環(huán)境的改善還應考慮基礎設施方面,老年讀者群體有其生理上的特殊性,比如視聽障礙,腿腳行動不便等,所以公共圖書館可以常備一些老花鏡、拐杖等以備不時之需,同時閱覽區(qū)的采光、閱覽座椅的舒適度以及衛(wèi)生間飲水間的標識等都要考慮到老年讀者,以方便老年讀者借閱。
3.2針對老年讀者提高軟服務質量
3.2.1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
圖書館員是構建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核心力量。館員的能力與素養(yǎng)從根本上決定著服務的水平和成效。館員隊伍業(yè)務能力參差不齊也是圖書館建設面臨的大問題。
由于老年讀者相對年輕讀者形成了更加固定的思維方式、說話方式與處事方式,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較慢,情感脆弱,情緒極易波動,如有些老年讀者在遇到問題解決不妥時情緒更易激動,說話更易夾帶臟話口頭語,更有一部分老年讀者是因退休在家無事可做,來圖書館讀書看報更是一種生活休閑方式,相對年輕讀者來公共圖書館的目的性沒那么強,極易對圖書館的服務及管理不滿,很大一部分的讀者投訴是來自于老年讀者群體。鑒于老年讀者年齡、身體狀況、情緒的特殊性,圖書館員如何回應老年讀者的情感情緒也是公共圖書館軟環(huán)境建設的重要話題。當前的智慧圖書館員不僅要具備圖書資料專業(yè)知識潛心學術研究,又要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同時還要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和文化溝通能力。圖書館員不僅要樹立耐心細心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理念,面對老年讀者情緒激動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方法,對待老年讀者態(tài)度平和,語氣平緩,同時也應當具備圖書館員應有的職業(yè)精神和職業(yè)技能,如當遇到老年讀者不會使用借還系統(tǒng)或是搜索工具時,不應坐視不管,而應主動幫老年讀者解決問題??傊?,尤其是針對老年讀者,圖書館員更應做到全神貫注地傾聽問題,心平氣和地溝通問題,對未解決的問題誠心誠意地致歉,引導積極情感的產(chǎn)生,降低消極情感的產(chǎn)生概率。服務是相對的,當我們認真解決了老年讀者的問題后,也會提升自己的工作滿意度,自身的價值也會得到提升,在工作崗位上便會更有動力更加上進。
3.2.2針對老年讀者完善政策機制
公共圖書館的有序運轉有賴于嚴格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條例,有章可循才能帶來管理上的規(guī)范。政策機制一旦成立便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普適性,但從另一方面講,作為公共文化服務行業(yè)中的公共圖書館,面對幾乎社會中的各行各業(yè)的社會群體,政策機制不僅要有一定的普適性,還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例如對于普適性的圖書期刊借閱區(qū),筆者認為也應在現(xiàn)實的管理中人性化地做出一定的調整。例如一部分老年讀者因有一定的視聽障礙在接打電話的過程中聲音較高,讓人誤以為是大聲喧嘩,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員應當給予一定的理解并善意提醒,而不應用強制性的方式去阻止,也可通過向老年讀者群體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這部分群體對圖書館的服務有什么意見或建議,針對性地改善我們公共圖書館的服務。
3.2.3積極主動開展老年讀者活動
公共圖書館不應該只是一座矗立在原地一動不動的建筑,也不應該只是館門打開、網(wǎng)站開通、館員值守的場所,公共圖書館應當將自身輸血式服務轉變?yōu)樵煅椒?,積極主動地尋求服務新內(nèi)容。老年讀者群體雖然身體上活力減弱,但其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卻一直孜孜不倦,滿足這部分群體的需求,公共圖書館還應該適度地開展一些老年讀者文化活動,讓老年讀者行動上動起來,思維上活躍起來。例如可以開展一些老年讀者沙龍,提供一定的場地,讓老年讀者之間暢所欲言的交流閱讀體驗,也可針對老年讀者開展一定主題下的知識競賽,也可針對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在館內(nèi)開展書法字畫展等,讓老年讀者展示自己的成果,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戶外文化活動中。
4結語
老齡化社會狀況已經(jīng)是一個無法逃避的社會現(xiàn)實,面對老齡化社會產(chǎn)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除了物質上讓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也要在精神上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公共圖書館對待老年讀者群體要在軟服務與硬服務上雙管齊下,這不僅能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更能造福廣大的老年讀者群體,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提升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同時也契合全民閱讀、終身閱讀的理念,是我們成功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推動文化發(fā)展繁榮、建立書香社會的一大實施路徑。
參考文獻
[1]張明,朱愛華,徐成華.城市老年人社會服務體系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10.
[2]齊玲.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動態(tài)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06):3-5.
[3]人口老齡化[EB/OL].https://baike.so.com/doc/206568-218477.html.
[4]熊莉君,張福陽,張燦.圖書館在數(shù)字人文領域的傳播功能與服務研究[J].圖書館,2016(02):88-99.
[5]楊敏文.老年讀者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狀況的調查及分析——以浙江圖書館為例[J].農(nóng)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3(01):126-128.
[6]李敏.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調研報告[EB/OL].http://www.docin.com/p-2046897956.html.
[7]周廣慶.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發(fā)展和社會建設的影響[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57-159.
[8]劉鴻娟.淺議青少年網(wǎng)絡閱讀與紙質閱讀的選擇[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0):121-122.
作者簡介
支英浩(1990—),女,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理館員,工作單位: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