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東林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四川 井研 613100)
小學語文教學難點和重點都是作文,針對當下學生寫作能力不足的問題,提出了“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作文教學目標為導向,將學生作文能力提升的需求,融入到語文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比如識字、閱讀、口語教學等,并且做好寫作思維訓練。這樣做不僅能有意識培養(yǎng)作文意識,潛移默化滲透寫作知識,同時還有利于語文整體素養(yǎng)發(fā)展。
語文教學最大挑戰(zhàn)在作文方面,由于對語文綜合素養(yǎng)要求高,加之學生缺乏作文思維,導致大部分人的作文水平比較低。單純開展作文教學時間有限,而且不能增強其體驗,只是灌輸一堆寫作技巧,學生難以在寫作中做到有效利用。
語文教學運用“作文先導式”模式,圍繞著寫作能力提升目標與要求,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有意識融入與作文相關內(nèi)容,讓學生參與進去,切身體驗中獲取寫作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形成濃厚興趣,喜歡上寫作。這種教學模式重視學生體驗,利用構建的情境平臺,在語文識字、閱讀、作文教學中建立聯(lián)系,然后將所有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既能在潛移默化的滲透之下,促使學生擴大語言積累,吸取閱讀中寫作要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并學會去抒發(fā)情感。
2.1 令學生近距離觀察生活景象。小學生如果試圖提升寫作能力,務必應該養(yǎng)成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小學生唯有能夠養(yǎng)成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才能確保寫作源泉永遠是澄澈、鮮活、靈動的。觀察決定視角,視角決定筆觸。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果得不到長足提升和進步,一個很重大的原因在于自身的觀察力不足,由于觀察力不足,必然使得寫作能力難以提升。
例如,在練習“家庭成員”主題的記敘文寫作時,小學語文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關于家庭生活的場景,令全體的小學生在學校內(nèi)認真思索,同時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認真地品讀和觀察,從父母親的容貌、言談舉止、思想變化,到家庭內(nèi)的物品以及周邊環(huán)境,小學生都需要認真地觀察,觀察得越仔細,小學生的文字就能夠更加精彩。
2.2 助學生調(diào)動真實情感。小學生應該真正具備充盈的情感,用飽蘸情感的筆觸來完成文章,那樣一來,文章才能夠具備生命力和感染力。小學語文教師不應該成為一個“主題先行”式樣的教師,應該積極地幫助學生打破思想鎖鏈,使其解放自己,并且在解放自己的同時,造就文章本身的飛躍。小學生需要調(diào)動最真實的情感,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統(tǒng)統(tǒng)釋放在文字之中,用文字來鐫刻生命,用情感潤澤文章,從而令文章情感充沛、激揚動人。
2.3 推動學生把設想轉化為文字。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成為一個文字導學者,認真地將文字的使用技巧傳授給學生,令學生在學習寫作文的過程中,把心中的萬千變化和層層設想都能夠使用文字呈現(xiàn)出來,并且在呈現(xiàn)的過程中保證文字的純粹、鮮活和傳神。教師可以將反復法、強調(diào)法、渲染法、欲揚先抑法等等傳授給學生,并且令全體的小學生都能夠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重大進步,使“作文先導式”教學方案取得真正的實效和成效。
2.4 實踐與互評。一方面,作文先導式教學中的教學內(nèi)容與時間、空間是開放的,學生不僅可以在巧妙的教學內(nèi)容中充實語文知識體系,還可通過不同時間空間的語文資源,讓生活、科學、自然等其他類型的知識融入課堂,從而建立學生豐富、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并可帶領學生有效感悟語言與文字的美麗,在多種教學方式的輔助下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掌握知識。此外,作文先導式教學還可與實踐活動結合,可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并讓教學形式更具延伸性與活動性。
另一方面,除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學生之間也同樣需要進行分享、互評。基于目前的教育大背景特性,通常學生從幼年開始就會形成強烈的個性,加之學生的心理、思想等還未成熟,使得學生與教師、家長之間會形成一定的交流壁壘。而打破這種壁壘,除師生間真誠溝通外,還應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有效的互評與交流。
2.5 開放性模式,體現(xiàn)素材整合先導。作文教學沒有固定程序和格式需要遵守,教師要持有開放態(tài)度,體現(xiàn)素材整合先導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作文啟示,讓學生掌握素材積累方法。開放式先導,還體現(xiàn)在學生對作文的認識,學生對作文有個性化見解和認識,這是最正常的表現(xiàn)。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搜集寫作素材,為作文順利操作奠定基礎。教師還要注意為學生營造自由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精神,建立屬于自己的作文經(jīng)典。
作文先導不僅是教師的任務,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意識。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發(fā)揮提醒和組織的作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先導”意識。如教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作文:我的心愛之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素材內(nèi)容,然后給學生布設素材征集任務:要寫自己的心愛之物,需要確定具體的目標,仔細篩選心愛之物,挑選最適合的展開描寫,需要講述其中蘊含的故事和情感。
學生針對教師的指示展開思考和討論。有學生說,我的心愛之物是一輛自行車,是十歲生日時,爺爺給我的禮物,如今爺爺不在了,這輛自行車已經(jīng)成為我的精神寄托。也有學生介紹,自己的心愛之物是鋼琴,因為喜歡音樂,爸媽攢錢給我買了鋼琴,我對鋼琴倍加珍惜,每天都保養(yǎng)它。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為學生作文征集素材,這種操作本身就是一種先導操作,學生有了規(guī)劃整理的經(jīng)歷,自然能夠順利進入寫作環(huán)節(jié)。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就應該使用好創(chuàng)新化的寫作模式。“作文先導式”教學法就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需要令學生增強自我對于生活的真實體驗,令學生在對生活產(chǎn)生真實體驗的同時,用真情來寫作,升華文章的情緒感染力,也能夠令文字更加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