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時是增加學生知識積累,規(guī)范學生言行舉止,塑造學生高尚人格,提升學生思想境界,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們只學到了一些理論知識,做了表面工作,至于言行舉止與思想人格都沒有得到任何的改變,與教學目標相去甚遠,再加上中考在即,學生精力有限,對道德與法治學科重視程度不高,此外,教師教學不當,實踐活動少,學科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等問題,讓學科陷入了困境,亟待突破,引發(fā)了教師們的熱議,也是本文即將探究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九年級課程;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實踐
因為教與學都是一個過程,有成功,有失敗才是教學正?,F(xiàn)象,師生要眼界開拓,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挫折而喪失教與學的自信心,當然忽視問題、逃避問題的行為更不可取,這樣只會讓問題蔓延擴大,因此筆者建議大家要敢于承認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進步,這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結果并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體系,如下所示:
一、穩(wěn)定心態(tài),緩解學生緊張情緒
進入九年級,不用教師催促,學生自己就能感受到中考的壓力,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緊張與畏懼心理,再加上家長與教師無處不在的叮囑,學生想要緩解緊張的情緒也是不可能了,甚至在諸多的壓力面前出現(xiàn)情緒崩潰、厭學、焦慮等心理問題,產生了反效果,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不僅自己不能緊張,還要開導學生,紓解學生緊張的情緒,平和心態(tài),穩(wěn)步教學,一步一個腳印地達到自己的目標。
新學期開始后,筆者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學生變得愛學起來,課間不再打鬧,也常常詢問教師問題,學習氛圍良好,但筆者認為這一行為不可取,因為學習要張弛有度,如果始終保持高強度地學習則會造成精神崩潰,不利于大家長遠的發(fā)展。為此筆者會定期召開“輕松應考”的主題班會,紓解學生緊張的情緒,還組建了心理咨詢室,鼓勵學生前來咨詢,此外,筆者還與學生家長達成了共識,不給學生施加額外的壓力,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筆者準備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活動,遠離教室,遠離學習,獲得片刻的輕松。其實,與學生相比,筆者情緒更為緊張,因為畢業(yè)班關系著筆者的榮譽與學生未來的命運,任務重,壓力大,但筆者進行了自我開導,強迫自己情緒放松,不給學生施加壓力,也不擴散緊張情緒,穩(wěn)定教與學的心態(tài)。
二、更新理念,給學生帶來新體驗
新時期,新要求,舊有的教學模式與方式已經落后于時代,且沒有將課程改革運動落實到實處,為此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成為了教師做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必經途徑。
如,在學習《堅持改革開放》這一課內容時,明確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就并探究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原因和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在踐行這一教學目標時,筆者一改往日的教學習慣,準備實施近期學習的新理念——自主學習,該方式是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實現(xiàn)個體的進步,能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還能打破教師占據課堂的局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再如,學到《延續(xù)文化血脈》這一內容時,筆者用實踐活動代替了講授活動,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結組去街頭巷尾、書報雜志、婦孺老幼口中尋找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增加了學生的實踐體驗。此外,信息融合教學,游戲教學法,生本理念、情境教學模式等新穎、有趣的教學理念與模式也是筆者常用的教學手段,是筆者緊跟時代發(fā)展,關注教育教學新動態(tài)的成果。
三、學會反思,在問題中獲得成長
有反思才會有進步,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獲得成長,實際上,很多教師與學生都缺少反思的精神,他們認為下課鈴聲的響起就意味著教與學工作的結束,因此錯失了探尋問題,提升自我的機會,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精神,還要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好課前預設、課上反思與課后回顧,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在學習《中國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這一課內容時,筆者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做了課前準備工作,自信滿滿,卻遭遇了當頭一棒: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回答問題不積極。筆者認為如果按著原定的教學計劃授課,不僅完不成教學任務,還浪費了教學時間,只能暫停教學行為并進行了教學反思:是不是教學進度過快,學生跟不上?亦或是學生有心事,不在狀態(tài)?還是因為筆者設計的教學活動不符合學生的口味?當然,筆者還詢問了學生的意見,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在此基礎上重新調整了教學進度,增刪了教學活動,修改了教學計劃,從問題中獲得了成長。
綜上,要想做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就要對工作現(xiàn)狀有了整體的把握,有成績就要繼續(xù)發(fā)揚,有問題就要及時改善,這樣才能確保教學質量,才能把握教學方向,為此筆者從實踐中總結了上述幾條建議,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為教育教學事業(yè)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侯立波.試論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8(18).
[2]張明香.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探微[J]].中學課程資源,2017(09).
劉曉琴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