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肯別克·馬丁
摘? 要:隨著全球合作交流不斷加深,加上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深入執(zhí)行,哈薩克語成為國內較為熱門的小語種專業(yè),學習該語種是促進漢族和哈薩克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由于文化體系不同,哈薩克語和漢語在語言結構和邏輯方面存在很多異同,本文以時間詞語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漢語與哈薩克斯語在時間詞語中的語言結構、形式特點,再結合實際進行翻譯技巧分析。
關鍵詞:漢語;哈薩克語;時間詞語;對比;翻譯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2--01
由于文化背景存在不同,不同國家或民族語言的表達形式和邏輯不同,但同時又具備著共通性。這要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充分了解這種差異,并探索共通性規(guī)律,將有利于降低語言學習難度,并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達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有利于更進一步了解不同語言民族的文化。接下來,本文主要以漢語和哈薩克語在時間詞語方面的對比和翻譯技巧進行分析。
一、漢哈時間詞語結構特點
在全球任何語言體系中,都有描述時間的詞語和語言方式,通過語言符號將虛擬的時間具象化。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下,各種語言的時間詞語形式、表達邏輯也有不同,如以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哈薩克族和以農耕生產為主的漢族,他們語言體系中的時間詞語結構有所不同[1]。下面以時間詞語中的“單純詞”“合成詞”“固定詞”對漢哈語言結構特點進行對比分析。
(一)單純詞
在漢語當中,單純表示時間的詞語包括: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朝、暮;日、夜等。而哈薩克語當中,單純表示時間的獨立詞包括Т?стен(午)、Та?ерте?(晨)、Т?н(夜)、Жыл(年)、Ай(月)等。除了兩種語言本身書寫方式和結構不一樣以外,漢語時間詞更簡約。
(二)合成詞
合成詞是基于單純詞和其他輔助字詞組合起來的詞語,作用是對單純詞意的補充和豐富。漢語和哈薩克語在時間詞語的合成詞方面有較大差異,例如在以年為單位的時間表達中,漢語“今年”為合成詞,而哈薩克語“Биыл(今年)”為單純詞;以天為單位的時間表達中,漢語“明天”為合成詞,“明”是時間輔助詞,“天”代表時間單位,而哈薩克語“Ерте?(明天)”也為單純詞。
另外,漢語本身具備獨立語言屬性,在該語言體系中,時間單純詞比較少,更多需要其他含義的詞語進行組合[2]。而哈薩克語則具備黏著語屬性,通過不同字母組合來組成時間單純詞。很多情況下,漢語的時間詞語更多會包含多種含義。例如,在描述月份的時間詞語中,漢語對“十二月”的描述詞有“梅月”“臘月”等,可以看出其融合了代表時間單位的“月”和該時間內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節(jié)氣詞,而哈薩克語“十二月”的描述詞為單純詞“Желто?сан”。
(三)固定詞
另外,漢語和哈薩克語基于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歷史發(fā)展,通過詞與詞的組合形成了很多約定俗成的固定詞,這些詞組具備自成一體的組合和含義,一般不允許更改其中的組成要素和結構方式。其中以漢語中的成語、俗語為典型代表,如描述“時間不早了”的“日上三竿”、描述“時間較短”的“一袋煙的功夫”等。而哈薩克語中也有這樣的特殊詞語,如描述早晨某段時間的“kun arkan bojkφterilgende”。
顯然,漢語和哈薩克語表示時間的固定詞,大多都是描述一個大致的時間范圍,屬于比較模糊的時間概念。
二、漢哈時間詞語翻譯方式與文化要素
(一)普遍性的時間概念
在漢語與哈薩克語中,具備普遍性特點的時間概念表達方式都具有一定相似性和細微區(qū)別。例如,漢語中表示精準時間概念的 “2019年5月5日”,翻譯成哈薩克語為“5 мамыр, 2019 жыл”,可見兩種語言的組合形式相似,但排序有區(qū)別,在翻譯的時候需要遵守各自的語言規(guī)則。
(二)含有文化內涵的時間概念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個民族經過漫長歷史發(fā)展而沉淀下來的,如今他們都不僅僅作為信息交流和記載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介質。在不同語言的時間詞語中,也包含著很多文化特色。例如,漢族時間語言體系中,把一日分成了十二個時辰,同時基于農耕文明中的十二生肖對這些時辰進行命名,例如“子時”代表午夜老鼠活動最活躍的時段,“辰時”代表漢族傳說文化中“群龍行雨”的時候[3]。實際上,按照現(xiàn)代國際通行的時間語言體系,“子時”代表的是“23:00-1:00”這個階段。所以在用哈薩克語翻譯“子時”的時候,可以根據(jù)相對應的具體時刻來進行翻譯,即“Т?н ортасы”。
在哈薩克語中,因為哈薩克民族屬于游牧民族,其在時間表達中有很多游牧民族獨特的表達方式。例如,哈薩克民族的游牧人們一般在上午十點左右擠牛奶,這種民族習慣讓他們喜歡用這個行為詞來代表時間詞,即“Сауын уа?ыты(擠奶時間)”代表上午9-10點左右的時間。
結束語:
不同的語言都擁有獨特的結構邏輯和表達方式,它們可以全面反映一個民族漫長發(fā)展歷史中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通過本文對漢語和哈薩克語在時間詞語中的語言異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學習的時候需要了解不同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的內在邏輯,并深入了解語言背后民族的歷史歷程、社會狀態(tài)、文化特色,這將有利于加深語言理解,提高語言翻譯和應用能力,最終提升語言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郭璇,蓋笑松,張百靈, 等.漢語版和哈薩克語版表達性詞匯測驗第二版的效度與信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8,32(10):841-848.
[2]朱俊榮.哈薩克語和漢語之間的認知風格差異分析[J].漢字文化,2018(3):21-22.
[3]吳迪.概念空間和語義地圖下的哈薩克語與漢語中人稱代詞的對比研究[J].棗莊學院學報,201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