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夏
摘 要:音樂活動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內容,對于大人而言,音樂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抒發(fā)人的情感。對于小朋友來說當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開展各類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激發(fā)幼兒對美的認知”。在幼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要能夠讓更多幼兒真正聽懂這些音樂作品,就首先應該通過讓他們多傾聽、多表達、多做活動,通過他們的聽覺及他們肢體語言來真正感受這些音樂,從而把他們真正帶進優(yōu)美的兒童音樂教學境界中。
關鍵詞:幼兒園; 音樂活動;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097-001
一、關鍵在于培養(yǎng)音樂情趣
(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音樂情趣
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蘊含的音樂元素,反映幼兒日常生活。我們一定要注意讓幼兒及時關注到在生活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下雨了,下的大或小,以及聲音的變化能利用一些樂器來展示,如串鈴、鈴鼓、鼓、沙鼓。讓每個幼兒自己選擇最適合大雨和小雨演奏相匹配的敲擊樂器,這樣不僅可以讓每個孩子通過歌聲和樂器結合表現(xiàn)了對天上大雨和小雨的親切感受,同時在游戲探索中使幼兒學習了不同類型樂器的各種敲擊演奏方法。
(二)優(yōu)化設計教學語,增添音樂情趣
音樂教學語,是指音樂活動中的點綴性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后師幼問好等常規(guī),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xiàn),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表示音樂活動開始,既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又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體態(tài)語,對于《搖籃曲》等較為柔和抒情的音樂歌曲,教師應特別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表情眼神和多種表情方式來進行教唱,便于將幼兒的音樂情感活動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音樂意境中帶進去。
手勢語,如在一次小班幼兒音樂藝術活動中,它就可以有機的結合所需要演唱的具有鮮明形象的歌曲,通過這些手勢形象地摹擬模仿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動物們的姿態(tài),便利于把全班幼兒的音樂情緒激發(fā)起來,特別在教師指揮大部分樂隊合唱和演奏打擊樂時,通過這些手勢語就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全班幼兒及時地傳遞和有效表達突出幼兒內心的音樂情感,以及融入到其歌曲的音樂內涵。
節(jié)奏語,如在幼兒打擊樂演奏活動“瑤族舞曲”中主要句的節(jié)奏型是x和xxx,變化句的節(jié)奏型則是x和xx,xx,結束句的兩個加強變化節(jié)奏為x和xx,教師同時可分別為其編上一個拍手撞腿、拍手碰肩、和拍頭碰手指的共同動作,以及用拍手動作代表共同動作演奏的變化節(jié)奏。
(三)選擇合適且幼兒易接受的音樂素材
當然,音樂的創(chuàng)作選材上也是很重要的。有一次我們想讓幾個幼兒一起聽一首古典鋼琴曲,幼兒們并不感興趣,只自顧自的玩,對這些音樂置之不理??梢姡魳方虒W的選材必要性要貼近更多幼兒日常生活,能做到讓更多幼兒能夠有切身的音樂體驗,他們這樣才能對新的音樂選材產(chǎn)生表現(xiàn)的強烈欲望。當孩子們一聽到《國旗真美麗》的這首音樂時,立刻主動做出了要向國旗敬禮動作,或者學解放軍叔叔一樣站的筆直,很神氣的樣子。
(四)定期進行節(jié)奏訓練,增強音樂興趣
節(jié)奏音樂可以滲透于每個幼兒的一日教學生活,對促進幼兒的成長發(fā)展也可以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開展有關于節(jié)奏的音樂訓練,聯(lián)系這些各類樂器的節(jié)奏特點,培養(yǎng)他們對節(jié)奏音樂和有節(jié)奏心理活動的視覺感受力、表現(xiàn)力和音樂興趣愛好。
(五)提供讓幼兒自我發(fā)揮的舞臺,提高幼兒音樂表現(xiàn)能力
雖然孩子年紀小,單對音樂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們經(jīng)常會相互學習交流。例如有的小朋友會對我說:“老師我要聽《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我就會問她:“為什么要聽這首歌啊?”她回答說:“我喜歡這首歌,我會跳舞的”小女孩的這些言語雖然是稚嫩的,但卻反映了她自己的真實想法。
(六)讓幼兒在活動中進行主動的自我表達和表現(xiàn)
又比如在演唱《幸福拍手歌》《郊游》等輕快活潑的音樂歌曲時,教師們利用這些充滿幼兒稚氣天真的嬉皮笑臉和熱情眼神,就更多地能充分激發(fā)這些小朋友的內在音樂情感,并且也更能和音樂老師的內在情感相通和融合,跟著進行大聲唱歌和隨著教學音樂中的節(jié)奏律動去唱歌進行富有律動性的表演,這樣便教師能夠接收到更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二、將音樂教育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一)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yǎng)其對于活動的興趣
音樂活動的意義應該是培養(yǎng)兒童在音樂活動的表達能力,而從音樂技能上面來看,每個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都應該是十分明顯的。兒童的個體心理健康發(fā)展問題也同樣存在著各種多樣性,盡管有些孩子可能會具有比較統(tǒng)一的心理傾向性,但每一個孩子的心理表現(xiàn)都一定是獨一無二的。
(二)加強對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教育的責任意識,
傳統(tǒng)的幼兒音樂教育教學內容中本來就包含著各種不同形式的有關孩子心理健康的東西,比如講禮貌、謙讓、合作、互助等主題。此外,在兒童音樂演奏技巧的綜合練習中,教師們也應該特別注意如何通過美聲演唱和器樂演奏的綜合訓練兩個過程,引導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音樂行為習慣,而不是僅僅注重于引導兒童音樂技能訓練技巧的提高。
(三)積極探索嘗試將心理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兒童音樂教育對我國兒童心理健康有直接影響,主要是由于兒童音樂內在的特點,充分合理挖掘目前現(xiàn)有的兒童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目前現(xiàn)有的兒童音樂教育的各種教學形式,結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目的和教學內容,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性結合。這不僅使一些幼兒充分享受并得到了一種表現(xiàn)自我的巨大樂趣,同時它也發(fā)展了一些幼兒的肢體語言。
三、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大班幼兒欣賞中國二胡曲“賽馬”時,每個幼兒初步感受了古典音樂所需要描繪的中國節(jié)日期間賽馬的歡快、熱烈的音樂景象后,讓每個幼兒可以根據(jù)這個音樂故事來自編故事,互相進行講述,這就給每個幼兒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以想象的思維空間,幼兒完全可以憑借自己對古典音樂的深刻感受和音樂理解,結合自己的音樂生活實踐經(jīng)驗,編出自己特別喜歡的音樂小故事。
幼兒園的兒童音樂教育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一堂音樂課中,應逐漸滲透于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準確把握好教學尺度,即在學校進行音樂藝術教學活動時,要自覺正確處理好學習音樂與教學語言的密切關系。再次,要努力做到有機地相結合,要努力將音樂發(fā)展者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機地結合滲透到音樂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