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虹
〔摘要〕小玲(化名)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在校表現(xiàn)膽小、孤僻、不合群。語言表達能力差,作業(yè)情況糟糕,屬于班級的后進生。自述“是一個多余的人”,做什么事都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很笨。經(jīng)過原因分析,初步評估為自卑心理,與自我評價低和童年成長經(jīng)歷有關(guān)。心理教師通過家庭療法以及認知行為療法等輔導策略,使其自卑心理得到有效緩解,逐漸打開心門,擁抱自信人生。
〔關(guān)鍵詞〕自信;自卑;小學生;個案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04-0045-04
一、案例描述
小玲,女,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小玲的老家在四川一個較貧窮落后的山區(qū),她一出生父母就去東莞打工,所以小玲小時候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帶大,直到6歲上小學的年齡才由父母接來東莞讀書。
小玲的父親為了給小玲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在她讀一年級的時候就找了份開貨車的活,經(jīng)常早出晚歸,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小玲。小玲的母親在家附近的工廠上班,平時工作三班倒。于是,小玲經(jīng)常一個人在家,倍感孤獨。
小玲在校表現(xiàn)膽小、不愛動、不合群,害怕參加集體活動和在人前講話。上課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被老師喊到也因緊張而話說不完整,語言表達能力差。家庭作業(yè)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屬于班級的后進生。小玲自述自己在班上是一個多余的人,樣樣不如別人,做什么事都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很笨,老師同學都不歡迎自己。
二、案例分析
綜合小玲的情況,初步評估為自卑心理。所謂自卑心理,是指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質(zhì)做出偏低的評價。通常這種評價不符合自卑者本人的實際情況,自卑者常表現(xiàn)出缺乏自信、悲觀失望、自怨自憐、煩惱苦悶等心理狀態(tài)。小玲對自己評價過低,同時伴有諸如害羞、不安、內(nèi)疚、憂郁等特殊情緒體現(xiàn),正是因為懷有深深的自卑心理所致。阿德勒指出,一切人在開始生活的時候,都具有自卑感,因為兒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賴成年人。親情的缺失和極少與外界交流的性格,使得小玲陷入深深的孤獨,變得內(nèi)心敏感,同時產(chǎn)生輕微的語言障礙。長期的親情缺失和獨處,還給小玲帶來了一個不良的影響,就是無法對自己形成客觀的評價。小玲上課極少舉手發(fā)言、被提問時緊張得說不出話、害怕參加集體活動和在人前講話等行為表現(xiàn),正是由小玲內(nèi)心對自己的評價過低、否定自己、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導致,錯誤的自我認知進一步加重了她的自卑心理。
三、指導建議
針對小玲的情況,建議給予她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幫助,促使她調(diào)整自卑心態(tài),忘卻孤獨,增強自信,通過與家長、老師、同伴加強交往來幫助她克服自卑心理,同時幫助其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理論指導
1.家庭療法
家庭療法是以家庭整體為對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協(xié)調(diào)家庭各成員間的人際關(guān)系,通過交流、角色扮演、建立聯(lián)盟、達到認同等方式,運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個性、行為模式互相影響、互為連鎖的效應,改進家庭心理功能,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本個案中我要求小玲的父母給予小玲更多的親情呵護,提高親子之間更多的交流互動,讓小玲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愛,從而重新樹立自信,消除孤獨,同時也鍛煉了小玲的言語溝通能力。
2.認知行為療法
改變小玲的不良認知,糾正其以偏概全、全盤否定的不合理理念,從而矯正并適應不良行為。通過認知的重組,讓小玲對自己有重新的認識,樹立自信心,從而緩解小玲的自卑心理,改變過于內(nèi)向的性格。
(二)具體輔導過程
1.第一次咨詢:建立信任,和諧溝通
初次見到小玲,她站在我面前,低著頭,沉默寡言,不與我交談,對我有種戒備的心態(tài)。
信任是情感產(chǎn)生的基礎,是和諧溝通的基本。于是我起身給小玲倒了一杯水,微笑地說:“小玲,第一次來,想必你心里很緊張吧?”
小玲接過水捧在手心,還是顯得有些拘謹。
我事先打聽到小玲喜歡聽TFboys的歌,于是我向小玲展示印有TFboys相片的收藏卡片說:“小玲,第一次見面,老師給你準備了個見面禮?!?/p>
小玲這時眼睛一亮,終于開口說道:“是TFboys的卡片!”
“是的,不過老師對他們還不太熟悉,你能分別給我介紹一下,他們叫什么名字,都有哪些特長嗎?”
這下小玲有了興致,開始給我介紹她喜歡的明星特征。在這過程中,我觀察到小玲說話流暢,口齒清晰,并沒有以往結(jié)巴、說話不完整的表現(xiàn),于是猜測小玲的語言表達不好更多是心理作用。于是,我又嘗試和小玲聊她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小玲開口表達自己。談話的過程中,我表現(xiàn)出對小玲的關(guān)心,同時也很尊重她,我發(fā)現(xiàn)她開始漸漸對我打開心門,話也變得多起來。
2.第二次咨詢:與小玲的家長交流
家長不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往往對孩子內(nèi)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我主動與小玲的父母取得聯(lián)系,并親自進行家訪,共同探討小玲的輔導問題。我積極要求小玲的母親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外出務工的父親也要積極聯(lián)系小玲,使得小玲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與愛護;真誠建議他們要正確處理好工作與輔導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聽了我的建議,小玲的父母也認識到了平時對小玲的疏忽,認清了小玲諸多問題的根源所在。
首先,小玲的母親調(diào)整了生活重心,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多抽出時間來陪小玲,經(jīng)常讓小玲講講學校發(fā)生的事情,雙休日的時候經(jīng)常帶小玲出去逛逛、親近大自然。而小玲的父親也開始培養(yǎng)一種習慣,出門在外經(jīng)常給小玲打電話,問問小玲最近的生活和學習,給小玲講些有關(guān)外面世界的事情。
小玲從父母的改變中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關(guān)注和愛。在這段時間,小玲的家長認真聆聽小玲的心里話,給予她更多的鼓勵,使她逐漸敢于表達自己。小玲從父母那里得到肯定,增加了自信心,臉上多了該屬于她這個年紀的燦爛笑容,也愿意多講話,不覺得自己很孤獨。
3.第三次咨詢:利用理性情緒療法改變小玲的不良認知
小玲第二次來到心理咨詢室,沒有了第一次時的拘謹,看見我也面露微笑了。
“小玲,最近感覺如何?”我微笑著問她。
“還行吧。媽媽現(xiàn)在每天晚上都會在家陪我,做好吃的給我,還輔導我寫作業(yè)。爸爸經(jīng)常會和我視頻聊天,上次回家還給我?guī)Я硕Y物。我現(xiàn)在在家里很開心?!?/p>
“嗯,老師聽了也很為你開心。那在學校呢,在學校開心嗎?”
“呃……不太開心?!毙×岬哪樕珴u漸暗淡,“同學們都不和我玩,因為我太笨了?!?/p>
“哦,能具體說說你和同學們在一起時的情景嗎?”
“每次下課,我看著同學們在玩,挺想加入他們的,可是我知道他們不會和我這種人交朋友。有幾次我看到他們一群人在那里看著我笑,肯定又在說我結(jié)巴,說我笨了。上課的時候,我一直祈禱老師不要點我名讓我回答問題,因為同學們都在等著看我出洋相呢。有時候,我真恨我為什么那么沒用!”小玲說到這里,激動得哭起來。
在和小玲的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她的自卑有部分是源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存在以偏概全、糟糕至極的想法。我決定采用理性情緒療法糾正小玲的不合理信念,從而達到改善小玲自卑心理的輔導目標。
“小玲,我能體會到你內(nèi)心的難受、無助(內(nèi)容反映,表達同理心)。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痛苦的感受也許不是因為同學們的嘲笑,而是因為你對自己的不恰當看法(問題診斷)?!?/p>
小玲停止了哭泣,眨著眼睛看著我說:“老師,你是說我難受不是因為同學們笑話我,而是因為我自己的看法出了問題?”
“是的。人的負面情緒不是由于某個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人對事件有不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所引起的。這是心理學上的‘ABC理論?!苯酉聛?,我向小玲解釋了“ABC”理論的原理。
“可是老師,班里的同學確實都不喜歡我、笑話我?!毙×徇€是嘟囔著嘴說。(以偏概全)
“那是全班每一個同學都笑話過你,都不接納你嗎?”(與不合理信念辯駁)
“這……這倒不是,就是大部分同學會這樣?!?/p>
“那你在學校的每一天,和同學們相處的每一刻,他們都在嘲笑你嗎?”
“倒沒那么嚴重……就是偶爾會笑我,可能一個星期一到兩次吧?!?/p>
“你是怎么確定他們在笑你呢?是對著你說了什么話嗎?”
“不是……他們經(jīng)常下課幾個人聚在一起,對著我這個方向說話和大聲笑,我就知道他們又在說我壞話了。”
“那就是說,你并沒有親耳聽到他們說你壞話。有沒有可能他們是在談論別的開心的事,或者說你的話也并非全是壞話呢?”
“這……好像也有可能?!毙×岬目捶ㄩ_始動搖。
“嗯,所以也并不是全班同學都討厭你、笑話你,你這是有‘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想法?!?/p>
“老師,聽你的分析,好像確實是這樣!”(頓悟)
接下來,我又幫助小玲和她的幾個不合理信念辯駁。她不再認為同學們都排斥她了,相反,她還想到了平時幾個同學對她表現(xiàn)友好的小事,只不過她之前一直活在深深的自卑中忽略了。(修通)
“小玲,生活中總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如果班上確實有人不喜歡你,那你就無法生活、學習,也失去一切了嗎?”(指出小玲“糟糕至極”的不合理信念)
“老師,我明白了。哪怕有人不喜歡我,也沒那么糟,我應該快樂地生活,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p>
“對的,小玲真是個聰明的好孩子?!?/p>
接下來的時間,我和小玲討論了一些提升自信心的好方法,還布置了家庭作業(yè)。我讓小玲回去后羅列一下自己還存在哪些不合理信念,然后用我教她的方法逐一進行“辯駁”,遇到困難還可以打電話給我。另外,每天做一件“提升自信心”的小事。
結(jié)束的時候,小玲一臉輕松地和我揮手道別,我知道,這次走出心理室的小玲將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4.第四次咨詢:幫助小玲獲得更多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
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都不愿也不敢和老師接近,老師就應主動接近他們,讓他們感到老師的溫和、親切。作為心理教師,我給小玲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師提建議,讓小玲在課堂上有更多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老師們也很愿意幫助小玲改變以往自卑的心態(tài)。
在一次班級書寫比賽中,語文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小玲:“小玲同學這一次書寫很認真,比以前進步很大,因此老師給她個鼓勵獎,希望同學們向小玲同學學習,學習她認真的態(tài)度。”據(jù)語文老師反映,當時小玲的臉上展現(xiàn)出害羞而又驚喜的笑容,后面聽課也比以往更認真。班主任英語老師讓小玲做了英語小組長,她非常開心,每次都非常認真地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同時,小玲的學習勁頭更大了,成績也有所進步。后來,小玲告訴我數(shù)學老師也在課上表揚她了,并給我看她數(shù)學作業(yè)本上得到的“優(yōu)”。
班主任英語老師告訴我,最近小玲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同學不舒服幫忙扶去校醫(yī)室、主動幫助同學打掃衛(wèi)生等。我欣慰地看到小玲主動去與同學、老師親近,同學們也慢慢改變了對她的看法,開始愿意和小玲一起玩。
5.第五次咨詢:我會更努力的
兩個星期后的一天中午,小玲主動敲響了心理室的門,她的臉上露出自信、興奮的笑容。
“小玲,什么事情這么開心?”我開口問她。
“老師,昨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媽媽在家里給我舉辦了生日Party,還在班級群里發(fā)布了生日邀請函。您相信嗎?我們班有一半同學參加了我的生日聚會呢!”小玲仿佛還沉浸在昨晚聚會的驚喜中。
“嗯嗯,聽起來可真棒!”我也由衷為小玲感到高興。
“老師,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也會變成班上那個受歡迎的人。這一切都要感謝您?!毙×岬难劾锓浩鹆藴I花。
“你有今天的成績是你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老師相信你今后會變得更自信、更出色,不會因為一點困難就被打倒,是嗎?”我握住小玲的手說。
小玲也緊緊握住我的手,眼神堅定地回答:“老師,今后我會更加努力的!”
(三)輔導效果及反思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小玲變得自信大方,話也多起來,經(jīng)常參加集體活動,和班上的同學們打成一片,也交到了一群知心好友。老師反映小玲上課會積極舉手發(fā)言,作業(yè)也能按時完成,成績穩(wěn)步上升。家長也反饋,現(xiàn)在小玲一改以往孤僻的性格,每天回家會主動和父母交談在學校的事情,臉上的笑容明顯增多。
在對小玲的輔導過程中,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贊美的地方,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閃光點,并積極地加以肯定和贊美。對于學生來說,一句贊美的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對有自卑心理學生的輔導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愛心與耐心,在過程中一步步引導學生改變以往對自己的消極評價,建立正確全面的自我評價體系,才能達到良好的輔導效果。
四、知識拓展
自卑心理對人的心理發(fā)展有著強大的阻礙作用。自卑的孩子常常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常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具體體現(xiàn)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辦起事來愛前思后想,總怕把事情辦錯被人譏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難畏縮不前。因此,一個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籠罩,其身心發(fā)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fā)揮。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造成自卑心理的主觀原因是后天自我評價不當,而客觀方面包括個人的某些缺陷或?qū)以馐?。如果一個孩子很少體會過成功的喜悅,或從未得到過他人的贊賞,他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壓抑,自卑心理就會日趨嚴重;一個屢受挫折甚至懷疑自己存在價值的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的前途悲觀失望。
參考文獻
[1] 蘇淵.對一個小學生自卑心理的研究與思考[J].人民教育,2003(10).
[2] [德]阿德勒著.吳杰,郭本禹譯.自卑與超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 趙芳.家庭治療的發(fā)展:回顧與展望[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4]郭啟玉.如何應對小學生心理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陽光第四小學,東莞,523077)
編輯/劉永勝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