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要: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也是數學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為閱讀理解是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的基礎,尤其是文本問題。所以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理解;培養(yǎng)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幫助他們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應用題的學習之中尤為明顯,小學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應用題的題干和題目要求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應用題的解答。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讀懂數學題目要求,進而更好地解答題目,學習知識。
一、構建趣味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材中許多知識都需要在相應情境中進行講解。通過對教材中知識的情境故事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更好地理解。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教材中閱讀材料的認真閱讀,使其能夠置身在趣味的情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以顯著提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對《角的概念》進行教學時,其定義為:“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對定義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其中的關鍵詞(公共端點、射線等)進行畫出。先引導學生對定義進行有效理解,然后對所存在的邏輯關系進行明確。這樣不僅能夠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還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理解提干題意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有許多數學練習題的題干及其題目要求都很重要,能夠有效地幫助小學生弄清題目當中的一些關鍵詞語,并且費時較少,但是收獲卻很大。比如我們常見的一些練習題當中,有些題目總是要求“保留兩位小數”“用豎式的方法計算”“采取兩種方法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題目要求都是題目的關鍵詞語,學生在閱讀練習題題干的過程中要著重重視這些關鍵詞語,以此來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出題人的要求,更好地理解題目要求,順利解答題目。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做到帶領小學生去理解練習題的題意,同時還要注意題目的要求與細節(jié)變化。比如在進行應用題講解時:小明家要買桌子和椅子,已知一張桌子的價格是210元錢,它的價格是一把椅子的三倍,請問一把椅子的價格是多少?(要求:請學生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在進行解答。)
在帶領學生學習這道應用題目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去閱讀題目尋找里面的關鍵詞語并劃出來,許多學生都劃出了桌子的價格是一把椅子的三倍,抓住了題目的關鍵詞,但只有極少數學生發(fā)現了最后的要求,即請學生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因此在回答這道題目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然后再進行解答。因此這道題目便很容易計算出來:設椅子的價格為X。因此等式為:3X=210,X=70,所以椅子的價格為70元,題目得到解決。
三、敢于提出質疑
數學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分析問題的前提下解決問題。在閱讀中學生通過發(fā)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與討論、合作與交流,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質疑、釋疑的過程,所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存在疑問才能使學生閱讀得更仔細,分析得更透徹,理解得更深刻,也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比如:學習圖書館最近購進了一批新書,其中科幻類的書是2800本,而文學類的書比科幻類書的2倍少了1200本。在解決這道題目時,首先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觀察題目,在觀察題目的過程中他們會發(fā)現這道應用題只有題干,并沒有問題,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提問,根據題干自己總結出題目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提問能力,這時有的學生便會提出:“請問購進的文學類的書籍有多少本?”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個問題來進行解答,讓他們自己提問,自己答題,以此來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答題思維。
四、培養(yǎng)閱讀習慣
(一)課前預習閱讀,獨立獲取新知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提高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在預習中學生閱讀情境對話、概念和例題,并把重點和不懂的地方在課本上做好標記,便于上課時交流與探討。為了提高學生預習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明確預習的范圍和要求,促使學生主動預習,并根據學習內容讓學生閱讀與本節(jié)相關聯(lián)的知識和查閱的相關材料,使預習內容更豐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強。
如在教學“小數乘法和除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整數乘法和除法的相關內容,包括列豎式、簡便運算等,同時將自己不明白的新課內容在課本作出標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將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結合在一起,實現知識之間的轉化,從而便于新課講授時學生能夠以最快的時間掌握新的內容,
并在交流中積累活動經驗。
(二)課后復習閱讀,便于鞏固提升
課后的復習是對課上學習的延續(xù),每一節(jié)學完后一定還會有許多需要學生課后反思與總結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查閱自己的筆記等形式來鞏固新知、加強記憶,并將知識歸于自己的認知體系中。課后復習的閱讀與理解不再局限于學會了當天的內容,更多的是在鞏固的基礎上進行提升,也就是要學生多閱讀相關的資料,課前的閱讀是為了新知識的學習,而課后的閱讀則是為了使知識有更大的生成。復習階段的閱讀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了將知識進行拓展的習慣,這樣才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以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而教師需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明確掌握問題條件,顯著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嵇玉梅.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理解與培養(yǎng)[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 (6):12-13.
[2]梅學琴.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5 (29):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