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文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中美大學由于班級授課的主流規(guī)模不同所導致師生間的互動情況不同。即在美國大學中,由于班級規(guī)模普遍較小,因此師生間的交流普遍要更多;而在國內(nèi)大學中,由于班級規(guī)模普遍較大,師生間的交流則相對較少。本文主要從師生角色關(guān)系、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課堂的教學氛圍三個方面來分析這種班級規(guī)模的不同對于課堂中交流反饋機制都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并且從中我們可以注意到班級規(guī)模對于以上三個方面的影響。
關(guān)鍵詞:交流反饋機制;中美大學;小班授課;課堂互動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mainstream sizes of class teaching.That is to say,in American universities,the class size is generally smaller,s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generally more;In domestic universities,due to the large class size,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relatively smal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ass sizes 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in class from three aspects:the ro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eachers'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And we can notice the impact of class size on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Keyword:exchange feedback mechanism;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small-class teaching;classroom interaction
一、引言
中美大學大部分都采取班級授課的方式為學生們授課。眾所周知,在國內(nèi)的大學更多的采取大型班級授課(>50 人),而美國大學更多的都采取小型班級授課(<20 人)。如果按小班教學的概念,特別是按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小班化教學的標準衡量,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形式估計有 85%以上屬大班教學。[1]小班授課,學生更容易得到教師的關(guān)注,同時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與教師交流以獲得指點;大班授課,教學效果較難控制,一對一的交流很難做到。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在小班授課的環(huán)境中師生間的互動或者說交流反饋機制是更加受到重視也更加高效的。我認為這種交流反饋機制可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比研究中美大學交流反饋機制的異同是十分必要的。
本篇論文中主要研究在班級教學的基礎(chǔ)下,中美大學中的師生交流反饋機制的異同。本文所分析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在課堂教學中,中美大學師生角色關(guān)系、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課堂教學氛圍對師生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
二、中美大學師生角色關(guān)系對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
(一)中美大學對比
首先是對于師生角色關(guān)系對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國內(nèi)大學的課堂中,教師是中心。“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這容易導致教學中“教師中心”的情況產(chǎn)生。因此國內(nèi)的課堂中,教師擁有絕對的權(quán)威并且是絕對的核心。國內(nèi)的大學教師大部分都是嚴肅的,因為教師們通常認為只有在這種十分嚴肅的氛圍中才能讓學生“聽話”,認真學習。學生在課堂中的任務(wù)就是聽教師講課并且做好筆記,不是非常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國內(nèi)的課堂中,教師處于主動地位,而學生則是被動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通常都比較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師生間也比較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缺乏交流,容易使得教師無法很好地通過學生的學習程度來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這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chǎn)生影響。
然而在美國大學的課堂中,學生是中心。美國的課堂教學不同于中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課堂的主角,所扮演的更多的是導演的角色,而學生則是主角。教師不是照本宣科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引導來幫助學生提出質(zhì)疑和問題,并且在提出問題以后,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資料來解答疑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痹诿绹拇髮W課堂中,師生之間不是上下級的關(guān)系,在課堂教學中他們教學相長,互相學習,教師只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而已。[2]因此,在我看來美國大學中教師這種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質(zhì)疑和問題的教學使得師生之間可以有更好的互動。這種更好的互動可以讓教師明白自己在什么時候應(yīng)當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或者自己的教學進度應(yīng)該如何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并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維以及尋找信息的能力。
(二)分析結(jié)果
班級規(guī)模對于師生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固然是非常大的,但是師生角色關(guān)系對于交流反饋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也可以認為,班級規(guī)模對于師生角色關(guān)系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由于在國內(nèi)的大學中,主流的班級規(guī)模是大于 50 人的,班級人數(shù)過多,容易導致班級的學習氛圍和課堂紀律較容易受到影響。在這么多人的情況下,老師不能保持班級的紀律,會導致坐在后排的同學無法聽請老師講話或者讓后排的同學難以融入老師的教學中。這就使得國內(nèi)的很多教師相對嚴厲,通過這種嚴厲來保證課堂內(nèi)部的紀律,從而讓班級內(nèi)的同學都可以融入教師的教學。但是,美國大學也有一些大班教學,美國的這種大班教學并沒有過于混亂。我認為這種情況是離不開美國大學以小班為主的教學所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他們在大班教學中也能很好的保證學習效果。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班級規(guī)模對于師生的角色關(guān)系有很大的影響,并且這種師生角色關(guān)系又影響到了師生間的交流反饋機制。
三、中美大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
(一)中美大學對比
其次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國內(nèi)大學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法”為主,特別是在政治課、數(shù)學課、英語課等公共基礎(chǔ)課中更是幾乎全部都通過“講授法”的方式授課。在這種教學方法下,通常都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在這種教學方法下也會使得學生課下的學習欲望與學習動力較低,因為學生知道教師會在課上將所有的內(nèi)容都講一遍,自己只需要在課上認真聽課即可。因此,在純“授課法”的教學方法下,會產(chǎn)生學習主動學習的動力不足的情況,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被動學習。完全運用“講授法”授課使得師生間的交流反饋機制難以充分利用,師生間缺乏互動,也會導致產(chǎn)生如同第一點中教師無法很好地通過學生的學習程度來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的情況。
美國教育強調(diào)教導學生獨立思考及各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因此美國大學課堂上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教授會通過演講、討論、提問、復(fù)述等方式推動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3]。增加課堂互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或者與老師共同討論,并且在討論后可以讓學生們將自己的思考與收獲與老師同學們分享或是由老師在討論后進行總結(jié)和補充,這種教學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互動教學法。在互動教學法的基礎(chǔ)下,既可以充分調(diào)動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交流與互動,營造學術(shù)探討、師生平等與和諧的學習氣氛,又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激發(fā)學生認識自身的潛能、增強自信心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4]。在美國大學中,無論是二三十人的小班課堂,還是二三百人的大班課堂,絕大多數(shù)的課程近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來交流互動,課堂氣氛非?;钴S。在聽課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打斷教師進行提問,教師也會耐心的回答每一位學生的問題。為了判斷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教師也會在講解過程中向?qū)W生發(fā)問,由學生進行回答[5]。
(二)分析結(jié)果
這種交流反饋機制是非常值得國內(nèi)大學學習的,也是國內(nèi)大學與美國大學的顯著不同。如果國內(nèi)大學也可以參考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我相信國內(nèi)大學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可以有很大的提升。不過這種教學方法會受到班級規(guī)模的很大限制。如果班級規(guī)模過大,那“授課法”反而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教師同時要在課堂中教授太多的學生也難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如果國內(nèi)大學可以減小班級規(guī)模,那就可以給老師更大的機會區(q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升師生間的交流與反饋。
四、中美大學課堂教學氛圍對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
(一)中美大學對比
最后是課堂教學氛圍對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在國內(nèi),課堂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必須要嚴肅對待、認真學習的地方。在課堂上,教師也通常不允許學生的過多互動,防止擾亂課堂紀律。這種對于課堂教學氛圍的過多管制,是導致了學生與老師間缺乏互動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因為這種對于課堂教學氛圍的管制,容易在課堂中形成以教師為中心的情況。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容易導致學生無法融入課堂。
美國的課堂教學氛圍比較自由、寬松。這體現(xiàn)在學生隨時可以就不理解的問題向教師提問、課堂上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較多。這也促進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增強,教師的教學靈活機動。據(jù)了解,上課的教師一般是專職教學型的,科研型的教師課時很少。[6]這樣重視教學的環(huán)境下,可以讓教師充分研究如何讓課堂教學氛圍處于一個合適的交流、討論的環(huán)境,在這種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反饋機制可以在一種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中建立起來。
(二)分析結(jié)果
當教師與學生之間具有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時,更有利于建立一個師生間的交流反饋機制。因為這種自由、寬松的氛圍可以讓學生們在討論時更加的自如,幫助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也更有利于教師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不過這種課堂教學氛圍同樣受到班級規(guī)模的影響。當一個班級里有過多的學生時,自由、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容易使得在學習時,學生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老師也需要經(jīng)常停下講課來管理班級紀律,從而使得同學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因此,縮小班級規(guī)模是改善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結(jié)語
總的來說,交流反饋機制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師生角色關(guān)系、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氛圍三個方面都可以對建立一個良性的師生間的交流反饋機制產(chǎn)生很重要的影響,并且這三者之間也會互相產(chǎn)生影響。我們應(yīng)當重視班級規(guī)模對交流反饋機制的影響以及交流反饋機制對于“教與學”的影響,從而對改進我國大學課堂教學以及班級規(guī)模產(chǎn)生幫助。
參考文獻:
[1]曹永昕,劉華.從美國高校班級規(guī)模看我國高校大班課堂教學存在的現(xiàn)實意義[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 (02):76-78.
[2]蘇麗艷.中美大學課堂教學比較研究及啟示[J].石油教育,2010 (03):56-58.
[3]王益明.美國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會計類課程為例[J].納稅,2017 (24):55.
[4]顧小存.感受美國高校的現(xiàn)代化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6 (24):54-56.
[5]劉麗娜,張詣.美國大學課堂教學觀察及啟示[J].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7,16 (04):98-100.
[6]劉海運,劉冰花.淺析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本科課堂教學特點及啟示[J].才智,2017 (17):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