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利用網絡在線技術為支撐的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景觀專業(yè)教學中構建“線上+線下”智慧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文章提出雨課堂混合模式的景觀專業(yè)教學設計,并且對這種教學設計模式進行分析研究。較好地彌補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與在線教學的不足,對景觀教學的數字化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關鍵詞:雨課堂;景觀專業(yè);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3-0133-03
Abstract: Rain classroom hybrid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to construct"Online + Off-line"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l in teaching of landscape specialtyin college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learning and greatly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innovation of students'learn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design of landscape specialty based on the mixed model of rain classroom.And this teaching design mode is analyzed and studied.It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in the past.It promotes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teaching.
Keywords: Rain Classroom; landscape specialty; curriculum reform
一、研究背景及專業(yè)概況
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教育”的大規(guī)模普及,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而言,都將是時間和空間上的極大解放,學生學習擁有了更大時空上的自主性,教師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一步充實教學內容,這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翻轉與重構[1]?;旌鲜浇虒W模式是基于教育界對E-Iearning(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的研究發(fā)展而來的。威廉姆斯(Williams,2001)定義混合式教學模式為“結合了師生面對面教學(Face to Face)和在線教學(E-learning)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根據《美國在線教育2011年度系列報告》,課程內容以網絡和面授的方式混合傳授,并且有相當大比例的內容是在線傳授(30%-79%),那么,這類模式即為混合式教學[2]。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與線下學習的有機融合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景觀專業(yè)方向是內蒙古科技大學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的支柱專業(yè)方向之一,依照“培養(yǎng)整體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基礎扎實、專業(yè)技藝精湛的應用型人才”的建設目標,景觀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將理論課與實踐課有機統(tǒng)一,其特點是具有非常強的專業(yè)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對設計的認知和動手實踐能力。自2017年,本專業(yè)已經積極開展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專業(yè)主干課程混合教學建設。在實踐教學中發(fā)現混合課程不能很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有些學生出現對線上學習主動性不強、對基礎知識掌握不靈活、實踐類課程完成欠佳等情況。于是在2018年將雨課堂混合模式引入教學,將教學活動具體化、加強師生互動,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
二、雨課堂的教學內涵
“雨課堂”是由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組織研發(fā)多通道互動的教學智能手段,其作為混合式學習工具,為教學過程提供了智能化、個性化、數據化的平臺支持,從而促進混合式教學更加智慧化的發(fā)展。2016年推廣到全國的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實現將MOOC視頻、圖文、語音、習題等融入課件并推送到學生手機端,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實現投票、彈幕、實時討論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chuàng)建了智能、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此外,雨課堂實現了課程的全程監(jiān)督,全面記錄學生學習狀態(tài),學生對課程進行實時評價等功能,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完善的交互式學習體驗和大數據統(tǒng)計。
雨課堂是基于“微信”和“Powerpoint”兩大平臺,將我們使用頻繁的微信與課程聯(lián)結來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有效實現了隨時隨地學習與生活的無縫對接,極大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借助雨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外推送公告、語音、視頻、課件等到學生端,在雨課堂上可以進行師生間的實時溝通,教師可以隨時了解每位學生設計過程方案的進度,對掉隊學生進行及時預警。教師還可以隨時查看雨課堂自動統(tǒng)計的教學活動信息,實現“形成性評價”。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彈幕、回放等功能實現與教師的智能互動,隨時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困惑,促進學生以更健康、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完成理論學習與設計實踐的綜合任務,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雨課堂混合模式對提升景觀教學效果和教學信息化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雨課堂的景觀專業(yè)教學設計
(一)三段式教學模式
景觀專業(yè)三段式教學模式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同步—課后實踐與拓展”。
課堂同步教學模式:是實現與課件同步發(fā)送到學生手機端,讓學生有時間聆聽講授內容,而不忙于抄寫PPT文字,方便學生手機接收和保存課件,提高了聽課效率。此外,雨課堂的彈幕、匿名反饋、隨堂測試、紅包等功能,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也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隨時調整課程講授節(jié)奏,使重點突出、及時評價。景觀專業(yè)課程體系具有實踐性較強、涉及面較廣等的特點,課程基本分為將講授類課和實踐類課,實踐類課占有總課程80%的比例。講授類課一般包括史論講解、基礎理論講解、設計案例講解這三大重要的講授內容。通過雨課堂將慕課視頻或網絡視頻插入教學PPT中,直接推送到學生手機端,可以使學生開闊設計視野、擴大設計案例信息量,還可與國內精品在線課程進行同步學習。這樣不僅可以縮小地方高校設計類學生在專業(yè)設計視野上的區(qū)域性差異,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知識面、深入掌握了知識點、從而建構了豐富的學科知識體系。實踐類課程主要包括隨堂快題設計、調研實踐、設計方案制作這三塊重要內容。通過雨課堂可以完成任務書下達—調查分析—小組討論—方案設計—方案匯報的項目流程工作,并對每一設計過程環(huán)節(jié)進行實時監(jiān)督。例如:當教師布置隨堂設計快題或方案階段審閱時,學生將圖紙以照片的形式發(fā)送到討論區(qū),展示設計過程。每張作品都能在平臺上被每位學生看到,教師可以組織線上作品討論,并將討論內容發(fā)送到課程討論平臺與大家共享。同時,通過雨課堂的投票功能,能夠讓全班同學對每個設計方案進行評價,調動全體同學們的參與熱情,這也可作為評定學生平時成績的一個依據。因此,通過雨課堂平臺可以有效監(jiān)督每位學生作業(yè)進度的完成情況和質量,通過作品比較和討論學習,使設計進度落后的學生及時找到問題,縮小設計差距。線上實現師生、生生交流、線上作業(yè)提交、作業(yè)點評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使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完善了平時成績的打分依據。
課前預習教學模式:教師可制作預習課件,教師可以在PPT中添加視頻、PPT錄音講解,通過雨課堂將這些信息打包提前發(fā)送給學生。學生在打開這些推送課件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實時查看學生學習情況,包括瀏覽課件的人數,每個人查看的頁數等信息。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框架體系的建立,對單元課程提出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將課程框架和知識點提前推送給學生,形成對課程及知識點的初步認識,之后,在課堂中進行相互交流。在景觀教學中需要提前讓學生熟悉的資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需要學生提前了解與景觀設計有關聯(lián)的設計規(guī)范知識。例如《公園設計規(guī)范》(CJJ48-92)、《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 50180-93)、《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范》(GJJ 75-97)等,因為不了解這些內容將不會熟悉我國國土綠化、風景名勝區(qū)及公園建設、環(huán)境保護、國土資源管理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在設計中會出現天馬行空不和符合現實的情況。二是相關知識點的提前自學,了解包括一些設計相關概念、定義、理解景觀構成要素、景觀與園林、景觀與城市的關聯(lián)、景觀設計基本原則與方法等,有了課下基礎知識的積累,教師課上可以減少理論講授內容,增加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結合工作室項目教學進行項目實踐設計訓練;通過微課等形式只講授重點、難點問題,例如實踐課程中的設計任務書及相關資料可以借助雨課堂提前推送到學生手機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微信解讀任務、提出問題。三是資料形式的多樣化推送,如視頻、動畫、電子教材、學習網站、設計網站、設計案例等,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課后實踐與拓展教學模式:是將課外知識通過雨課堂進行課下推送,分為兩個階段即課后調研設計實踐+在線自學拓展階段,學生實時發(fā)布課后實踐調研成果,教師通過課后的數據采集、分析,能夠掌握每名學生的階段性實踐情況,從而把握學生在調查分析—方案初步設計—深度設計—綜合表達的各環(huán)節(jié)實踐學習狀況,準確定位自己的實踐教學活動。教師通過雨課堂將相關設計網站、設計鏈接、設計書籍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后在線自學,拓寬設計視野,培養(yǎng)綜合應用資料能力,提高設計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構建課堂自主學習策略實現異步性、自主性、再現性學習平臺
通過雨課堂網絡教學平臺,將細分的理論知識點和學習目標更好地傳達給每位學生,并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雨課堂的實時監(jiān)督和形成性評價,及時掌握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效果并能夠及時將反饋意見發(fā)給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而這一過程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不在同一場所而產生的教學互動行為具有“異步性”,而教師的教學安排是這一活動的核心,因此,在課前—課中—課后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編排各個教學步驟,充分發(fā)揮這種教學時空異步性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重點、難點可以制作視頻、文字或圖表發(fā)送到雨課堂網絡平臺,學生通過“回放”實現教學的重復再現,加深學生記憶,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重點難點,這種再現性學習很好的避免了課堂上的重復講授,實現了課下傳遞,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構建景觀專業(yè)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目前,景觀專業(yè)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的學習資源建設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包括自主學習、網絡教學、師生討論和拓展學習,以此來實現對景觀知識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及創(chuàng)新(見圖1)。課程資源較為豐富包括PPT、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及微課、歷屆學生優(yōu)秀作品、大師作品庫、電子書、競賽作品等內容。通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逐步提升研究型設計水平,實現翻轉教學模式,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學生通過參加高校設計競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等,將競賽作品和項目申請書上傳網絡教學平臺,為后續(xù)課程建設提供寶貴的教學成果資源。
四、雨課堂教學的應用效果
通過將雨課堂應用于景觀教學實踐來開展混合式學習應用研究,使學生能夠在課前、課上及課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夠享有全新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清晰地理解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借助雨課堂、微信等途徑,構建了混合式學習活動的實施環(huán)境,較好地彌補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與在線教學的不足。景觀雨課的建設為景觀教學的數字化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何鳴皋,謝志昆,混合式教學設計基于MOOC(慕課)的SPOC教學改革實踐[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8,03:10.
[2]趙怡,曹坤,融媒時代藝術類院校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M].中國傳媒大學出社,2016,10:156.
[3]劉蕾.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10-15.
[4]周鳳新.基于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