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徐
【內(nèi)容摘要】高中生物新課標中指出,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為此,本文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jù),結合高中生物教學實踐,對新時期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有效性? 策略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以人為本”體現(xiàn)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是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因此,我們老師要以人為本,以學定教。在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學一貫呈現(xiàn)“教教材”的現(xiàn)象,忽視學習方法,在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優(yōu)勢教學資源,注意教學的難度和層次,保護學生興趣。為了把握教學的方向,提高教學有效性,就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教學需要,制定科學詳細的教學策略,保證有依有據(jù),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促進學生理解與應用共同提高。
一、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提問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徑,但是這并不能說明提問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如果問題沒有實際意義,那么大多數(shù)學生也只是會人云亦云,雖然活躍了課堂氛圍,但起到的效果卻并不理想,為此,我們老師要把握提問的藝術,提出的問題不僅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還要具有意義,能夠起到啟發(fā)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面的效果,而且如果誰能快速回答出問題教師還要進行表揚和獎勵,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會養(yǎng)成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首先,設疑導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成為一個知識點,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思考質疑,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并主動參與探究活動,體會實驗過程的艱辛和喜悅。例如,在培養(yǎng)“洋蔥根尖”實驗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張設想“洋蔥根尖細胞分裂時期與染色體數(shù)目關系”的曲線圖,并要求學生評價這一張關系圖的科學性,鼓勵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和論證;然后設計問題:雖然課本中并未明確細胞有絲分裂的連續(xù)過程,但是我們能否根據(jù)實驗和所學知識來確定每個時期的長短呢?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鍛煉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其次,創(chuàng)新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涉及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并注意知識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力求提出新穎有趣的問題,使其富有靈活性和啟發(fā)性,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幾個問題:為什么要在根尖5cm時進行取材?取材部位是哪里?觀察哪些部位?什么是解離試劑?有什么作用?染色試劑是什么物質?為什么能對材料進行染色?染色前為什么要漂洗?為什么要壓片?以上問題層層推進,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不但可以激活學生思維,而且能幫助學生準備把握實驗重點,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開展價值觀與情感和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教育,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親身經(jīng)歷、體驗,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去進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的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造的習慣。因此,我們的教學方法不能局限在一種方法之上,而應該信任學生,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究、自主實踐,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問題,口、手、腦并用在探究實踐的過程中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多角度、全方位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和現(xiàn)象,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為今后探究學習提供方法和基礎。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實驗大多數(shù)為驗證型實驗,學生在實驗之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結果,所以難以吸引學生參與熱情。為此,教師應在驗證型實驗中加入一定的探究成分,實現(xiàn)驗證型實驗和探究型實驗的有機結合,改進傳統(tǒng)的實驗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可以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此外,在生物實驗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并做好相關記錄,最后根據(jù)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實驗報告。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學生在操作實驗時,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從而導致實驗結果發(fā)生偏差,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關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關鍵,一方面確保實驗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認知,樹立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在實驗完成之后,應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報告,重點描述自己的心得體會,并主動分析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據(jù)調(diào)查顯示,學生在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時,常??梢垣@得新的領悟,由于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所以應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是目前生物教學中越來越多被采用的方式,它是進行現(xiàn)代化教學的基本途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熟練掌握各種多媒體教學工具的操作方法已經(jīng)成為了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必備的基本素質。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不斷普及運用,它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更為寬松的環(huán)境,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好地保證了教學的實效性。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導入課堂,能夠營造一個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一上課就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確保課堂教學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比如在進行遺傳變異知識的教學時,教師運用從網(wǎng)絡上下載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完整、形象地演示遺傳變異的整個過程,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全面掌握。其次,用信息技術課堂演示實驗,掌握實驗步驟。教師在課堂上操作演示實驗時,往往會因為時間或條件的限制而出現(xiàn)實驗失敗的情況,這樣就會讓學生無法清楚觀察實驗過程,了解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從而影響實驗教學效果。因此,如果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示實驗。例如,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時,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實驗之前先給學生講解實驗步驟、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然后用多媒體展示復雜的實驗過程,確保學生能夠清楚觀察整個實驗過程,掌握科學嚴謹?shù)膶嶒灢襟E。此外,還可以模擬實驗過程,代替繁瑣儀器。很多生物實驗具有宏觀性或微觀性,這樣的實驗無法通過普通演示實驗來完成,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實驗,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生物實驗的過程直觀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認知。例如,在進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必須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清晰的實驗現(xiàn)象,但是一般中學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為此,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模擬實驗,化繁瑣為簡單,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觀察到情緒的實驗現(xiàn)象。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任務復雜而艱巨,不是在一朝一夕間就能順利完成的,作為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肩負起教育者的神圣使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彩霞. 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巧用[J]. 名師在線,2019(35):33-34.
[2] 張菊. “美麗”生物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 江西教育,2019(36):32-33.
[3] 石高榮. 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設計[J]. 中學生物學,2019 (12):35-36.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