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霞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33.3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20)13—0091—01
所謂生活化理念,實際上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課程知識的感受與理解,推動學生知識水平的形成與提高。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完成作文,而且需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寫作能力,也就是具備一定的寫作新意和特色。為了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結(jié)合生活化的理念對學生展開作文教學,以此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生活化理念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想運用生活化理念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就需要知道生活化理念對作文教學有什么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用生活化理念進行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1. 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寫作文時不知從何下手。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素材是作文教學的一項基本功,也是一項較難練好的基本功。作文教學中,教師在立足生活化理念的基礎(chǔ)上,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想要讓學生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具有自己的特色,就需要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寫作。畢竟對每一個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與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角度出發(fā)進行寫作,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將生活實際與作文相結(jié)合的習慣,最終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2. 能促使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細心觀察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前提。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他們才能寫出情感豐富、充滿個性和立意深刻的文章。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在立足生活化理念的基礎(chǔ)上展開作文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意識。初中生的作文之所以會存在套路化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還是學生沒有細心觀察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生活化理念指導(dǎo)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意識,讓學生關(guān)注生活中的小事,學會觀察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生活化理念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正是因為基于生活化理念進行作文教學有著上述所提到的意義和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將生活化理念運用于教學中,從而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1. 提供生活化場景。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來幫助學生理解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所謂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就是給學生構(gòu)建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融入這種情景中,形成自己對于環(huán)境的感受,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描繪出來。
例如,教師讓學生寫《我的校園》為題的作文時,立足于生活化理念,可以將學生帶到校園中,引導(dǎo)學生對校園中的花花草草、人文景觀進行觀察,從而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描寫出來,加強學生的作文趣味性。
2. 寫作要求上的生活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時,還可以通過寫作要求上的生活化,形成生活化的教學課堂。所謂寫作要求上的生活化,就是指教師在給學生限定寫作要求時,要明確指出所學的內(nèi)容必須與生活相關(guān),并以此為評分標準,促使學生結(jié)合實際來寫生活化作文,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教授《鄧稼先》的時候,這就是一篇典型的以人為主的課文,針對這一課文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完成之后,可以讓學生也寫一篇寫人的文章,但是要對學生做出具體的生活限定。如,要讓學生寫自己的母親,并通過一到兩個事例來說明自己母親的性格,同時要對母親進行一定的細節(jié)描寫。通過設(shè)定這樣的寫作要求,讓學生更好地展開生活寫作,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師應(yīng)該更加重視,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教學,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切實推動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提高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