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慧蘭
統編本教材在“語文園地”的編排上有了很大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識字加油站”“我的發(fā)現”板塊突顯了對學生識字的鞏固,“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板塊則側重于學生閱讀的積累與強化。在教學中,有許多教師把“語文園地”教學與普通的練習等同,按照習題的形式進行教學,導致了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不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那么,怎樣才能凸顯出“語文園地”的教學價值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統編本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的主要內容有“趣味識字”“我的發(fā)現”“字詞句運用”“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等板塊。
從內容來看,“字詞句運用”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借助詞語與圖片說一說、寫一寫自己曾經有過的心情。但在教學“趣味識字”板塊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早上起來,你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呀?(刷牙)那么,我們來看圖中的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刷牙)在什么地方刷牙呢?你能不能借助拼音把這些生字讀一讀呢?在學生讀完以后,教師鼓勵學生用上“……在衛(wèi)生間用……”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學生的興趣大增,他們有的說“××在衛(wèi)生間用臉盆洗臉”,有的說“××在衛(wèi)生間用牙刷刷牙”等。在學生說話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舉一反三,用“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在“趣味識字”教學方面,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在學生識字的基礎上,借助插圖進行說話訓練,這樣不僅是從練習的層面對習題進行分析,還應該是在對所有的“語文園地”訓練欄目進行統整以后,讓學生進行訓練。這樣教學,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還為學生接下來的字、詞、句運用做了鋪墊。
二、知識遷移,實現自主學習
在統編本低年級教材中,“我的發(fā)現”欄目中編排的大多是一些典型字,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等形式,主動發(fā)現漢字規(guī)律,并能夠通過舉一反三來內化識字經驗。因此,教師就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巧設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實現快樂識字。
如在“我的發(fā)現”欄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學習情境:“同學們,又到做操時間了,小朋友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來了,這時候,不甘心落后的字寶寶們也來了。你們瞧,做操的小朋友們是按照班級排列的,你能找出這些字寶寶是按照什么順序排列的嗎?”啟發(fā)學生說出是按照“反犬旁”“鳥字邊”“蟲子旁”進行排列的,教師接著說:“還有一對字寶寶遲到了(打、拍、找),它們的隊長找不到了,你們能幫它們安排一個隊長嗎?”(提手旁)這樣集知識與技能教學為一體,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在“我的發(fā)現”欄目中的這些生字,雖然有學生認識,但是他們對生字的構字規(guī)律大多不是很清楚,當教師營造出適合的情境時,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被喚醒,既內化了構字規(guī)律,又提升了識字能力。
三、搭建橋梁,促進交流表達
“語文園地”中的內容不僅是對單元知識的重新鞏固,還是對本單元所涉及到的學習方法的歸納。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不應只關注學習內容,還要把它置身于整個單元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統整與思考。
如在教學“字詞句運用”板塊時,從內容來看,習題主要要求學生能夠用上“高興、生氣、害怕、難過”四個詞語進行說話寫話練習。但從單元整體目標來看,《棉花姑娘》一文中有關于棉花姑娘生病時和病好了以后的心情描寫,《咕咚》一文中有小白兔嚇了一跳的心情描寫,《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有小壁虎感到很難過的故事。教學時,教師只要以此為學生搭建支架,從熟悉的課文向練習說話過渡,可以極大降低學生的寫話難度,提升學生的寫話質量。
對“語文園地”的教學,教師不能把它與學生平常的練寫等同,而要站在教材的高度,注重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重組、整合,并創(chuàng)設出恰當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發(fā)揮出“語文園地”的教學價值。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江南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