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盈科
(廣州工商學院,廣州 510850)
對分課堂,是將課堂時間對半平分,一半交給教師進行課程重難點的教授和解答,一半交給學生以討論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在授課過程中,對分課堂遵循先教后學的原則,強調師生和生生互動,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分課堂顯著的特點是學生自主學習,并能通過各種形式的互動,對課堂內容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和應用。有助于學生轉變課堂角色,主動參與進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課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在網(wǎng)絡教學的環(huán)境下,對分課堂模式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和豐富性。例如,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網(wǎng)絡技術運用方面的優(yōu)勢,展開豐富的小組討論;師生之間可以隨時共享在學習過程中從網(wǎng)絡上搜集到的有趣有益的課堂相關信息;教師可以及時獲取授課相關領域的最新素材,立刻共享給學生。對分課堂的模式不僅適用于傳統(tǒng)面授課堂中,也同樣適用于網(wǎng)絡教學,提高了網(wǎng)絡教學的教學質量,保證了學生在網(wǎng)絡課堂中的學習效果。
以廣州工商學院會計系審計學課程的網(wǎng)絡教學為例,闡述對分課堂在網(wǎng)絡教學中的實踐。審計學課程安排3學分,每次上課90 min。課程的前30 min屬于教師講授時間,通過騰訊課堂進行課程直播講解,先安排5~10 min的復習或案例分享,20~25 min講解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并提出3~4個重點問題;之后將45 min時間交給學生,前25 min,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同時,共享一些相關的拓展素材供學生閱讀和學習,有文字素材,也有視頻素材,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將不懂或難以理解的問題標注出來,并實時反饋在直播共屏上,這樣所有參與課堂的學生都能看到問題,不僅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也能方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面臨的問題,了解學生知識學習的情況和理解的難點;學生自學完畢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內容包括組內成員的問題,公屏上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問題以及教師講授后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的平臺可以組內自己決定,微信群聊或QQ群聊是學生選擇較多的兩種方式,教師可以隨時選擇加入某組群聊,及時掌握學生討論的進度,聽取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討論交流時間大約是20 min。討論結束后,教師利用15 min時間聽取學生經(jīng)過討論后仍然覺得困難或難以理解的問題,并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并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yè),下節(jié)課開始時進行講解。
由此可見,在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下,整個對分課程的流程是可以完整呈現(xiàn)的,同時,由于有了網(wǎng)絡素材和網(wǎng)絡平臺的加入,使得整個課堂的交流更加及時順暢,教師能夠通過共屏和參與學生群聊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也可以通過觀看自己的屏幕和小組內部的群聊減少學習討論過程中的噪音,整個課堂的互動性和有趣程度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在網(wǎng)絡教學的環(huán)境下同樣適用,并且可以保證學生充分參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
面授教學只涉及教師和學生兩方,而網(wǎng)絡教學還多了教學平臺這一方,疫情期間,很多線上教學平臺異軍突起,專業(yè)度較高的平臺如Classin、Zoom、騰訊課堂等,辦公平臺兼具線上教學功能的,如釘釘,QQ群會議等,還有一些較為簡約平價的平臺,如云墨藍、超星學習通等。各個平臺的功能皆有區(qū)別,取決于平臺是否收費,以及平臺服務器質量等。教師應謹慎對比選擇教學平臺。網(wǎng)絡授課效果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平臺的選擇和應用熟練程度。如果學生人數(shù)很多,選擇Classin這類可視化教學軟件,可以看到學生上課的狀態(tài),方便教師掌握學生動態(tài),但是也會因為參與學生過多,網(wǎng)絡信號和服務器容量的限制,導致網(wǎng)絡教學頻繁掉線、卡頓或降幀等問題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網(wǎng)絡教學效果。
對此,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方面,平臺無好壞,合適最重要。教師應當選取2~3個不同類型的平臺提前進行測試,并通知學生積極參與測試,盡量模擬出上課時的平臺載量,在測試過程中,更多地使用平臺的各項功能,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熟悉教學平臺,也可以及時搜集到學生對平臺的反饋,師生共同了解和測試平臺,減少平臺在使用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備用的直播平臺,例如Bilibili這類較成熟的帶直播功能且受眾廣泛、深受大學生喜愛的平臺。當主要教學平臺出問題時,可以馬上轉用備用直播平臺。
由于對分課堂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不同于面授教學,教師和學生同處一個空間,可以立刻面對面開始討論,網(wǎng)絡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討論,如何保證小組討論的效率和效果,成為對分課堂能夠順利展開的關鍵。
針對這一問題,在嘗試過多種方法后,最終選擇微信群聊或QQ群聊。事先固定分組,可以選定一位組長或負責人,由負責人建立QQ群或微信群,當需要進行小組討論時,負責人可以發(fā)起群語音或群視頻,這樣小組成員就可以通過容易參與的方式進行小組討論。無論是QQ還是微信,都是師生熟練掌握的成熟的溝通平臺,這樣就可以在不給學生增添負擔的情況下,增加討論過程中的趣味性。同時,教師可以隨時加入群聊,掌控學生的討論狀況和問題解決的進度與思路,基本可以解決空間分散帶來的小組討論的難度。
網(wǎng)絡教學是在疫情環(huán)境下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最好方式,但是,由于學生無法集中在教室這一個共同空間,教師無法面對學生,因此就不能把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如果不采用適當?shù)姆绞秸归_互動,那么很有可能的結果就是教師對著屏幕講解,而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嘗試了兩種不同方式。第一,在教師網(wǎng)絡授課過程中,多進行啟發(fā)式的提問,盡量減少大量知識點的講解,用提問的方式保障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授課思維,鼓勵學生將答案打在公屏上或舉手發(fā)言,并給予發(fā)言的同學適當?shù)莫剟?。第二,在學生自主討論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無法在討論中自主提出問題,那么教師可以準備幾個關鍵性問題,鼓勵學生圍繞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并以小組的形式圍繞問題來發(fā)言?;蛘卟捎萌蝿諏虻姆绞?,在學生討論時引入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圍繞案例和問題進行討論,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傊?,教師要想辦法鼓勵學生參與進課堂,適度的提問和任務導向是可以采用的方式,應避免學生無目的無方向的討論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