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堅
【摘要】文字為語言提供了一個載體,只有正確地認識文字,才能為語言的學習奠定一個基礎。在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識字是一項基本的能力,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認真對待。尤其對于身為教學活動組織者的教師來說,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引導學生“會讀”“會認”“會寫”,為學生的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二年級;識字教學;方式分析
是否具有“識字”能力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無論是哪個學科的學習,甚至對于個人的發(fā)展來說,識字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識字的過程充滿枯燥和無趣,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識字也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這就要求小學二年級的教師完善教學方式,對教學方案進行精心的設計,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一、識字教學方式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識字為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閱讀能力尤為重要,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語文的學習質量和總體成績,而識字是閱讀的基礎。語言文字是一種書面化的文字符號,一切語言都以它為載體得以記錄和保存下來。想要學習、了解和閱讀這些文化,就需要先進行識字的學習,只有在掌握了識字能力之后才能學習到這些文化,從而在閱讀的同時得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時,只有會認字、會寫字之后才能開始寫作。如果不會認字,自然也不會寫字,那么在進行寫作時,就算腦子里有再多的想法也不能表達出來。只有學生認識的漢字數(shù)量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夠支撐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否則就會出現(xiàn)閱讀中不認識字,寫作時空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的現(xiàn)象。由此,想要順利的進行閱讀和寫作,就需要從識字開始。
(二)識字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并不單單只是口頭語言即說話的能力,還包括書面語言。在學生的成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口頭語言的學習,但是對于書面語言來說,必須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才能實現(xiàn)。而對于書面語言的學習來說,本質上就是對漢字的學習,在對漢字了解、認識、學習以及掌握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生的思維系統(tǒng),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加良好的語言能力。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學生從原來的口頭語言慢慢轉變?yōu)闀姹磉_,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陬^語言更多應用于日常溝通和交流,而書面語言即識字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書面化的表達方式,在這兩種語言共同發(fā)展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識字為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便利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口頭語言與同學以及教師進行交流、提出疑問、討論知識等,這樣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從教材上、相關書本上以及一些文字資料上獲取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識字能力。學生具有一定的漢字儲備量之后,可以通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種途徑進行學習,拓寬了學生的表達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時,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正是他們大腦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可以幫助他們事物有一步的了解和概念性的認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可以促進學生大腦的發(fā)育。并且,在學生認字、寫字的過程中,通過手、腦的協(xié)調配合,促進學生大腦的進一步發(fā)育,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識字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上的影響,還有利于學生大腦的進一步發(fā)展。由此來看,識字對于學生來說極為重要。
二、提高小學二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式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對于課堂的學習來說尤為重要,它會對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對于語文識字教學來說,學生可以通過預習發(fā)現(xiàn)文章中自己不認識的詞匯,讓學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自行查閱字典,對這些字有一個大概的認知,然后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再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當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自然不會像高年級學生一樣在課前就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幫助他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預習習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上冊教材中的《場景歌》時,教師在開始講解前,要求所有學生先自行對文章進行閱讀,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將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標注出來,閱讀完成后開始查閱字典,通過拼讀認識字詞,然后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小組內討論自己標記出的字詞,在彼此的討論交流中學生可以認識到更多的字詞,從而為教師的教學減輕一些負擔。通過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提高學生自行解決生僻字的能力,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二)通過圖文結合進行形象化教學
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詞匯量相對比較有限,然而在教材中要求學生識記的生僻字還相對較多,在這種情況下,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壓力。同時,二年級的學生與高年級學生相比,性格較為活潑。喜歡追求一些生動有趣的事物,識字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枯燥又無趣的過程,因此,很難從心理上接受識字教學。想要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就需要將教學方式形象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樹之歌》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好看的樹木圖片,如柳樹、楓樹、梧桐樹等讓學生說出這些樹木的名字,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樹木的樣子,總結他們的特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為教學活動增添了形象性和趣味性,將原本抽象的字詞形象化,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積極參與識字教學,從而提高教師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過程本就是枯燥、無趣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對識字更加排斥,教師對學生提出強制性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學生按規(guī)定完成任務,這樣的硬性要求讓本就對識字興趣不高的很難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思維水平還有待提高,如果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很難讓學生深切掌握所要學習的字詞。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xiàn)有效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二年級的學生性格活潑,大多比較貪玩,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特點開展一些識字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對字詞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進行《拍手歌》這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孔雀開屏、雄鷹展翅、大雁南飛以及熊貓嬉戲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實現(xiàn)對這些動物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這些圖片所對應的漢字的認識。在完成全篇的閱讀和了解之后,教師可以以課文原文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兩兩分組,讓學生進行“拍手歌”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對課文的掌握程度。
三、結束語
識字教學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無論是對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還是語言能力的提高,甚至是對學生大腦的發(fā)育以及以后的發(fā)展來說皆是意義重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接受能力,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盛蓮.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式分析與研究[J].新課程·綜合, 2019(9):55.
[2]曾舜華.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解讀[J].新課程(綜合版), 2018(9):287.
[3]劉鐵新.關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有效教學方法淺談[J].黑河教育,2018(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