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于玉蘭 葉艷巧 李雅琴 袁會敏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急診科,河北 衡水 053000)
“靈性”一詞起源于宗教,有醫(yī)學研究者通過探究有宗教信仰癌癥患者的靈性需求,提供相應靈性護理對其進行臨終關懷〔1~3〕。Tanyi〔4〕認為無宗教信仰的患者依然有靈性需求,通過與賦予生命意義信念聯(lián)系,激勵自己去達成理想,實現(xiàn)人生目標,體現(xiàn)人生意義。相關研究表明〔5~7〕,胃癌癥、腦梗死和白血病患者通過滿足靈性需求,從神靈或他人關愛中體會生命的意義感、目的感和使命感,解脫疾病或死亡威脅帶來抑郁和悲傷。現(xiàn)如今,百草枯中毒死亡率極高,中重型以上中毒死亡達100%,使得中毒患者在臨終救治前心理表現(xiàn)出較強焦慮和抑郁〔8〕,但關于其靈性需求研究尚未見于報道。本文通過調查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現(xiàn)狀探討其影響因素。
1.1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衡水市6所醫(yī)院急診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住院治療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26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百草枯接觸史明確,經(jīng)《急性百草枯中毒診治專家共識(2013)》確診〔9〕;③百草枯攝入量20~40 mg/kg,達到中重度中毒標準,中毒時間4~14 d;④入院即刻阻斷毒物吸收、促毒物排出和藥物治療后,轉入ICU繼續(xù)支持對癥治療;⑤調查開始時已出現(xiàn)肝腎功能損傷,暫無死亡危險;⑥調查時意識清醒,具備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基本知悉病情;⑦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處于昏迷或意識模糊;②伴有精神疾病、智力缺陷或認知功能障礙;③調查未完成時死亡、昏迷或中途轉院。
1.2基本資料調查表 使用自行設計的基本資料調查表收集百草枯中毒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狀態(tài)、子女狀態(tài)、職業(yè)屬性、家庭人均收入、中毒途徑等。
1.3靈性需求量表(SNS) 原量表由Yong等〔10〕編制,用于評估東方文化傳統(tǒng)下癌癥患者靈性需求,包括與上帝的關系、意義和目標、接受死亡、希望與和平、愛與聯(lián)系5個維度,共26個條目,后經(jīng)成琴琴等〔11〕中文翻譯、條目刪減和重新效度檢驗得到中文版SNS,包括愛與聯(lián)系(5個條目)、希望與平和(4個條目)、意義與目的(6個條目)、與超自然的關系(3個條目)、接受死亡(5個條目),5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shù)范圍為0.647~0.807,總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08,重測信度為0.902,每個條目選擇Likert 5點評分法,依次為“1分=根本不、2分=很少、3分=有時、4分=經(jīng)常、5分=非?!?,得分范圍23~115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調查者靈性需求越高。本研究針對百草枯中毒患者病理、生理及心理特征,對中文版SNS進行再次修訂效度檢驗,得到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77,重測信度為0.889。
1.4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量表中文版(NSTS-C) 原量表由美國學者Taylor等〔12〕編制,用于評估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護理需求,后由謝海燕等〔13〕對其進行中文翻譯、修改和信效度重新檢驗,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792,包括分享自我感悟(5個條目)、幫助思考(3個條目)、營造良好氛圍(2個條目)、探索精神信仰(1個條目)和幫助宗教修行(1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依次為“1=非常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同意,4分=較同意,5分=非常同意”,總分6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護理的需求越高。本研究針對百草枯中毒患者病理、生理及心理特征,刪除“幫助宗教修行”維度,修改后NSTS-C為4個維度,共11個條目,重新效度檢驗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01,重測信度為0.774。
1.5靈性照顧能力量表(SCCS) 原量表由荷蘭學者Leeuwen等〔14〕編制,后由韋迪等〔15〕進行中文翻譯、文化調試和重新效驗,中文版SCCS的總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74,包括評估和實施能力(4個條目)、專業(yè)發(fā)展和質量改進能力(5個條目)、支持能力(5個條目)、轉介能力(2個條目)、對患者靈性態(tài)度(4個條目)、交流能力(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取Likert 5級評分,依次為“1 分=從來不、2 分=很少、3 分=有時、4分=經(jīng)常、5分=總是”,總分110分,得分越高代表護士靈性照顧能力越強。
1.6調查方法 調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調查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和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調查前向患者主管醫(yī)生確認其意識清醒及生理狀態(tài)可耐受調查,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開始。調查時,護士采取統(tǒng)一語氣向患者簡短講述調查目的、問卷內容及回答方式,調查過程由護士提問,患者回答勾選相應選項,針對經(jīng)口中毒灼傷咽喉患者,可通過伸出手指數(shù)目確定選項。調查完成時,問卷上填寫調查者姓名及日期,交由負責統(tǒng)計分析的護士整理。共發(fā)放問卷131份,回收有效問卷126份,有效回收率96.18%。計算得分率,得分率=平均得分/總分×100%。第二部分調查護理13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責任護士的靈性照顧能力,納入標準:①ICU在職在崗護士;②ICU工作>1年;③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④為本研究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責任護士,實施護理時間從患者入ICU至本研究調查結束;⑤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護士長、實習、規(guī)培和外出進修者。經(jīng)篩選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護士共56名。責任護士采取自查方式填寫問卷,共發(fā)放問卷56份,有效回收52份,有效回收率92.86%。根據(jù)護士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將分數(shù)最高前27%設為高分組,分數(shù)最低后27%設為低分組,剩余設為中分組。
1.7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Pearson相關系數(shù)、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百草枯中毒患者基本資料 12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男48例,女78例;年齡18~83〔平均(45.82±8.32)〕歲;18~39歲32例,40~59歲42例,60~79歲34例,≥80歲18例;中毒時間4~11〔平均(6.71±1.48)〕d,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52例,初中及技校35例,高中及中專26例,大專及以上13例;宗教信仰程度:虔誠22例,有41例,無63例;有配偶71例,無配偶55例;子女人數(shù):無28例,1個42例,2個36例,>2個20例;職業(yè)狀態(tài):在職59例,無業(yè)67例;中毒途徑:自己吞服54例,意外接觸52例,他人下毒20例;居住地:農村84例,城市42例;治療費用支付:公費12例,城鎮(zhèn)醫(yī)保20例,新農合84例,商業(yè)保險4例,自費6例;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35例,2 000~3 000元41例,3 001~4 000元26例,4 001~5 000元16例,>5 000元8例;主要照顧者:父母36例,配偶47例,子女28例,其他15例;出現(xiàn)肺損傷48例;中毒時間:<7 d 92例,≥7 d 34例;救治醫(yī)院等級:三甲82例,非三甲44例。
2.2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得分情況 靈性需求得分為(81.18±5.37)分,得分率為70.59%,各維度中愛與聯(lián)系得分為(18.72±3.65)分,得分率最高(74.88%);希望與平和得分為(14.37±3.37)分,得分率第2(71.85%);意義與目的得分為(20.95±3.12)分,得分率第3(69.83%);接受死亡得分為(17.22±3.17)分,得分率第4(68.88%);與超自然的關系得分為(9.92±2.51)分,得分率最低(66.13%)。靈性需求條目平均得分為(3.53±0.27)分。
2.3百草枯中毒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得分 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得分為(37.26±5.24)分,各維度中分享自我感悟得分為(17.22±3.27)分、幫助思考得分為(9.84±3.24)分、營造良好氛圍得分為(6.98±2.11)分、探索精神信仰得分為(3.22±0.21)分。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營造良好氛圍(69.80%)、分享自我感悟(68.88%)、幫助思考(65.60%)、探索精神信仰(64.40%)、總分為(37.26±5.24)分,得分率為67.75%。Pearson相關性分析可得,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與靈性需求呈顯著正相關(r=0.422,P<0.01)。
2.4不同靈性照顧能力責任護士負責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比較 52名責任護士靈性照顧能力得分為(59.81±6.25)分,得分率54.37%。評估和實施能力得分為(11.84±3.57)分、專業(yè)發(fā)展和質量改進能力得分為(13.65±3.15)分、支持能力得分為(13.42±3.55)分、轉介能力得分為(4.34±1.25)分、對患者靈性態(tài)度得分為(12.25±3.35)分,交流能力得分為(4.31±1.31)分。責任護士根據(jù)其靈性照顧能力分為高分組14人、中分組24人、低分組14人,高分組靈性照顧能力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1),高分組責任護士負責患者靈性需求顯著低于中分組、低分組(P<0.01),見表1。
表1 責任護士靈性照顧能力及其負責患者靈性需求比較分)
與低分組比較:1)P<0.01;與中分組比較:2)P<0.01
2.5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靈性需求為應變量,選擇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和責任護士靈性照顧能力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設置α入=0.05,α出=0.10引入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文化程度高、救治醫(yī)院等級高和責任護士靈性照顧能力高均是患者的靈性需求顯著抑制性因素(P<0.01,P<0.001),子女人數(shù)多、農村人口、年齡大、宗教信仰程度深、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高、出現(xiàn)肺損傷和中毒時間久是患者的靈性需求顯著促進因素(P<0.01,P<0.001),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
續(xù)表2 自變量賦值
表3 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R2=0.322,調整后R2=0.312,F(xiàn)=10.211,P<0.001
3.1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整體現(xiàn)狀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處于中等以上水平,反映出百草枯中毒患者治療期間有較明顯的靈性需求,可能因為百草枯患者不得不忍受毒物腐傷臟器及靜脈穿刺的疼痛、呼吸困難和藥副作用的痛苦,渴望得到關愛〔16〕,尋求靈性安慰,接觸積極的事物,獲得堅持治療的信心和毅力。此外,百草枯中毒患者入ICU時從生理體驗或家人和醫(yī)護人員情感流露中感知死亡的威脅。雖然多數(shù)中毒患者是因不能正確對待家庭矛盾、經(jīng)濟糾紛、感情挫折和工作壓力,選擇自殺,但當死亡臨近時,人性本質使其有強烈的求生及康復欲望,而百草枯中毒的高致死率使中毒患者渴望從神靈處獲得靈性庇護,希望“神跡”可以挽救其生命,使其成功康復。同時,生命彌留使中毒患者尋找靈性救贖?!办`性”來自宗教,Narayanasamy〔17〕認為,靈性不僅表現(xiàn)為與神祇或被崇拜者建立情感聯(lián)系獲取力量,也表現(xiàn)出追求內心平和,審視人生意義。研究顯示〔18〕,終末期癌癥患者希望通過靈性體驗大自然美,感受人生意義,用友愛態(tài)度去幫助他人,得到精神解脫。百草枯中毒患者處于生命末期,病痛折磨使其“祈禱”自己的治療不要給家庭帶來極大經(jīng)濟負擔,自己的病痛或死亡不要給親人情感造成傷害,與靈性交流回顧人生,安慰往生,祈求身心無痛苦地死亡和尋求死后歸屬,尋找靈性救贖。
3.2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各維度及條目得分現(xiàn)狀 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各維度得分率前3位依次為“愛與聯(lián)系、希望與平、意義與目的”,說明百草枯中毒患者渴望得到家人、親人及外界情感聯(lián)系和關愛,目的是為建立與病魔抗爭的希望和信心,通過他人的情感聯(lián)系得到心理安慰,需要在治療中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與病痛斗爭,與他人交流被告知病情、獲得安慰、傾訴恐懼,獲得內心平和,用積極態(tài)度去配合治療,不輕易放棄慰藉家人和醫(yī)護人員,符合他人研究認為終末期患者靈性需求為被當成完整個人、獲取關愛和真相需求和付出友愛的結論〔19〕。而百草枯中毒患者探究生命意義和目的,是其面對死亡時反思人生,詮釋生活的意義,支撐忍受毒物折磨,堅持治療,不放棄生命的動力。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接受死亡”和“與超自然的關系”的得分率相對較低,說明百草枯中毒患者面對重癥折磨,仍不輕易放棄生命,可能與家人情感支持和醫(yī)護人員有效地心理干預相關,“與超自然的關系”得分率最低均符合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無宗教信仰的現(xiàn)狀。
3.3百草枯中毒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及對其靈性需求的影響 本研究中百草枯中毒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的需求顯著高于沈一凡等〔20〕研究中終末期肺癌患者得分〔(34.12±8.05)分〕,說明百草枯中毒患者對護士的靈性護理需求更高,可能因為百草枯中毒對患者機體侵害速度更迅速、更急迫,快速逼近的死亡威脅使百草枯中毒患者內心壓抑及焦慮,需要更多的心理關懷,但相對封閉的ICU環(huán)境及家人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導致中毒患者情感安慰、分享生命及人生感悟和探討死亡、愛等靈性主題主要來自于護士,因此,百草枯中毒患者對護士提供靈性照護有更多的需求。
在各維度中,百草枯中毒患者營造良好氛圍、分享自我感悟、幫助思考得分均處于中等以上水平,體現(xiàn)出中毒患者的營造良好氛圍需求最高,說明其不僅要求護士個體提供靈性護理,還要求整體營造溫暖、積極和平和的靈性護理氛圍。本文說明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越高其越希望護士能夠提供更多和更全面的靈性照護,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從外界和神靈處得到精神撫慰,接近正能量感染,建立信心抵抗基本,或在死亡前內心得到救贖和平靜。
3.4責任護士靈性照顧能力對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負責護理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責任護士靈性照顧能力處于中等以下水平,反映出責任護士靈性照顧能力整體水平低下,可能無法提供足夠靈性護理以滿足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這可能因為中國屬于非宗教性國家,多數(shù)國民屬于無信仰者,使得“靈性”在醫(yī)療服務中應用時間較晚,應用范圍不夠廣泛,導致醫(yī)療機構沒有充分重視對護理人員靈性照顧能力培訓。但本研究說明責任護士提供的靈性照顧越多患者就可以得到越多靈性滿足,心理得到解脫,對靈性需求相應降低,而這種靈性照顧模式可能是通過閱讀相關正能量的書籍,讓其聽輕松溫暖的音樂,撫摸其額頭在他耳邊祝福和鼓勵,引導其從死亡恐懼和病痛折磨中解脫,不輕易放棄生命,在彌留之際活出意義,不懼怕死亡。
3.5百草枯中毒患者靈性需求的其他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存在其他因素影響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靈性需求,可能因為女性心理特征使其情緒敏感性更高,面對病痛和死亡時,相對之下,心理更容易表現(xiàn)出抑郁、焦慮和恐懼,需要得到外界的更多“愛的聯(lián)系”,而部分女性中毒患者承擔母親的家庭角色,對子女牽掛更使其希望得到上帝或神靈的救助。結合本研究證實子女人數(shù)越多,中毒患者靈性需求越高,反映出對家庭牽掛是增加中毒患者的靈性需求主要原因之一。中毒患者年齡越大,其靈性需求越高,可能因為高齡中毒者有宗教信仰者比例和宗教參與意識均高于低齡〔21〕,而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和社會地位變化,也促使其心理孤獨及焦慮感強于年輕人,對靈性提供心靈慰藉的需求更高。③宗教信仰程度。中毒患者宗教信仰程度越高,其靈性需求越強,與他人研究相符〔22〕,說明有宗教信仰中毒已將宗教需求作為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認可祈禱上帝、真主、佛祖或其他神靈,可獲得神力治愈疾病,挽救生命,因此,其有更多的靈性需求。本研究與李夢奇等〔23〕研究結果相符,說明患者文化程度與心理困擾程度呈正相關,學歷低中毒者可利用社會資源相對較少,家庭矛盾和治療負擔較重,獲取排解內心壓抑的渠道也較少,更希望得到神靈保佑。本研究體現(xiàn)農村中毒者的靈性需求高于城市中毒者,可能因為農村有宗教信仰者、子女平均人數(shù)均高于城市,而文化程度、經(jīng)濟收入均低于城市,增加農村中毒者靈性需求。在三甲醫(yī)院接受救治的中毒者靈性需求低于非三甲醫(yī)院,可能三甲醫(yī)院整體護理水平和護理理念高于非三甲醫(yī)院,醫(yī)院等級能夠體現(xiàn)其整體硬件質量和人員素質,高等級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學歷水平較高,醫(yī)療及護理技術和理念也較高,使其對靈性護理認知程度高于低等級醫(yī)院,從而給中毒者創(chuàng)造相對舒適的護理環(huán)境,提供更多的靈性護理,有效滿足其靈性需求。此外,出現(xiàn)肺損傷和中毒時間也可以增加中毒患者靈性需求,表明隨著時間推移,中毒患者身體越靠近死亡,靈性需求越高,與Stewart等〔24〕認為癌癥患者在得知死亡及臨死前靈性需求增加結論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