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興縣育紅小學 宋超越
課外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效果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有更加寬闊的視野,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我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將課外閱讀作為重要的教學活動,但是也不乏一些教師對課外閱讀教學存在錯誤的認識,因此,需要對閱讀教學進行必要的研究。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如何開展好課外閱讀。
只有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真正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在此過程中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應該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但要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的方式,還要在閱讀內(nèi)容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都比較強烈,會逐漸對千篇一律的文章產(chǎn)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引入一些豐富、新穎的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這種新穎有趣的閱讀內(nèi)容更容易滿足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心理需求,讓他們更加渴望對課本知識進行進一步探索,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學到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內(nèi)容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正式講解課文之前,給學生普及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閱讀一些日本侵華的短文和資料,這樣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對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理解周總理的偉大志向,進而樹立強大的報國情懷。在課前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欲望,同時通過課外閱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渲染,更容易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小學語文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以此為基礎加強研究,選擇形式豐富、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趣味性強的材料,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閱讀、喜歡閱讀??茖W技術的發(fā)展拓寬了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的閱讀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推薦像《經(jīng)典美文》的這類圖書,引導小學生將優(yōu)美的詞句勾畫下來,自覺摘抄并運用到實際寫作上,這就為小學生積累了很好的寫作素材,并且一定程度上還鍛煉了小學生組織語言和科學思考的能力,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家長受教育的程度都有所不同,這些都會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產(chǎn)生很大影響,學生的性格、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區(qū)別。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掌握與學生發(fā)展相關的一手資料,然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在閱讀方面取得的進步和變化對培養(yǎng)計劃做出適當調(diào)整,選擇更加適合的閱讀材料,為小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都得到了明顯改善,雖然方便人們獲取信息,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著人們的視野。因此要想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課堂能夠更加高效地開展,就需要明確小學生的閱讀目的,對學生提出具有強烈目的性的閱讀要求。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閱讀教學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這樣才能讓他們逐漸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有步驟、有目的地開展課外閱讀。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想更好地鞏固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取的知識,就需要教師引導小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將課外閱讀與讀書筆記充分結(jié)合在一起,讓學生將自己讀到的一些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還可以寫出一些自己的感悟等。這樣,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積累更多知識,為以后的寫作奠定良好基礎。做好讀書筆記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小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難以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需求,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課前導語的運用,使學生有強烈的閱讀欲望。小學生對于知識性比較強的書籍缺乏濃厚的興趣,更偏好于故事型和童話型書籍,因此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的時候要迎合學生的需求。例如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毛流浪記》,讓學生通過三毛的悲慘生活,學會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種迎合學生需求的課外讀物,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中尤其如此,加強課外閱讀能夠逐漸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很大意義。只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才能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有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層次的含義,除了對寓言故事進行講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將所描述的故事表演出來,這樣對于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有很大的關系,知識是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要與生活實際充分融合。就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沒有認識到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緊密性,因此要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更多地去提高學生的生活意識。例如在閱讀《懷念母親》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描述一些日常中母親對自己關愛的體現(xiàn)或者自己對母親的關心舉動,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深切情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中母親的愛。
要想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學校領導人員應該制定相應的措施,推動課外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在校園中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提高閱讀意識。其次,領導人員還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例如可以在班級中設置“讀書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在小學校園中應該加大課外閱讀的宣傳力度,將課外閱讀引到健康發(fā)展的道路上。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閱讀意識薄弱,因此相關人員要建立良好的宣傳、引導和監(jiān)督機制,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意識和文化素養(yǎng)。
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促進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對課外閱讀取得良好成效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激勵,讓他們的閱讀主動性更強,同時帶動更多人去閱讀。
總之,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積累更多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對于理解課文和提高語文成績都有很大幫助。因此,我們都應該提高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通過加強閱讀宣傳,選擇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