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縣虎邱中心小學 林雪芬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今天,應試教育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我們不能否認應試教育的一些優(yōu)勢,但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勢必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趣味教育以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為基礎,特別強調寓教于樂,育教于情,因材施教,分類教育、個性發(fā)展和自主教學,是進行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一種良好方式。
趣味教學法不僅新穎,而且生動,靈活多樣,對于小學生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趣味教學法能夠提升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參與度,使原來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鮮活有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因此,不得不說,趣味教學法能夠完全轉變傳統語文課堂枯燥、死板的教學現狀,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生命力和活力。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非常單一,教師實行的是填鴨式的灌輸教育,學生只是知識的接收器,被動地接收教師講解的知識。很顯然,這樣的語文課堂非常生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完全無法得到培養(yǎng),學生只會用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提升。所以,很多小學生都覺得語文難學,不愛學語文,出現了嚴重的偏科現象。
小學生天生喜歡趣味性的事物。因此,趣味教學法對于小學生而言非常有效,能夠提升小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自覺學習語文知識,課堂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利用精彩的故事,有趣的游戲等充滿樂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愛上語文,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此一來,小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語文知識,而是能夠主動思考并自主學習語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趣味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趣味性是趣味教學的最大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絕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游戲,在語文課上通過游戲活動實施教學能夠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尤其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很難注意力集中地坐滿40分鐘的課堂時間,一味地講解甚至會讓他們產生厭學的情緒。通過游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鞏固知識,也能夠一掃傳統語文教學活動中沉悶的氛圍,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種趣味教學游戲:“我會擺”游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拼音,學生利用自己的鉛筆、小紙條,或者是自己的手指擺出漢語拼音的形狀,幫助學生快速地記住拼音的形狀;摘蘋果游戲中,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大樹,或者也可以用PPT展示,大樹上畫幾個蘋果,每個蘋果上有一個字或是詞組的拼音,學生摘下哪個蘋果,就要讀出對應的拼音,如果讀得準確,其他同學要在座位上重復讀兩遍。若是不準確,教師要進行糾正,再讓學生重新讀;聽音找卡片的游戲,教師選擇一名同學到講臺前,桌上放著相近拼音的卡片,教師自己或者是讓其他同學讀一個拼音,學生需要迅速地在卡片中找到這個讀音并展示出來,速度最快、最準確的同學獲勝。這兩種游戲都能夠讓學生記住拼音的發(fā)音和拼讀方法,并且教師也可以將這些游戲方法進行改進,并應用于其他知識的學習中,比如認字、組詞等。
小學生普遍具有很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共情能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小學語文中開展情境教學的方法多樣。
教師可以通過實體展開情境教學,也就是讓學生對實際存在的物品、場景等進行觀察,通過真實的感官感受,讓學生理解知識。這種方法尤其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適用,比如課文中涉及花、草、日、月等內容的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到校園內進行實物觀察,讓學生建立起文字和實際事物之間的聯系。
通過模擬的方式展開情境教學,比如適用電視、錄音、PPT等方式展示課文中的情境,使學生獲得形、色、聲的直觀感受,這種方式能夠讓課本上靜態(tài)的知識變得直觀化,具有化抽象為具體,寓教于樂的作用,這種方法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尤其適用。
通過語感營造情境,語文是語言的藝術,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合理地運用語言,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聯想,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情境。通過語感營造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這要求教師個人要具備很豐富的情感,在讀課文時能夠根據文章中情感的變化體現出對應的情感,語感越強,學生的感受也就越深,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
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的方式在腦海中構建一個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是課文中的主人公,從而更好地理解書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蛘咭部梢宰寣W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組織一個表演,在語文課前或者是在班會上進行表演,舉例來說,在學習《伯牙絕弦》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用白話文和學生一起翻譯了內容,之后教師又對故事進行了引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再創(chuàng)作一個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個短劇并且在班會上進行了表演,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反復觀看閱讀課文,體會了古代語言的美感,同時又更深刻地理解了得遇知音的欣喜以及失去知音的悲苦。
將語文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語文知識,增添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意識。比如在教學生詞的時候,有時候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如講解描寫顏色的詞語“嫩綠”時,有的學生知道綠色,但是不知道嫩綠是一種什么樣的顏色,教師問學生,你是否看見過春天的時候樹葉剛剛長出來的樣子,或者泥土里新長出來的小草嫩芽,那種顏色就是嫩綠色。學生立刻就明白了,原來嫩綠指的就是新鮮的綠色、鮮嫩的綠色。比如學習生字“明”,老師說:同學們你們生活中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呢?朋友之間是不是經常手拉手一起做一些事情呢?今天咱們通過咱們的老朋友,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說完教師拿出了“日”“月”的漢字卡片,之后把他們組合到一起,老師說:“日”和“月”結合到一起,就成了一個新的漢字“明”,就好像你和你的小伙伴都是兩個單獨的個體,但是你們手拉手之后就成了最好的伙伴。同樣的,漢字中有很多單獨的漢字也喜歡和別的漢字交朋友,比如“魚”和“羊”做朋友,組成了漢字“鮮”?!坝帧焙汀耙姟弊雠笥?,組成了漢字“觀”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將語文知識和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還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學習到更多、更好的語文知識。
綜上所述,趣味教學法能夠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讓課堂變得更加活潑,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特點,能夠實現寓教于樂,更好地推進語文素質教育,本文結合教育教學經驗探討了幾點趣味性教學的方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