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萬
(重慶市忠縣金雞鎮(zhèn)中心小學校 重慶 404300)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班級管理工作引起密切的關注,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成為班級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鑒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高,認知水平較差,許多好的習慣還在養(yǎng)成中,不能正確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距,所有,開展高效的溝通尤為必要。小學班主任要采用不同的手段,以溝通為主,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融合多元化的方法,不再單純地進行大道理的灌輸,而是通過行之有效的途經,建立與學生互相信任的關系,用美妙的語言進行交談,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學會換位思考,迎難而上,突出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困擾,以全面促進班級管理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情感的交流,其實是溝通最重要的方式,也是組織班級管理最為關鍵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更需要班主任的理解和信任,許多孩子有寫日記的習慣,內心深處更渴望得到尊重和認可,寄希望于老師,期盼著老師能認真傾聽自己的心聲,適當地做出引導。對此,班主任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方法,確保師生間的情感更為濃厚,真正達到班級管理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很少有教師會認真仔細研讀學生周記、日記的內容,認為只要語句通順、沒有語病就可以了,只有極少部分的教師會仔細閱讀學生的周記、日記,充分了解其中的具體內容,并從其中進行相應的總結,從而了解學生所處的心理狀態(tài)。充分利用周記與日記了解學生的內心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在舉行以親情為主題的班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再現家庭情境,逐步將學生的親情意識激發(fā)出來,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孝順父母的良好品質,還能利用輕松、理想的氛圍,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愿意與教師溝通[1]。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成長的特點和規(guī)律,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密切的溝通交流,學生的內心才會受到感染。在此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得好、說得有道理,從內心深處愛護每個學生,保證每項工作都井然有序,真正贏得學生的信服,展示出“有理”的藝術性,使溝通方向更明確,滿足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從而達到整體溝通效果和質量的提高。小學班主任不僅要用“好聽”的話語和學生溝通,同時說出的化還要有哲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事物的認知能力比較差。所以,班主任的話語既要深刻,也要寓抽象于形象,深入淺出,切入要點,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讓學生在主觀意識上產生認同。舉個例子,班級中有位學生不愛學習,班主任詢問這名學生為什么不愛學習“是因為老師有錯嗎?還是因為同學有錯?”學生搖頭,班主任繼續(xù)追問“那么是知識有錯嗎?”簡單的提問,直接切入要害,讓人深思。當然,知識是沒有錯誤的,所有學生在潛意識里都覺得學習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部分學生就是因為懈怠心理或其他客觀因素,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學生在班主任兩個問題的引導下,不自覺就會思考“知識有錯嗎?為什么我不做正確的事情?”簡單的問題,起到了醍醐灌頂的效果。
多角度引導,是溝通的最終目的。一直以來,小學班主任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忽視客觀公正的引導和教育方式,有時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學生的內心得不到支撐,溝通尤為困難,影響到整體班級管理效果的提高,對此,采用積極正面的引導方法,及時對學生的行為做出鼓勵和支持尤為必要。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也不應當用嚴厲的懲罰和辱罵教育學生,因為此舉只會引起反效果,在進行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要以正面激勵為主,利用各種鼓勵的語言和夸獎,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以更加自信的姿態(tài)迎接新的學習挑戰(zhàn),促進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進行。例如,學生在打鬧時犯了錯誤,打碎了教室里的一個花瓶,教師并沒有急于對學生進行批評,而是首先對學生進行關心,看看學生是否受傷。學生知道自己做錯了,加上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和安慰,便主動承認錯誤,幫助老師將打碎的花瓶收拾了起來,以后再也沒看見過這個學生在教室中打鬧了[2]。
總而言之,溝通是不斷升級的過程,是師生間情感相融的必然方式,也是提升班級管理質量的重要手段。小學班主任要勇于擔負責任,認識到溝通的藝術性和技巧性,結合以上教學策略,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改變與學生的關系,營造積極寬松的班級氛圍,加深對每個學生的了解,探索一套適合學生的成長道路,有目的地進行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真正用心去溝通,樂于交流,善于總結,充分展示班級管理的藝術魅力,從而提高整體班級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