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謹
(華中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中學 福建廈門 361000)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以單篇的閱讀教學為主,這樣會導致學生吸收的知識較少,也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十分重要,教材中的閱讀內容一般是較為短小或不完整的文章,閱讀內容較為單一,不能有效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邏輯思維能力。因此,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整本書閱讀指的是根據(jù)選定的一本書,對書中的布置結構、內容進行整體的閱讀,其中還可包括讓學生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等。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分為課內閱讀、課外閱讀和課內外結合閱讀,教師組織學生對各種類型的閱讀書籍適當?shù)倪M行泛讀和精讀,進行綜合性的整理和梳理,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1]。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局限于教材的閱讀內容,長此以往,學生遇到長篇的閱讀材料時,就會失去閱讀的耐心,不會進行高效的閱讀,這樣學生會對閱讀失去興趣,很難提升閱讀能力。而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給學生足夠的閱讀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涉獵一些國內外比較優(yōu)秀的名著作品,可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經過長期的整本書閱讀,可以讓學生在遇到較長文字的文章時,不會產生畏懼和厭煩情緒。
在長期的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能夠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運用能力。學生通過長期的閱讀經驗總結出什么時候需要泛讀,什么時候需要精讀。遇到良好的句子時可以進行摘抄,反復研讀,體會其中表達的情感與含義,讓學生通過閱讀真正學到知識,有效提高閱讀效率,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這樣,即使沒有教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學生也能自行閱讀,找到閱讀的樂趣。
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閱讀完一整本書之后,對整本書籍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整個故事情節(jié)進行梳理,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整本書閱讀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思考,梳理整本書的脈絡,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真正對整本書閱讀感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可運用圖片、故事、視頻、游戲等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
1.采用圖片刺激法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該書籍中的相關插圖和圖片,激發(fā)出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多書中都會自帶一些有趣的圖片,如果書籍中沒有自帶的圖片,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材料中一些的經典片段,在網絡上來找一些相關圖片,通過色彩的刺激,讓學生產生對該書籍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想要主動探尋圖片背后的故事[2]。
2.采用故事激發(fā)趣味法
精彩的故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教師可以把整本書中的故事或相關情節(jié)進行提煉,在課堂上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講解。讓學生在一個短小的故事情節(jié)中找到閱讀的興趣,如教師讓學生閱讀我國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這本書時,可以選取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進行講解,如武松、李逵等,講述完其中一個人物的大致故事,讓學生產生想要拓展更多相關知識的意愿。
3.采用視頻激發(fā)趣味法
由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非常發(fā)達,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微課等技術,制作出一些與整本書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從網絡上查找一些制作的較好的動畫,用多媒體將視頻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故事情節(jié),然后激發(fā)學生想要閱讀這本書的興趣,課后自主進行閱讀。
4.采用游戲互動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運用游戲的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出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開展《西游記》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一場“猜想西游記中妖怪人物名稱”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出示與該妖怪相關的法寶、圖片、地點和情節(jié),讓學生猜猜該妖怪的名字,這樣能加強課堂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在游戲過程中可以設置必答題和搶答題等,還可以進行小組賽與個人積分賽,對最后獲勝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莫剟睢?/p>
在開展基于整本書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否則學生就會對閱讀三分鐘的熱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教師要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清晰的目標,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較為經典的名著作為課外的閱讀書籍,讓學生的閱讀不局限在課堂上,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3]。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讀寫結合的閱讀模式,設計完整的閱讀方案,制作出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個月要完成的閱讀任務,每天要完成的閱讀量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要讓學生真正從閱讀中學到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加強對文字的運用能力。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完指定的閱讀內容之后進行有效的總結,鼓勵學生摘抄文章中的一些經典好句,從而更好地運用到寫作中,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閱讀材料的人物情感分析,提煉整本書的主題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和現(xiàn)實意義,讓學生真正了解閱讀這本書的好處。制定完計劃后,學生還要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不斷完善閱讀計劃。
為了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計劃順利實施,不出現(xiàn)半途而廢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開展小組閱讀合作的模式,讓組內成員相互監(jiān)督,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使成員之間能夠共同進步。同時,在閱讀完一整本書之后,小組成員還要進行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加強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fā)表對該本書的看法和感想[4]。例如,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格列佛游記》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四到六個人為一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制定小組閱讀計劃,每完成一個閱讀階段,讓學生之間展開交流和討論,學生可以積極提出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困難和問題,組內共同幫助解決,從而提升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基于整本書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讓學生產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制作出合適的閱讀計劃,同時,在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結合小組閱讀模式,促進閱讀計劃真正落實,提高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