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輝
(湖南省湘雅常德醫(yī)院 超聲影像科,湖南 常德 415000)
超聲近年來已被廣泛用于胎兒產(chǎn)前檢查,但對于早孕期篩查重視程度仍存在不足[1-2]。早孕期篩查關鍵在于盡早盡可能準確診斷胎兒異常,以避免孕中期引產(chǎn)風險[3];同時孕11 周時胎兒器官基本分化出現(xiàn),故可通過超聲進行初步篩查分辨,目前認為妊娠11~13+6周是終止不良妊娠最佳階段[4-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1 060 例孕周11~13+6周胎兒超聲篩查資料,同時根據(jù)中晚孕超聲檢查、染色體檢查及最終妊娠結局分析超聲篩查胎兒結構異常價值,探討妊娠早期胎兒結構異常超聲篩查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1 060 例孕周11~13+6周胎兒超聲篩查資料。胎兒頭臀長度46~84 mm,平均(68.32±5.70)mm;孕婦年齡19~42 歲,平均(29.76±4.99)歲。
采用通用Voluson E6 型超聲診斷儀,2D 和3D 容積探頭頻率分別設置為4~6 MHz,3~6 MHz;測量孕周11~13+6周胎兒頭臀長度和頸項透明層厚度,觀察鼻骨、顏面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臟、四肢及靜脈導管等影像。再分別于孕18~24 周、孕32~36 周,依據(jù)國際婦產(chǎn)科超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指南進行評估[6]。
數(shù)據(jù)處理選擇SPSS 20.0 軟件。采用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約登指數(shù)評價診斷價值。
1 060 例胎兒行孕11~13+6周超聲篩查提示胎兒異常23 例,包括:①染色體軟指標異常14 例;②結構異常9 例,其中無腦兒1 例、顱骨缺失1 例、脊柱裂1 例、巨膀胱2 例、腹裂伴內臟外翻2 例、雙胎輸血綜合征1 例、臍膨出1 例;以上病例中除臍膨出外均被隨訪證實,診斷陽性率為88.89%(8/9);同時4 例合并染色體軟指標異常且均被隨訪證實,診斷陽性率為100.00%(4/4)。
1 060 例胎兒行孕11~13+6周超聲篩查未見但遠期證實結構異常16 例,占比1.51%;其中唇腭裂2 例、鼻骨發(fā)育異常1 例、胸腔積水1 例、肺囊腺瘤1 例、隔離肺1 例、右位主動脈弓1 例、永存左上腔靜脈2 例、室間隔缺損4 例、蛛網(wǎng)膜囊腫1 例、腹腔囊腫1 例、腎積水伴輸尿管畸形1 例。孕11~13+6周超聲篩查胎兒結構異常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約登指數(shù)分別為35.29%、99.95%、73.16%、65.40%、0.35。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2015 年1 月至2019年1 月1 060 例孕周11~13+6周胎兒超聲篩查資料,同時根據(jù)中晚孕超聲檢查、染色體檢查及最終妊娠結局分析超聲篩查胎兒結構異常價值。結果顯示早孕期超聲篩查證實染色體異常軟指標伴結構異常診斷均全部符合,而這亦提示對于疑似結構異常胎兒如包含軟指標異常有助于提高增加超聲診斷準確性。胎兒臍膨出以往一直被要求加強生理性腸疝鑒別[7-8],本研究結果中,1 例誤診為臍膨出13 周末胎兒腹壁外突包塊直徑超過7 mm,19 周后逐漸減小并在25 周消失,筆者認為對于12 周末存在臍膨出表現(xiàn)者應繼續(xù)隨訪觀察,至少隨訪至14 周末,若仍未恢復再行診斷[9]。
有臨床報道提示[10-11],早孕期超聲篩查可有效檢出胎兒重大結構畸形。本研究結果中,結構異常9 例,其中無腦兒1 例、顱骨缺失1 例、脊柱裂1 例、巨膀胱2 例、腹裂伴內臟外翻2 例、雙胎輸血綜合征1 例、臍膨出1 例,以上病例中除臍膨出外均被隨訪證實,診斷陽性率為88.89%(8/9),進一步證實以上觀點。但超聲早期篩查亦存在一定缺陷:①肺囊腺瘤需胎兒發(fā)育至相應孕期方可檢出;②唇腭裂診斷應以孕中期為主,早期篩查漏診率較高[12]。
綜上所述,妊娠11~13+6周行超聲篩查對于早期發(fā)現(xiàn)胎兒結構異常具有重要意義,而與染色體異常指標聯(lián)合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但需注意仍有部分異常病例應依靠中晚孕超聲檢查加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