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在基礎教育教學階段應用戲劇表演教學法,不僅迎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從小學開始就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旨在促使學生可以逐步成長為人格健全的人。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戲劇表演滲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戲劇表演;課堂教學
引言:實施戲劇表演教學法,不僅需要學生的全身心參與,在表演過程中更需要學生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天馬行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童話教學中采用戲劇表演法,有助于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閷W習的主人,進而自主學習,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學語文教學中的戲劇表演滲透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基于多語言形式的課本劇模式
語文學習實際上就是語言學習,在課本劇教學中,可以突破語言帶來的局限性,在課本劇的加持下形成更好的語言體系。例如在實際的課本劇演繹中,以小小朗誦家為主題進行課本劇表演,在該表演中可以構建主題情境,強化學生在主題情境之下的語言交互能力,同時結合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情況,讓課本劇通過情景交融和語言交互的形式更好地呈現出來。在多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多樣化競爭的形式展開理解,從而發(fā)揮課本劇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在多語言形式的課本劇活動中,可以借助評分機制或競賽機制,全面帶動課本劇學習氣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組員事先準備課本劇需要用到的表演材料和組織需要用到的語言。在實際的課本劇表演過程中,可以不限制學生的表演語種,學生會哪種語言,就可以讓學生以哪種語言形式參與到活動中,例如學生以方言進行表演,也同樣計算評分。當學生被分成若干小組后,由小組學生自主進行投票,評選出一名評委,組成評委團,教師則擔任裁判員的角色,設置相關評分規(guī)則,并進行活動主持。該種全員參與的課本劇活動,能夠切實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樣能夠激發(fā)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新編寫形式,延伸課本劇內涵
在傳統(tǒng)課本劇表演中,多以表演課本內容為主,但實際在課本劇內涵延伸的過程中,包括了對編撰和書寫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課堂實踐中,應以課本劇內涵為基礎進行相關活動的延伸。對于多數教師而言,提升小學生整體的語言書寫能力難度較大,而為了能夠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書寫能力,需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綜合教學和培訓,從而讓學生在編寫課本劇的過程中將話題進行融合,以顯著提升劇本編寫能力。
課本劇在小學生書寫能力提高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以課本知識內容的延伸為主,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續(xù)寫、再寫、再編等多樣化的實踐訓練,以主題為引導,讓學生進行相關劇本編寫創(chuàng)作。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具有開放性的文章進行編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劇本,在編寫和實際編排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和邏輯的整體走向。同時,在課本劇延伸編寫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綜合創(chuàng)編法對相關主題和內容進行綜合的創(chuàng)編,例如教師可以將兩個不相關主題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兩個不相關的主題中找到相似點,作為切入口續(xù)寫相關內容,展現編寫能力。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測評方式,評選出最優(yōu)的劇本作品,并對其進行獎勵,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開展小組合作表演童話戲劇
小組合作方式的運用,主要是將學生分成多個單位,充分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在組內學生相互探討、交流,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戲劇表演,不僅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可以全面促進小學生相互學習,有助于提升小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對學生健康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講到《船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人數分成不同的小組,留出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自行在組內分角色飾演課文中的人物,如哈爾威船長、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等角色。在小組表演前,教師需要強調學生在演繹角色時,要注意思想感情的表達,促使學生通過表演感受角色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更好地理解內容。在學生戲劇表演后,語文教師需要及時進行點評,鼓勵小組成員,提高其自信心,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比如,《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擬人化手法,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幫助學生理解雜草對稻秧生長的危害,巧妙地融合了科學常識,使得童話故事體現出了教育意義。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充分理解文本內容,然后認真琢磨文本內容,組內研究如何進行表演,如何才可以更好地表現出人物特點、表達情感,通過這一過程,促使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
結論:本文基于目前戲劇表演法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應用現狀,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體解決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童話教學提供參考。作為教師,自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升戲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戲劇表演法的優(yōu)點來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進而更好地實現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孟祥會.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7(21):11.
[2]鐘明璇. 論戲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6.
[3]卓洪艷.論兒童文學視野下師范生素養(yǎng)的提升——以改編小學語文課本劇為例[J].教育探究,2013,8(05):72-76.
[4]楊霞.采用“恩戈麥”方式,運行“繆斯性母語”教學——“兒童戲劇語文”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2(27):59-60.
[5]李開福.和諧教學與《小學語文電視課本劇》的制作與應用[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1(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