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惠盈
摘 要:微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可以借助微課技術,自行預習和復習語文知識,在增加學生記憶和理解的同時,也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課堂教學
引言:小學語文學科,雖然屬于基礎階段的語文內(nèi)容,但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沒有良好的學習基礎,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仍舊會感到苦難重重。而微課技術的出現(xiàn),改變了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注意力,學習語文知識和內(nèi)容。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結合微課進行課前預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基于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微課視頻,將文章背景,文章作者,文章中的生詞生字的讀音及意思聽過微課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觀看,以此來讓學生了解預習的基本內(nèi)容,形成預習意識,進而形成預習習慣。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材內(nèi)容為例,在學習《荷花》這篇文章時,文章作者是葉圣陶先生,生字有:挨,蓬,脹,翩,蹈等,教師就可以將葉圣陶先生的簡介和寫作背景,生字等內(nèi)容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預習。又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給學生普及重陽節(jié)的相關知識點, 然后給學生介紹詩人王偉的生平,以此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學生在學習這首詩詞的過程中,也能快速理解古詩所表達出來的情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微課的應用,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微格課堂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微格教學資源, 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改進。
二、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心智尚處于發(fā)育階段,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走思,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大腦極其容易疲憊,如果這時上語文課仍然采用之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只是一味注重理論性和技巧性的講授和灌輸,那這樣枯燥乏味的語文課根本不會提起學生的興趣,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語文課根本不會起到其應發(fā)揮的作用?!芭d趣是一切智力活動的源泉”,想要學生充滿激情的上完語文課,就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從課程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時,靈活運用微課,結合本節(jié)課程即將要講的內(nèi)容,利用微課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情感。例如在書中講觀看天下奇觀的錢塘潮《觀潮》中有:“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边@幾句話,利用比喻的手法,描述潮水如萬馬奔騰一般震撼、猛烈,用由遠及近的手法,使我們仿佛聽到了滾滾的潮水聲音。雖然用詞簡單,卻無處不讓人仿佛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錢塘江洶涌的波濤。這時就可以利用微課,運用在朗讀這篇文章時,配上濤濤的江水聲,或者用震撼的紀錄片吸引學生,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三、利用微課拓展教學
生活的外延等于學習的外延,生活即教育的觀點日益深入人心,語文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向書本之外拓展與延伸。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 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而僅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是萬萬不夠的。教師不應僅僅局限于刻板的書面教學,還要在教材之外,拓寬學生的閱讀量,增長學生的見識。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時,課文講述了小雨來勇敢應對日本侵略者的無畏精神,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老師可以找出其他描述英雄事跡的文章,結合插畫或者動畫,配上背景音樂與朗讀的音頻制作成微課,供學生課下自行觀看,并要求寫觀后感,將學生的視野拉出了教室之外,使學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教材與課堂。
四、結合微課強化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學評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能夠起到診斷的作用,幫助學生找出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因素,進而發(fā)現(xiàn)原因,及時的進行糾正,為學生起到一個引導,激勵,調(diào)節(jié)的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為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制定評價標準。教師可以以一周為評價周期,在每周結束時進行教學評價,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學習習慣等角度進行評價,然后將評價結果以微課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強化教學評價,提高評價效率,學生也可以保存評價微課,以此不斷的激勵自己。 另外,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自己進行評價,還要讓學生進行自評,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這樣的微課教學評價視頻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完善,以此才能夠讓學生全面,正確,有效的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進而能夠及時的進行改進和完善。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及時的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進而不斷提高學習效果,以此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結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好啟蒙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轉變教學理念的同時,還要結合科學技術積極探究更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敏.微課,讓語文課堂精彩無限——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5(11):202-203.
[2]黃文峰,陳天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微課設計與評價例談[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11):49-52.
[3]龔敏秋.微課堂 大智慧——“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15(27):6-7.
[4]林瑞霞.微課,“煨”出語文課堂微量元素[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