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和思維方式上,是一個由具象到抽象的過程,而小學語文知識很多都具有隱形化的特點。所以,將知識可視化作為工具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視覺信息表征化,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地向小學生展示,推動小學語文知識的傳播,促進課堂教學高質高效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知識可視化 應用
一、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僅把可視化教學作為一種信息技術的單向教學工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把知識的可視化應用其中,盡管豐富了課堂內容,卻僅是借助多媒體工具,以教學方法和教學案例為主要內容進行單向信息傳遞,并沒有把小學生放到課堂主體地位上,也沒有實現(xiàn)這一可視化技術所具有的課堂互動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對知識可視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欠缺和對其內涵認識不足,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可視化與小學語文課程以及課堂教學的相互結合。
(二)利用知識可視化技術制作的課件、圖片等質量不高,教學價值有限
微課作為知識可視化這一技術的具體應用方式之一,近幾年被各科教師積極廣泛地應用于教學,但真正的高質量微課作品少之又少。教師對微課的應用技術學習不足、應用能力欠缺,微課的資源平臺建設沒有真正被重視,對資源的整合也就難以保證。具體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表現(xiàn)就是,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可視化教學沒有給學生帶來更高的學習效率,甚至造成了障礙。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知識可視化技術的積極作用
(一)可視化教學能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的動機與選擇更多的源自興趣愛好的主導。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結合語文課程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應用信息技術這一手段,將以往單靠講授為主的抽象內容轉換為可視化的知識,讓知識點和抽象的經(jīng)驗教學傳授內容以圖片、動畫等的形式展現(xiàn)在小學生面前,在感官思維的調動和直觀形象的刺激下,使他們主動選擇去學習并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教學內容的氛圍中,帶著愉悅的心情去理解知識點,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程度上開拓了小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可視化教學可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
小學生的思維由表象逐步向抽象轉變,他們能夠通過具體的直觀形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如果脫離了具體的事物形象或外在環(huán)境聯(lián)系的抽象內容、概念等,則會理解困難,認知模糊。具體到小學語文課而言,對于課程中一些歷史性的教學內容,或者古詩詞等,由于遠離生活,相對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而這時將可視化這一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就能使內容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就能在抽象與具象間建立聯(lián)系,教學也就能省時省力,效果也是事半功倍。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和消化也就更加充分。
(三)可視化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
小學生有著對直觀所見的、感興趣事物的很好記憶。將語文知識轉化成符合他們認知的可視化知識,可使學生從掌握知識體系的維度深入地認知、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點。通過利用知識可視化教學將小學語文教材每篇課文中心詞,通過直觀的圖片等可視化信息,逐步展開,可幫助小學生建立較為體系化的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認知和思維結構,強化他們的語文知識記憶。
三、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應用可視化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圖片或視頻等格式的文件,在多媒體上轉化為可視的知識,有助于對語文教材內容中抽象難懂的知識點的講解和理解,小學生通過直觀、形象化的內容,還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同時還有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二)應用可視化多媒體技術,可幫助教師反思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方案
養(yǎng)成對語文教學的反思,有助于小學教師能力的提升。教師要重視和學會對日常教學的反思和總結,科學地在知識可視化這一新觀念和新方法的指導下對教學方案進行完善設計,提煉出教學以及課文內容的關鍵詞,在教學中通過實踐打磨教案,從而使教學方案科學有效。
(三)應用可視化多媒體技術,便于師生的課堂交流,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中,小學教師要顧及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能力和知識結構等特點,用兒童的視角,將知識可視化與小學語文結合,進行教學方式的適度轉變,使課堂教學更適合小學生的學習,使學習更加輕松,師生間的地位和交流更加平等,從而在溝通與觀察中,更好地改進可視化教學方法。此外,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對教學的意見表達,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通過上述方法可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好地促進可視化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作者簡介:秦文平,男,本科,甘肅省舟曲縣第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