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濟良
教研文化深刻地影響著學校教育質量。我剛到揚州中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就直言,學校的教研質態(tài)并不理想,同一備課組教師很難坐下來進行集體備課。
我們一起分析原因。一是教師個人能力普遍較強,長期形成了特立獨行、“單打獨斗”的習慣,合作意識相對淡薄;二是管理部門目標導向、評價導向意識不強,專業(yè)示范引領也不夠;三是學校課題的前瞻性與適合性不夠統(tǒng)一,學校教研內刊缺少引導、促進功能;四是學校資源配置沒有優(yōu)先考慮教學研究需要,從教師辦公室整合到專用教研場所的建設都供給不足。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是靠喚醒全體同仁的使命感,對學校共同的愛是喚醒教科研意識的基礎。
“相信同仁們都深愛揚州中學這所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我也會用同樣深厚的愛來回饋30 年前學校對我的培養(yǎng)——接納我教育實習、引導我從事教育行業(yè)?!薄拔覍⑴c大家一起,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深入研究學生的特質,以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扎實基礎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為目標,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師資培養(yǎng)等方面一以貫之,繼往開來?!边@是我履任時的表態(tài)與承諾,實現(xiàn)這個諾言要基于自治自動的教學文化,營造共研共享的教研氛圍,實施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管理策略。
我著重創(chuàng)設促進共研共享的人文環(huán)境。一是解決教師辦公室配置不足的問題,改善教師辦公條件,方便教研組、備課組及時研討,建設教師“研吧”,有利于專題研討。二是解決相同學科不同備課組之間的統(tǒng)一性與傳承性不夠的問題,成立學科組核心備課小組,研制學科教育三年實施計劃,編制“自治自動學習手冊”,以適合本校學生使用。三是加強每學期兩個學段的檢測、分析與評價,強化目標達成,關注問題診斷與解決,促進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與教育融通。四是升級學校教學內刊,將每年一期的《揚中學刊》改為季刊,由匯編教師當年發(fā)表論文,升級為及時發(fā)布教師教育感悟、教學改進、優(yōu)秀案例等,增強學刊的激勵性與時效性。五是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優(yōu)化教師的評先評優(yōu)、崗位晉升實施辦法,將主要由資歷說了算,改革為考量資歷,更考量教書育人表現(xiàn)、貢獻與公信力。
我有個習慣,每天要在學校教學區(qū)巡視課堂教學。一個月下來,形成總體印象:學校課堂紀律很好,就是缺少一點靈動,教師講得太多,學生活動偏少。我公開拋出問題,請大家思考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造高品質教學,同時我跟幾位骨干教師交流,希望能主動探索、形成輻射。
通常教學模式改革不會發(fā)生在高三,我們高三語文組的一位骨干教師,卻有著改革執(zhí)念,創(chuàng)新作文批閱和講評模式。2016年至2018年,她連續(xù)任教了三年高三,也在高三不斷完善這種模式,深受學生喜愛,發(fā)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我饒有興趣地聽了她幾節(jié)課,我稱這叫“4+1 共研共學模式”?;静僮魇菍⑷嘧魑姆殖晌褰M,4 個學生各批閱一組,教師批閱一組,評改標準由師生共同研制,批閱后各自形成本小組批閱意見,5 人之間先進行交流。講評課也由5 人承擔,學生先講,每人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教師后講,并作總結。這種師生“共研共學”形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學生紛紛要求加入。我十分欣賞這種模式,于是便積極推介,首先在語文組普遍推廣,接著其他學科組教師也主動觀摩,有效參考,生成了新的范式。如今,已經發(fā)展成基于自治自動的“共研共學”學校教學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