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貞 胡仲任
(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產婦作為特殊群體,懷孕雖為正常生理過程,但會增加孕產婦患病風險,據悉現代產科醫(yī)學建立前無數產婦死于分娩并發(fā)癥,為保證母嬰生命安全,當下醫(yī)者愈發(fā)重視產科護理,以期借助護士力量為產婦提供專業(yè)化指導進而切實為其解決就診期間出現的身心問題,減少不順從行為及不良妊娠結局,加速產后恢復[1]。常規(guī)產科護理內容籠統(tǒng),無法滿足產婦個性化需求,模板化護理措施療效有限,常滋生醫(yī)療糾紛,影響產科護理工作正常進行。我院醫(yī)者堅持以產婦為中心,從思想觀念及醫(yī)療行為上為患者提供醫(yī)學幫助,以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保持軀體舒適,心理平衡,同時簡化護理流程、控制服務成本,可減輕醫(yī)患負擔,獲取產婦、家屬及社會認可與支持,進而提高醫(yī)院競爭力。本文就“以人為本”理念在產科護理質量持續(xù)性改進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析。
1.1 一般資料:產婦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產科分娩的198例產婦,以2017年1月“以人為本”理念產科護理質量持續(xù)性改進工作實施為界,將產婦分為兩組,各99例。本研究經院領導及產科醫(yī)護人員共同審核通過,所有參選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惡性腫瘤、高危妊娠、精神交流障礙及中途退出研究者。研究組初產婦56例,經產婦43例;平均年齡(28.1±2.1)歲;平均孕周(38.2±2.1)周。對照組初產婦59例、經產婦40例;平均年齡(28.4±2.3)歲;平均孕周(38.4±2.0)周。兩組產婦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規(guī)產科護理:①整理產檢資料,安排病房,分發(fā)住院須知,給予營養(yǎng)干預;②開展身體檢查制定分娩方案;③待產時監(jiān)測胎兒和產婦情況,指導分娩;④產后監(jiān)測產婦及胎兒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注意保持會陰清潔,待其身體恢復時指導開展體能鍛煉。
1.2.2 人性化護理:①接待產婦時根據其門診病歷資料及其身體狀況安排病房,與住院部醫(yī)護人員聯絡,妥善安置病患,事先清掃病房,通風消毒,調節(jié)室內溫度和濕度,保持地板整潔干燥。②分發(fā)入院須知,告知產婦住院部各功能區(qū)及病房呼叫器使用方法。③開展安全宣教,告知產婦及家屬住院期間常見問題,忌大聲喧嘩,加大夜間巡查力度,夜晚調節(jié)燈光,關閉門窗,更換軟底鞋;注意走廊及樓梯間檢查,產婦自由活動時需護士或家屬陪同。④養(yǎng)成良好作息習慣,按時就寢;選擇營養(yǎng)價值高、高熱量、維生素含量豐富及含水分較多的半流質食物,少食多餐。⑤入院第二天組織產婦開展全身檢查,根據檢查報告、產檢資料、胎兒情況及產婦意愿,結合醫(yī)師建議制定分娩方案,簡單講解分娩步驟;為產婦普及分娩知識,借助成功案例介紹醫(yī)師臨床經驗,多與產婦溝通,耐性為其解答疑惑,同時告知家屬產婦承受的身心壓力,多給予支持,營造良好身心狀態(tài),減少身心應激反應。⑥待產時多給予鼓勵,認真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胎動及胎心情況,稍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師予以急救。⑦開展產程護理,觀察宮縮情況,注意觀察子宮形狀及有無壓痛感,評估產婦有無子宮破裂風險;潛伏期及活躍期注意觀察胎心,評估產婦心理狀態(tài),待初產婦宮口開至7~8 cm,經產婦3 cm,送至產房,注意保暖,協(xié)助補水或擦汗,做好接生準備,必要時聯系新生兒科醫(yī)護人員以保證新生兒身心健康,為產婦注射宮縮素,按摩子宮以防治產后出血;檢查胎盤、宮頸、陰道,若有缺損、殘留、裂傷及時予以處理,產婦分娩后于產房觀察2 h無異常后送至病房。⑧新生兒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擦凈身體表面羊水和血跡,結扎臍帶后開展體格檢查。⑨傳授哺乳技巧,觀察子宮復舊情況,指導排尿,預防尿潴留;鼓勵開展早期床上運動,合理搭配膳食,預防產后便秘;早晚用溫水擦拭,按摩肢體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注意皮膚及口腔清潔,預防感染,根據產婦需求及恢復情況調整護理方案,盡可能滿足其合理訴求。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產婦分娩結局(自然分娩、剖宮產)。②比較兩組產婦精神狀態(tài)(運用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分值越高證明焦慮抑郁問題越嚴重)[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軟件SPSS20.0處理數據信息,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娩結局:研究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為83.8%(166/198)高于對照組65.2%(129/198),差異顯著(χ2=18.195,P=0.000)。
2.2 產婦精神狀態(tài):干預前,研究組產婦焦慮抑郁評分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產婦精神狀態(tài)(分,±s)
表1 比較兩組產婦精神狀態(tài)(分,±s)
產科護理質量改進直接關乎母嬰身心健康及分娩工作順利開展,常規(guī)產科護理多將護理重點集中于產程護理及產婦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中,無法滿足產婦身心需求,致使部分產婦于分娩時出現不順從行為,影響產科護理質量。近幾年,隨著民眾健康意識及法律意識的提升,多數民眾希望就診期間享受優(yōu)質服務,為減少醫(yī)療糾紛及產科安全事件,以便產婦享受到新生兒降生的喜悅,快速恢復健康身心,當下多數醫(yī)院先后調整產科護理工作,以期為產婦打造“安全、高效、低耗、放心”醫(yī)療服務,用優(yōu)質服務提升產婦及社會滿意度,筆者查詢文獻資料,現今產科多推行優(yōu)質護理、延續(xù)性護理、循證護理、母嬰床旁護理,我院醫(yī)者總結臨床經驗,咨詢專家學者,征求產婦和家屬建議,在常規(guī)產科護理的基礎上尊重產婦個性化需求,深化產科護理質量持續(xù)性改進工作并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其中獲取理想護理效果[3]。本次實踐證實,研究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即將“以人為本”理念應用于產科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中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改善分娩結局,還可緩解負面情緒,具有較高推薦意義。隨著現代護理模式改變,當前護士由被動服務轉為主動服務,產科護士全面統(tǒng)籌產婦就診各個環(huán)節(jié),重視入院指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營養(yǎng)干預、健康檢查、產中護理、哺乳指導、新生兒及產婦產后護理多項護理工作,通過規(guī)范化護理操作切實為產婦解決就診期間出現的身心問題,以充分挖掘產婦潛能,發(fā)揮家屬作用,打造全方位多元化護理模式,確保產婦放心就診,最大程度發(fā)揮醫(yī)療資源及人力資源的價值,獲取最佳經濟效益,造福民眾??傊?,“以人為本”理念應用于產科護理中,可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自然分娩率,從而提高了整體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