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彥瓊
(太原生態(tài)工程學校,山西太原 030009)
中職語文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學科,中職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解決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等問題,還要解決中職學校“職業(yè)”的問題,以讓學生可以符合將來社會工作的要求。對此,想要很好的實現(xiàn)這一效果,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來促使語文知識與生活有效結合,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學習到語文知識的同時學習到生活中技能,促進學生學習效果。
現(xiàn)階段,中職入學都需要參加學業(yè)水平考試,其中一個主要科目是語文,學生畢業(yè)的一個主要條件是成績合格,文化素質考核是院校招生錄取主要依據(jù),也是中職學校評價教學質量的參考指標,這說明語文課程作為主科應該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然而在實際安排課程時,會出現(xiàn)技能課程占比多,理論課程占比少的情況,沒有合理安排課程。
高校擴大招生范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職學校生源,很多中職學生不具備較高的學習興趣,課外閱讀量不夠多,加上學習基礎比較薄弱,這會對其學習語文形成一定阻礙。在開展課程教學時,中職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抵觸學習或是難以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的情況,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難以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受到課程安排和學習氛圍的影響,學生實際學習語文時不會有較為高漲的興致,只有小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 但一些教師沒有掌握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會使學生厭學的情緒更加嚴重,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學習語文,因此應該完善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由于中職教學還有很多不足存在著,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教學手段,以此合理處理教學問題,提升教學質量。
在中職院校語文屬于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學科,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體現(xiàn)和運用課程學習成果。 從而可知語文學科具有較強藝術性和實用性,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會影響其后期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以及組織能力,這些都聯(lián)系著日后社會適應能力。 而基于生活,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以此來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實際需要,這也是語文教學的內在要求。
良好的語文教學能夠為其他學科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在中職教育系統(tǒng)之中是很重要的學科。語文教學具有較高質量,不僅能加強學生學習能力,也會提升學生交流能力和審美情趣,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以此達到教育目標。 除此之外,由于中職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重視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生活化,與中職特殊教育要求相符合。
將生活化教學方式運用于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并且結合學生學習特點以及個體的差異來設置有關內容[1]。 如此一來,既可以有效地滿足學生個體化發(fā)展需求以及社會生活上的需求,進而更全面的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將生活化教學合理的使用到中職語文教學活動,能夠拉近學生和語文教材內容的距離,讓學生更容易更便捷的學習語文知識,同時把實際生活合理結合到語文內容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并且豐富語文知識內容,讓課堂不在枯燥,提升學生的情感升華,培養(yǎng)綜合實踐能力[2]。
讓中職語文教學過程生活化,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學習語文知識內容,加深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并且可以讓語文內容回歸到生活之中,以進一步的為實際生活而服務[3]。
對于中職學校的教師來說,由于教師們在中學階段的學習中所接觸的是普通教育,并且大學接觸的也是普通師范類學校的教育[4]。所以會受到普通教育的理念影響,中職教師就會正常地把職業(yè)學校的特色與教學目標與普通學校相同看待,因而會導致教師在教學時,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其他方面,都很難將中職語文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出來。對于此情況,各個中職教師要時刻記住中職學校的要求,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觀念,理清以生活需要為主的教學思路,同時要通過利用生活化方式來調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豐富生活方面的知識又能學習到語文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樂趣所在。
在中職語文教學落實生活化教學模式,需要遵循相應原則,不應盲目應用。根據(jù)現(xiàn)階段教學實際情況來說,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但是難以獲得良好效果。這一情況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比較盲目或是隨意地使用生活化策略,對教學合理性沒有進行充分考慮,這很難獲得良好生活化教學效果。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落實生活化策略,應該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 (1)多樣化原則,指的是在教學中應用豐富、多樣的生活化策略,不應受到單一模式方法的限制。在實際中,生活化策略這一概念具有較大范圍,表現(xiàn)形式較為豐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靈活應用這些形式。 (2)以學為本原則,這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主要有重視學生學情和重視學生自學兩方面內容。 在制訂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時,需要遵循這一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加強其自主學習。(3)專業(yè)實踐原則。在中職語文方面,應該重視學生實踐鍛煉,結合學生專業(yè),創(chuàng)建針對性較強的實踐活動,使語文教學有效結合學生專業(y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能力。
語文從根源來說的話是一門極具生活化的學科,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所以學生所生活中實際環(huán)境對于學生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5]。對此,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結合教材知識來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可以感受到語文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能夠更好地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從而促進對語文的熱愛之情。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果,還能加強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教師在教授《雷雨》的過程中,先讓每個學生分組預習文章后,開展表演活動,并且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教學活動。將每個小組中的學生扮演同一個角色,并且設置一些獎勵,被學生們認可為表演最具有人物性格的學生給予獎勵,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對文章內容都有了相應的了解,這時教師要適時的“推一把”,將文章的背景講述給學生,學生能夠從家庭矛盾的紛爭以及封建的腐朽下,體驗社會和時代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和當今生活的時代相比較,以更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生活,培養(yǎng)一定的感激之情。
語文教學生活化策略能夠落實的基礎是學生具有較強語文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具備語文學習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而學習習慣可以鞏固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與習慣進行培養(yǎng),教師應該和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使學生渴望見到教師,對于教師教學充滿期待; 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從中職語文教學過程的整體來說,其實擁有著動態(tài)漸進、開放包容的教學體系。因為中職語文的多種特點,使得學生在教學課堂中很難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很難做到把教材的內容當作整個課堂教學中的全部[6]。 對此,教師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到一塊,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語文教學內容。如此一來,能夠很大程度的促進學生生活經(jīng)驗以及親身體驗到生活中去,同時豐富了語文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賦予一定的色彩,漸漸的推動中職語文課程內容的生活化。 比如,教師在教授《竇娥冤》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添加一些新的教學內容,讓教學過程靈活化。 對此,教師可以開展故事表演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知識儲備以及去查閱一些有關資料來完成活動,并且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竇娥遭遇過程的原因以及這和當時的社會之間有什么關系等問題。最后,教師再把學生共同討論出來的結果做總結,并且引導學生將竇娥所處的環(huán)境與自己現(xiàn)在生活環(huán)境做比較,比較之后學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美好,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之情以及產(chǎn)生對祖國的感恩與熱愛精神。
在開展生活化教學過程時,首先要具體認識中職學校具體教育目標,其目標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應用型的人才,以幫助學生將來有效的就業(yè)。 所以,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時,應該要合理的把語文內容和職業(yè)目標相結合,并且要全面詳細地分析中職語文和普通院校語文課程中所存在的不同,還有與中職語文課程和專業(yè)課程之間的關系,以為了可以更有效的將生活化內容添加到課堂教學之中。比如,在教師在教授《我的空中閣樓》課文的時候,教師得根據(jù)專業(yè)不同的學生來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果是園林園藝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在課堂中教師應該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東方美學的具體特征,同時引導學生對于生活中一些小屋結構與特征要仔細觀察,以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程度;如果是酒店有關的專業(yè)學生,則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小屋吸引作者之處,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以體驗其中的美,吸收起有用之處應用到今后的專業(yè)之中。 通過不同的生活化方式的教學,不僅可以很好地把生活融入中職語文教學之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中職學生專業(yè)的需求,符合中職課程的教學目標[7]。
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之中,其核心要求就是讓學生可以把語文知識內容徹底消化于心里,并且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語文,促進學習的進步[8]。所以,在教學過程時,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認識課后生活化訓練的重要性,讓其嚴格重視起來,并且給學生布置或安排一定的訓練任務,學生在課堂之中學習到了內容之后,課后又可以真正的回歸到生活之中,將在學校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實踐到生活里,以提高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 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開展“小記者”的課后活動,讓學生都積極踴躍參與其中,并通過將教學內容的結合來對學生以及家長進行訪談,學生能夠很好地了解到訪談人群對待目前社會熱點新聞的一些想法,并且可以將有關的信息記錄到筆記本之中。 通過開展這樣的一個課后教學活動,學生能夠通過活動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可以在生活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語文交談能力以及應用能力。
中職學生畢業(yè)后就要面向社會,因此需要通過在學校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來應對社會中職業(yè)的需要,以能夠有效地完成自我的表達,展現(xiàn)出自我的才能。 因此,口頭表達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口頭表達能力不足,是很難讓學生在社會中很好地表現(xiàn)自己。而在以往傳統(tǒng)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關注教材內容,而忽略了語文的聽說訓練,這也是許多學生在企業(yè)的面試過程中不能有效準確并且流利的表達自己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面試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對此,針對這個現(xiàn)象,教師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時,在語文聽說訓練上要給予一定的重視,根據(jù)學生專業(yè)的不同,利用生活中富有價值的內容與語文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一些口頭表達訓練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認識到有價值的信息,并且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口頭表達的能力。在進行中職語文的聽說訓練過程時,對于不同的專業(yè)運用較為貼切的生活內容來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將來職業(yè)中的需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由于中職語文這門學科和實際生活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要有效地利用生活中有用的教學資源,并結合中職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將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和生活緊密結合,運用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方式來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以及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收獲到更有價值的知識內容,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為學生將來在職場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奠定有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