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妤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福建福州 350001)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高職英語的教學內容、教育目標在數十年的發(fā)展時間內發(fā)生了諸多變化,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衍生出了諸多教學方法。為提升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提高高職畢業(yè)生在社會上的核心競爭力,就有必要對“互聯網+”背景下的英語教學進行分析,結合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的問題,對如何改革英語教學模式的方式進行探討。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英語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為 “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內容層層遞進”,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但是針對學生口語能力、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成了課堂上接收知識內容的 “容器”,進而出現了一個學生考試成績參差不齊,口語能力較差的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深化,英語在社會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教師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知識內容以教材為依托,教學過程以教師為 “主體”,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收知識內容是傳統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特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英語教學資源的不斷完善,在“互聯網+”時代,以互聯網為依托的MOOC、微課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教育效能,學生通過互聯網能過隨時隨地的獲取知識內容。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權威性、主導性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并且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能夠將知識內容以更直觀、全面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讓學生有效自主學習有了實現的可能[1]。此外,互聯網和高職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衍生出了小組合作學習、翻轉課堂、探究教學法等等新型教學模式,而在這些教學模式中,學生成了其中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逐漸變?yōu)榱艘龑?,不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卻需要擔任多元化的角色。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是知識內容的傳授者,而在這些依托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互聯網+”改變了教師、學生在教學中的位置,自主學習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旋律?;ヂ摼W高效、便捷的特征,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大量的學習資源,學生除了在課堂上能夠獲得教師的指導,利用互聯網學生同樣也能夠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獲取,利用互聯網平臺隨時向教師提問。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學生通過有效溝通,共建的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但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知識傳遞介質、知識體現方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知識不再停留在教師的言語和教材上,課堂教學就不僅是要進行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傳遞”就變?yōu)榱恕爸R生成”,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2]。
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不斷普及,讓知識的獲取變得更為方便。目前,智能手機在高職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率幾乎達到了100%,學生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就可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內容[3]。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手機訪問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英文新聞網站,通過閱讀此類英語資訊,學生就可將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內容付諸實踐。當前,各類遠程教育網站的建設已經趨于成熟,學生足不出戶就可獲取相關的教育信息。
“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更強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交際性,學??筛鶕I(yè)的教育方向,設置出相應的教學內容。依托于互聯網高效、便捷的特點,網絡上出現了諸多以視頻遠程教學為基礎的MOOC教育平臺,比如慕課中國、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平臺、華文慕課、好大學在線平臺、智慧樹、頂你學堂等,而這些MOOC教育平臺在英語教學方面,對教學內容的劃分也比較詳細,比如,職場英語、計算機英語等。高職院校也可和這些教學平臺合作,打造出以學校教育專業(yè)為導向的專業(yè)化英語學習平臺,進而使得學生在某個領域的英語口語、詞匯量能夠得到加強,進而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核心競爭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4]。
“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英語教育,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層次化教學或者差異化教學,使得所有學生的學習水平都能得以提升。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整理為視頻、PPT等形式,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可對學習順序、學習進度進行自主調整。而利用云計算、數據挖掘技術,就能記錄學生觀看視頻的頻率以及學生答題的時間,以此來分析學生對哪一部分知識內容的理解不夠透徹,然后再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
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職英語教學的重點以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發(fā)生了一定變化,高職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順應高職英語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透徹分析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方式以及目標,才能夠應對“互聯網+”環(huán)境下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高職院校和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的教學方式有著諸多不同,高職英語的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yè),向學生傳授更多的行業(yè)英語,進而為其將來的工作、發(fā)展奠定基礎,這就對高職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學校方面要展開定期的培訓工作,在培訓的過程中改變高職教師的教學觀念,強化高職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媒介素養(yǎng),讓高職英語教師具備策劃教學活動、實施教學活動、搜集教學資源、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進而為“互聯網+”時代下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奠定基礎[5]。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對此,高職英語教師就要透徹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興趣激發(fā)”為主要目的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具體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感興趣的信息體現出來,讓學生在趣味化的情景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以及閱讀能力。比如,大部分高職學生都喜歡電子產品以及國外的電影,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國外電子產品發(fā)布會的視頻以及國外電影片段,然后將知識內容和趣味化的教學資源結合起來,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其自主學習意識。
微課是以5~10min短視頻為依托的教學形式,一個視頻通常只教授一個知識點,針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教師就可積極利用微課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建立起班級中的互聯網溝通平臺,然后將課堂中講述的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上傳到互聯網交流平臺中,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有未理解透徹的部分,在課余時間就可下載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同時也可通過互聯網交流平臺隨時向教師提問。微課還可用于學生的自主預習,教師在課前將微課視頻發(fā)送給學生,然后向學生布置相應的自主學習任務,學生在上課前就可進行自主預習,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就可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檢驗,然后對其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英語口語”一直是我國學生的短板,而“互聯網+”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就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直觀、全面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設計出高效的英語學習計劃。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放映旅游、購物等場景對話,然后在課堂上設定出相應的劇本,讓學生根據放映內容展開相應的對話,進而使得其“口語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此外,教師可積極利用QQ、微信等軟件,和學生進行積極溝通,引導學生利用手機軟件查閱單詞,和外國友人對話,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具有“互聯網+”特點的教學環(huán)境。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夠受用一生,互聯網為高職英語教學指出了一條新的發(fā)展路徑,讓學生的有效自主學習有了實現的可能。以管理專業(yè)英語教學為例,可在第一學年開展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在第二學年開設以專業(yè)英語為核心的英語課程,在第一、第二學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整合相應的網絡教學資源,如課件庫、試題庫、微課視頻庫,然后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應用這些素材進行自學,并且將其自主學習成果納入期末考評中,進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一種“常態(tài)”,進而使得其自學能力能夠得以提高。
綜上所述,為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職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積極利用“互聯網”改善傳統教育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應用微課、MOCC等新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對此,學校方面要定期對教師展開培訓,改變高職英語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以及媒介素養(yǎng),為互聯網和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結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