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紅
摘 ?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轉變以往的識字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識字,且有主動識字的心理和愿望,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要改變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實現(xiàn)趣味化識字教學,轉“苦學”為“樂學”,這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性。通過實施趣味化教學,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效推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發(fā)展。本文針對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趣味識字 ? ?教學應用
當前,我國小學識字教學已歷經多年,很多語文教師為了積極弘揚民族文化,進一步促進小學識字教學的發(fā)展,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更好地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隨著識字教學的不斷發(fā)展,趣味識字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運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推進識字教學的發(fā)展。
一、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堅持以趣導學的原則
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始終堅持以趣導學的基本原則。小學生的識字任務相對較重,且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較枯燥,教師可以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對于一些小學生來說,識字不像看動畫、聽故事那樣有趣。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教師在趣味識字教學中要注重采用生動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運用較為形象的直觀演示教學,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相關文字[1]。比如“竹、川、舟、泉”都屬于較為簡單的象形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直觀展示實物類圖片,用動畫演示漢字的發(fā)展演變,摒棄以往枯燥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
(二)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在語文趣味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學科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與發(fā)展規(guī)律及學生的特性,運用循序漸進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強化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遵循漢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按照“音、形、義”相結合的原則,在識字教學中,將這三者有效結合,才能提高學生對于漢字的認識,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識字方式,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另外,在識字教學中還可以按照結構分類的原則,因為漢字的結構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以分為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指事字幾大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形象的教學方式,將識字學習有效轉化為直觀的漢字教學,讓學生在樂意學的同時,進行趣味化學習[2]。比如在“魚”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哪里是魚頭,哪里是魚身,幫助學生高效、趣味化地學習,加深對于漢字的印象,牢牢掌握對應的生字。
(三)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
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讓學生端正識字學習態(tài)度,就要堅持寓教于樂的基本原則,改變學生對于識字學習的觀點,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要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于表達想法和意見,注重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積極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認知水平和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可以運用優(yōu)美的聲音、鮮艷的色彩及生動的形象,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fā)地合作學習[3]。比如可以創(chuàng)設“開火車”“摘蘋果”等課堂教學情境,轉變傳統(tǒng)識字教學較為枯燥的局面,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自主探究識字學習中的趣味,并逐步掌握趣味識字、獨立識字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原本的“苦學”有效轉變?yōu)椤皹穼W”,轉變學生的厭學心理,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實現(xiàn)“我要學”“我愛學”的目標,為推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趣味游戲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設計趣味游戲,結合識字教學的目標,按照構建主義的基本原理,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趣、生動的識字學習環(huán)境,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小學生的天性,保證學生能夠在游戲中不斷學習[4]。所以,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開展打牌游戲,利用學生喜歡爭強好勝的特性,創(chuàng)造競爭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制作生字卡,通過出生字牌,讀牌、組詞,看誰先答完。另外,還可以進行表演識字。小學低年級學生天性活潑開朗,在實際學習中往往期待受到教師的關注與贊揚,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表演識字,讓學生在舞臺上表演,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牢牢記住相關知識。還可以開展“貼字詞”的游戲,利用字詞部件的組合,實現(xiàn)對于新字的認識,比如“土、也、地”“不、正、歪”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實現(xiàn)學生的趣味化學習。
(二)猜謎、故事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很多學生都喜歡猜謎語、講故事,謎語與故事往往都是由一些簡短而有趣的話語所組成的,其有著易讀易記的特性,在增加學生識字量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運用猜謎語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啟發(fā),通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謎語,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5]。當然,謎語的類型較雜,教師必須對不同的謎語進行分類整理,比如根據(jù)音義猜偏旁等,實現(xiàn)趣味化學習。例如教學“雨”字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河里看不見”;在“日”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編寫:“畫時圓,寫時方,冬天短,夏天長”的謎語,讓學生猜謎,加深對于字詞的印象,實現(xiàn)高效學習的目標。
(三)聯(lián)想識字法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的天性,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無法長期保持注意力集中。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實現(xiàn)個人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知識進步和發(fā)展的源泉[6]。教師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可以有效運用聯(lián)想識字教學法,結合學生的思維特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聯(lián)想,加深對于漢字的理解。比如教學“沙”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河水和沙子的聯(lián)系,理解“沙”的由來,實現(xiàn)相關知識的有效鞏固,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識字能力。
(四)童謠兒歌法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很多小學生都喜歡背誦歌謠,童謠兒歌有著通俗易懂的特性,且朗朗上口,這十分便于記憶,還能夠有效調節(jié)課堂教學氛圍,更好地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積極應用童謠兒歌,能夠將原本繁重、機械的識字過程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有效消除學生對于識字學習的畏難心理和情緒[7]。教師可以將學生要識記的漢字進行有效組織,以便學生讀記,有效突破語文識字教學的難點,實現(xiàn)學生的高效學習。例如在“辨、辯、辮、瓣”這四個字教學中,一些學生在這四個字記憶和運用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混淆的情況。教師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將這幾個字編成兒歌:“一點一撇來分辨,辯論發(fā)言,‘讠在中間,‘纟在中間,姑娘扎小辮,花瓣一落地,馬上結個瓜”。通過這樣的歌謠,讓漢字的學習富有濃濃的趣味性,學生在記住不同漢字讀音的同時,還能夠準確記憶其形態(tài),實現(xiàn)語文識字教學的目標。
識字教學法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要保證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就要注重結合小學生的發(fā)展特性和認知水平,開展趣味識字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識字學習的興趣,以此更好地推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玉梅,張會芳.新課程理念下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106.
[2]許慶蘭,許士松.關于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的探究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115.
[3]李小娟.論趣味識字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42-43.
[4]劉仕梅.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145-146.
[5]朱龍杰.淺談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4):59-60.
[6]于玲玲.趣味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和閱讀教學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87-88.
[7]楊琴.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