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卿
摘 要:當前高校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很多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過于本土化,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發(fā)展。高校英語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還要增強學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識,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確保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獲得全面發(fā)展。因此,高校的英語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提高現有的教學效果。本文就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分析探討
當前高校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并不具備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能力。而且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項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也沒有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工作存在正確的認知,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大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因此高校應該組織英語教師進行培訓和學習,結合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根據實際教學現狀,對現有的教學理念和形式進行改善和優(yōu)化,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1]。
一、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速度非??欤瑢ι鐣鱾€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高校英語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因為當前的文化交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英語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這一點。要根據市場的要求,優(yōu)化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人才;還要采用綜合性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具備跨文化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通過增強學生自身的語言基礎,使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能夠具備更好的發(fā)展前景。因此教師應該提高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工作的有效性,將這種意識培養(yǎng)工作,深入融合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實現實質性教育[2]。
二、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現狀
(一)教師缺乏培養(yǎng)意識
當前高校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與其他國家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為我國的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并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嚴謹,缺乏靈活多變的性質。在進行考試試題制定的過程中,主要是考察學生的詞匯量積累和語法的應用,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而且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氣氛過于嚴肅,導致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無法得到增強[3]。
(二)學校缺乏相應的教材
當前很多高校并不會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配套的英語教材,這就導致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興趣和日常生活內容相脫離。很多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難度比較大的知識內容,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會降低英語教師的工作質量和水平,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存在一種抵觸的心理,增加了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工作的難度[4]。
(三)學生自身缺乏相應的意識
在進行高校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英語教師并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更沒有鍛煉學生的口語和交際能力。如果學生在進行英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某些詞語和句子的發(fā)音不準,教師也沒有及時糾正,這會阻礙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甚至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5]。
三、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措施
(一)提高教師能力
高校在進行英語教師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讓英語教師認識到英語教學,絕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語言交流和實際應用的一種鍛煉。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通過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進行文化教育,才能保證英語教學的基本內涵,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之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不僅需要具備更加深厚的英語基礎,還要增強自身的漢語文化能力,才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具備更好的引導能力,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課堂上的學習,了解到更多的英語文化知識,并且增強自身的交流能力。學校還要組織英語教師進行培訓和交流,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總結更多的教學經驗,使得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具備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能力[6]。
例如,某學校在舉辦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科的要求和特點,對學生進行分類,然后在相應的教師指導下使學生自主學習,在活動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基礎,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其具備更強的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這就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校也通過舉辦活動,對現有的英語教學體系進行了完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使得教師在進行學生指導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因此高校在進行學生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增強教師的能力,緩和師生之間的關系。確保教師能夠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7]。
(二)選取配套教材
高校在進行英語教材選擇的過程中,應該提高選擇的科學性。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科學合理的教材,才能順利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如果高校在進行教材的選擇過程中,只注重語言的練習,并沒有突出口語的訓練,那么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就很難提高學生自身的英語交際能力。所以高校在進行教材選擇的過程中,應該對當前社會的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對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深刻的把握,才能通過教材的配套選擇,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個環(huán)境中,進行語言的學習和交流。還能通過這種教學形式,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高水平、高質量的人才,使得人才在進行社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具備更好的交流能力。
(三)增強學生主體地位
高校的英語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增強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相應的活動,通過多種文化的交流,使其向國際化的發(fā)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各種文化活動,通過跨文化的交流,讓學生自主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教師還應該重點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發(fā)音不標準的情況,應該對其進行及時糾正。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一些現代高科技,引導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各國語言;結合我國的文化特點,將我國的文化融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深刻認識到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增強自身的交流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想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首先要培養(yǎng)一支綜合素質高、專業(yè)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高校的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選用合理的教材,通過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主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還應該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上,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跨文化英語知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具備真正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朝路.高校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高教學刊,2019(16):177-179.
[2]王前.淺析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117.
[3]蔣昭榮.高校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8):178-179.
[4]黎婷婷.大學英語教學中關注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實踐策略分析[J].海外英語,2018(9):59.
[5]徐菁,劉鴻慶.翻譯教學中文化差異及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研究[J].中國報業(yè),2017(24):31-32.
[6]夏洋.基于行動研究角度分析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提升途徑[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9):117-118.
[7]焦艷存.高中英語教學中茶與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對策分析[J].福建茶葉,2017,39(6):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