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的輕松有效。但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學生;興趣;培養(yǎng);高效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笔菍W生學習最直接的動力,學習興趣能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鉆研精神,開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教育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當一個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學生對所學學科興趣越濃厚,其學業(yè)成績一般都會越理想。因此,要想讓學生喜歡生物,重視生物,就得先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初中生物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地方其實很多,尤其是新教材的內容和結構都比較靈活而多樣,大多內容都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既注重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又增加了實用性和趣味性。所以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突破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實現(xiàn)生物高效課堂有效的方法。
1 增強實驗性和趣味性,提高課堂效率
中學生富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強,愛動腦愛動手,不滿足于事物的表象,喜歡探究事物的本質,這些心理特征構成了他們對學習興趣的基礎。而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生物學本來就是實驗性學科,許多的概念和原理的得出來源于嚴謹?shù)目茖W實驗,很多的結論都來源于生物學家不斷的實驗和探究,一旦在某方面有了新的觀點又會采用實驗的方法去探究。由此可見,實驗在整個生物領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關鍵點。
我記得在七年級下冊 ,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這節(jié)的教學中,有兩個演示實驗,一個是維生素C的檢測,另一個是蛋白質的檢測。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效果。那時正是寒假春節(jié)之后開學上的第一節(jié)課,我把實驗在符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自己進行了改編。我說:“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有個感興趣的節(jié)目,就是魔術。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變個魔術?!鳖D時,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同學們都很激動和認真,人對喜歡和感興趣的東西學得最快。首先,我用淀粉加碘配制成藍色的溶液(這個同學們都知道),接著我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每個同學都瞪大眼睛,全神貫注,拭目以待的樣子。我把淀粉加碘變成藍色的溶液,倒入一個“空的”試管里。藍色一下子就消失了,溶液變成了無色。同學們紛紛發(fā)出驚嘆聲,覺得好神奇。我馬上追問:“誰能為我們這個魔術揭秘,答案就在書上。”同學們馬上認真的閱讀課本,就連平時上課最調皮,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都非常的認真。最后,他們明白了維生素C的作用,使加碘的淀粉溶液的藍色褪色。我所謂的“空試管”,其實試管內壁做了處理(實驗前悄悄沾了維生素C的粉末),所以藍色的溶液倒進去就變成無色了。后來,我還檢測了生活中常見食物中,比如橙子,常喝的飲料鮮橙多等中是否含維生素C .我想通過這樣的改編,將教材知識生活化、科學通俗化;找準知識點間相互融合的切入點與結合點,對教材進行加工重組,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不僅掌握了知識,更是提高對生物學科濃厚的興趣。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實驗,比如在顯微鏡的實驗教學中,通過顯微鏡讓學生走進微觀世界,去探究微觀世界的奧秘;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時,讓學生分組合作在生物實驗室做種子萌發(fā)跟蹤實驗,并每天寫實驗觀察日記;在探究骨的成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燃燒和浸泡魚骨等。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實現(xiàn)了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2 結合生活實際,與時俱進,提高課堂效率
每當上生物課時,上課前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講一個與這節(jié)生物內容有關的知識或小故事(課下準備,全班同學輪流上臺講解),比如生物學上的歷史知識,生物學上的前沿技術與成就,生物學與文學知識的聯(lián)系,像與根毛有關的“拔苗助長”;與植物花果有關的“花而不實”;與昆蟲發(fā)育過程有關的“金蟬脫殼的奧秘”,對“春蠶到死絲方盡”的釋疑;與生物鐘有關的“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古詩文;同激素調節(jié)有關的“增高鞋墊是謊言”;和遺傳有關的“克隆技術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查找各種資料,這樣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是非常有好處的,特別是對七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在小學階段還沒有系統(tǒng)地接觸過生物學,這對他們在以后能否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有著莫大的關系。而且也鍛煉了同學們的膽識和語言表達能力,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個活動。課下總是積極準備,課上好好展現(xiàn)自我,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生物有關的知識。
平時我們也把課堂搬到教室外,去校園里參觀和認識常見的植物,并做好觀察記錄,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去奶牛養(yǎng)殖場,了解奶牛如何養(yǎng)殖的,牛奶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等等。讓同學們真正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能讓生物學以致用。
3 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具,提高課堂效率
從心理學上講,人們對新穎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生物課程中有些內容,比如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光合作用、反射弧等內容。光憑老師的講解和平面掛圖的配合,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還是抽象、難以理解。利用多媒體特有的感染力和知識容納量,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視聽感官多重刺激,無疑會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再比如,在介紹知識成果、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行為、植物資源、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時,采用錄像機就能很好地完成。在觀察細胞的顯微結構、生物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等方面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突破重難點更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一些演示實驗(如觀察花的結構、心臟的結構、腎臟的結構等實驗)中,采用實物投影儀會讓學生觀察得更仔細。所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減少教師講述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體驗課堂美、學習美、知識美。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學生學習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多年來我一直對如何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深感興趣,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對知識充滿了好奇,對學習飽含著熱情,在知識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并在學習中享受著收獲的喜悅和快樂。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在遵循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把握學生學習心理上,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運用心理學原理,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希望有一天真正實現(xiàn)了“課未始,興已濃;課正行,興愈濃;課已畢,興猶濃”,我們生物教學“高效課堂”的春天才真正來臨,我們廣大的生物教師才能真正解放自己!讓老師教的輕松而高效,學生學得快樂而高效!
參考文獻
[1]林珍.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M].現(xiàn)代出版社,2018-9.
[2]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6年7月20日版;(修訂稿);
[3]趙麗琴.怎樣讓學生愛學習[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
[4]崔祖瑛,侯書森.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M].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7-1.
作者簡介
王玨霖(1980-),女,漢,四川省內江市,中二,本科,成都樹德博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