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媛,周郁秋,秦仕達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護理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簡稱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輔助作用,改變以往“填鴨式”教學模式,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1]。但我國現階段大部分的高等院校的合班授課情況在開展PBL教學時存在一些限制,很難保證這種教學方法的有效性[2]。因此,我校護理學院教師嘗試將小組教學形式與PBL教學方法有效結合形成以學生之間團隊協作、教師以開放性問題為導向的小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婦產科護理學部分章節(jié)的理論課堂教學,探索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教學模式在婦產科護理學大班理論教學中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校2015級護理學本科兩個合班授課學生為研究對象,第一個合班(A班)為1、2、5班,第二個合班(B班)為3、4班;采用抽簽法對兩個班級進行分組,最終A班為對照組,B班為實驗組。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所學課程、平時成績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學生按傳統(tǒng)授課模式進行教學;實驗組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教學法進行教學,兩組的授課教師相同。
以婦產科護理學中“異位妊娠”的護理這一節(jié)內容為例,課時為2個學時,將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教學模式引入B班教學,主線采用PBL經典教學步驟進行,包括:課前教師確定討論問題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上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并匯報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課后以自測題的形式考查學生的掌握程度。最終通過期末成績和學生評價反饋,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具體實施如下:
1.根據本章節(jié)中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案例的編寫和相關輔助媒體資料的搜集,整理后以問題的形式羅列至班級QQ群。
2.考慮到學生課前準備的便利性,以寢室小組為單位,采用便利分組法將B班學生進行分組,共分為9組,每組8人,每組有一名負責人進行協調分工。在課前每組負責人隨機抽取任務,將內容發(fā)放各自小組微信群中,如第一小組抽取的任務為“異位妊娠的病發(fā)病原因”,該組成員課前要對老師發(fā)送的相關案例及輔助視頻進行分析學習。
3.課上按本章節(jié)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定義-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原則-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為了保證全員的參與性,教師根據課堂表現給出學生平時成績,每組負責人進行匯報后由全班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討論,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該組成員進行任意提問,該組成員負責解答,教師進行階段性總結并對存在的知識盲點進行講授。
4.課后教師通過各組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知識點匯報程度及其他學生對問題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匯總,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課后自測題的強化訓練,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5.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實驗組的每位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學生對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教學模式的評價,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教改的滿意度。同時采用大學生學習能力量表對兩組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測評[3]。
將兩組學生問卷數據和期末成績輸入SPSS 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大學生學習能力量表采用均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期末成績采用百分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和期末成績得分差異。
通過問卷測評實驗組學生總滿意度達到98.6%(見表1)。
表1 實驗組學生對教改的滿意程度情況 [n(%)]
采用配對t檢驗對兩組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測評結果顯示通過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獲得與應用能力及學習資源管理與應用能力;兩組學生期末婦產科護理學考核實行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閱卷。結果顯示兩組試卷成績總分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在大學生學習能力問卷總分及各維度上得分情況分)
注:*表示相比對照組,P<0.05
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學習模式已成為各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標[4]。但由于我國部分高校教學資源的受限,授課形式多為合班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難做到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探索高效的普適性教學模式尤為重要。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己探索與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作為引導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能夠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和探索空間[5]。但現階段由于課程進度的高負荷及班級授課規(guī)模的限制,在開展PBL教學時效果較差。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團隊間的合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協作能力,但其重點在于學生之前如何做到資源最大化,達到高效的小組合作,這就需要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把握全局[6]。本研究將傳統(tǒng)的PBL教學方法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形式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護理專業(yè)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中,結果初步顯示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反饋較好。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能夠以高漲學習熱情投入于小組合作學習中。
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使大學生在大學學習中獲益匪淺,而且能使其在畢業(yè)后的自我可持續(xù)性學習和科學研究中受益終身,因此,培養(yǎng)高校大學生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既能達成“學術目標”(問題的解決),又能達成“合作目標”(合作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目標),能獲得最大教育教學效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