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東江廣雅學校,廣東惠州 516123
微課(micro class),顧名思義即微觀課堂。高中英語的微課不受時間、地點、人員限制,事先錄制好、上傳,學生便可以在隨時隨地進行在線或下載觀看學習。
高一剛入學的學生,在學習習慣、思維上,暫且保留著初中學習的某些特性。對于高中英語課堂容量突然增大--單詞量增多、語法深入、聽讀語速加快、練習復雜化等--課前預習和教師的導學便顯得非常重要。若無必要的儲備,學生想在英語課堂跟上節(jié)奏就有困難;沒有充分的預習,對于課堂一些知識點的理解就會很模糊,特別是一些語法的基礎詞匯,僅向英語課堂要效率是很難實現(xiàn)的。因為個體程度的差異性,就需要一線教師針對某節(jié)課知識點繁雜、涉及到的詞匯量大、或者重難點需要耗時分析的部分,提前預設,制成微課,分層導學。這便是制作微課的意義所在。
分層在初高中的各科教學中里已被廣泛運用,是因材施教在現(xiàn)代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微課在不受場地人數(shù)限制的優(yōu)勢下,可以就某一問題,按不同層次難度進行設計,是它的靈活性和特色所在。在學習中,預習為1,先有這個1 做良好開端,才有后面的課堂高效學習、課后鞏固復習等等。如何幫助高一新生做好這個“1”,除了課上必要的導入,課前的導學奠基就顯得尤為重要。
微課導學,關鍵在“導”而非“講。其對于分層教學起到的補充輔助作用,是構成學生上課廣泛能接受、能學會、到能加工已有儲備變?yōu)闀W過程的橋梁。
微課不同于課堂面向全體,其制作更應該有針對性、目的性,階段性目標較之也更加具體、詳細。在導學環(huán)節(jié),課上要簡明、扼要;課前引入則要做到引生入境。微課導學,重在導的方式:語言上應該盡可能多用英語原聲,創(chuàng)設語境;內(nèi)容上貼近文本、對課堂內(nèi)容起到自然過渡作用;背景可不做過多要求,人員一般是一人,有時也可以恰當創(chuàng)設二人或多人情境進行導入,甚至可以引入一些經(jīng)典場景,如電視電影網(wǎng)絡新聞或有意義的娛樂視頻等作為導入鏈接,效果更生動。
高中英語課型無論是哪個版本(人教或外研版等),在課堂教學中,按其內(nèi)容一般都由課文引出詞匯、語言結構、寫作等;因此課型分配也大同小異,如:課文或話題的引入(introduction)、文本速讀(fast reading)、細節(jié)閱讀或語言點閱讀(language points)、語言結構剖析或語法探究(Grammar and structures)、文本寫作(writing tasks)等。鑒于班內(nèi)生源程度,又無法一一進行演練,所以課前語境的導入,詞匯的鏈接,都可以放到微課中進行分段演示和引領。
從認知到思維,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培養(yǎng)人才的方向與目標。微課在設計者手中,是一個思維導引棒,其導向性更多傾向于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觸類旁通地以導課的思路、鏈接到文本、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小到變換英語單詞、深到句型靈活、大到獨立面對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能力與情感的雙重目標。則以小見大,由淺入深促成育人與綜合培養(yǎng)的目的。
在實施一過程中,障礙主要來自于:學生層面--學生不被允許帶電子設備到學校;在校期間也就比較有限的使用班級網(wǎng)絡,自習時間較少,少有時間自行觀看微課;有條件的假期里,學生可以使用手機電腦的時段,學生對自行網(wǎng)上學習微課存在不及時、不夠自覺等情況;一線教師層面--由于備課量大,而每節(jié)微課又要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生,甚至細致化到個體差異接受能力的設計,因此時間分配、層次設計與備課上是一個大問題;另外,材料的有限性,場景的設計等,都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努力與準備。
由于微課的優(yōu)勢,以上問題并非沒有解決的辦法。如果將個人的準備,變成備課組的共同探討,由個人變成集體工作,那么問題的設置就會更有專業(yè)性、廣泛性;學生層面,如通過讓學生打卡學習等方式,或者“闖關訓練”等趣味方式,吸引更多學生來關注,那么微課導入對于課堂的高效學習,無疑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