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一例高職院校學生曠課問題的心理咨詢案例分析。求助者李某在大二上期因為迷戀去網(wǎng)吧打游戲,經(jīng)常不去上課,根據(jù)對臨床資料的整理和心理學相關原理,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對求助者進行五次心理咨詢后,根據(jù)求助者的自我評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測驗結(jié)果以及咨詢師的評估,焦慮、緊張、偏執(zhí)情緒得到緩解,曠課行為得到糾正,社交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焦慮 曠課 一般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 合理情緒療法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李某,男,21歲,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二學生,工程造價專業(yè),高職??疲椿?,漢族,無宗教信仰,該生求助時曠課行為已持續(xù)了四周。
(二)個人成長史:求助者性格內(nèi)向孤僻,自尊心強。在家是獨生子女,父親身體不佳,罹患尿毒癥已五年,現(xiàn)已喪失勞動能力,母親在工廠里打工,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屬于低保家庭。父親患病前家里屬小康家庭,在五年前父親患病的時候,求助者在讀高一,在外住讀,由于母親在工作之余還要照顧患病的父親,平?;緹o暇顧及求助者,父母親與求助者之間的溝通非常少,導致求助者從高中時性格開始變得內(nèi)向孤僻,不喜讀書,學會了去網(wǎng)吧打游戲,因此高考也只考了個??茖W校。雖然家里條件不好,但求助者的母親從不克扣他的生活費和零花錢,也導致求助者沒有責任感,從來感受不到家庭的負擔,在同學面前也非常的要面子。一年前剛進入大一的求助者,由于踏進了一個新環(huán)境,在周圍寢室同學學習氛圍的感染下,堅持每天都去上課。整個大一下來,求助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績一期不如一期,所以開始泄氣了。在大一暑假,由于準備貧困生建檔材料的問題,求助者的母親向班主任老師打電話了解情況,順便說明了家庭情況,讓班主任評助學金時一定要考慮。求助者當時在一旁聽到了母親與班主任的對話,埋怨母親如實道出家庭情況,擔心會遭同學和老師瞧不起。一直懷揣著這種擔心開始了大二的學習生活,開學后班主任在辦公室詳細詢問求助者家庭情況的時候,發(fā)現(xiàn)班上的兩位同學在場,求助者從此就非常擔心那兩個同學會把這些情況說出去讓全班同學都知道,所以從此以后求助者見著老師和同學都非常的不自然,擔心他們瞧不起求助者。正是由于這種胡思亂想,讓內(nèi)向孤僻的求助者更不能自然地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從而導致求助者曠課去打游戲,尋找虛擬世界的溫暖。求助者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精神病家族史。
(三)精神狀態(tài):意識清醒,思維正常,情緒焦慮、緊張,話不多,自知力存在,言行一致,有求治愿望,未見有明顯的精神病性癥狀。
(四)身體狀態(tài):近一個月睡眠較差。
(五)社會功能:近一個月曠課節(jié)數(shù)達到20節(jié),曠課時間大部分用來去網(wǎng)吧打游戲,但晚上會按時歸寢。
(六)心理測驗結(jié)果:1)SCL-90量表顯示:因子分為軀體化1.8,強迫1.9,人際關系敏感2.7,抑郁1.6,焦慮2.7,敵對1.7,恐怖1.9,偏執(zhí)2.5,精神病性1.5。從中可以看出,其中求助者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偏執(zhí)因子分別略高于正常范圍。
2)焦慮自評量表(SAS)分:粗分45 分,標準分56分,提示有輕度焦慮。
二、評估與診斷
(一)評估:根據(jù)對臨床資料的整理,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個性偏內(nèi)向、孤僻、較難適應外部環(huán)境;固執(zhí),自尊心強,敏感,易受暗示,情緒不穩(wěn)定。該求助者整體心理健康狀態(tài)較差,主要表現(xiàn)為認知上存在錯誤的觀念;情緒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心理問題引發(fā)的軀體癥狀表現(xiàn)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一個月。
(二)診斷:對該求助者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1.診斷依據(jù):
(1)根據(jù)確定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項原則,該求助者主客觀世界統(tǒng)一,知情意協(xié)調(diào)一致,有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自知力完整,主動就醫(yī),并且沒有幻覺、妄想等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
(2)該求助者的癥狀表現(xiàn)(如焦慮、自責、偏執(zhí)、睡眠不好等)在1個月左右,持續(xù)時間較短,情緒反應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內(nèi)容尚未泛化,沒有影響邏輯思維,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心理沖突與現(xiàn)實處境直接相聯(lián)系,有明顯的道德性質(zhì),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jīng)癥。
(3)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在近期因家庭狀況被母親泄露給班主任后發(fā)生的,內(nèi)容只局限于沒有按時去上課,人際敏感只局限于本班同學,尚未泛化,反應強度不太強烈,思維合乎邏輯,人格無明顯異常,可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2.病因分析:
(1)生物學因素:求助者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因此沒有明顯的生物學因素。
(2)社會學因素:求助者家庭因父親患尿毒癥五年,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經(jīng)歷了該負性生活事件后,自信心受挫。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認知(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就會被別人看不起);個性特征內(nèi)向孤僻,因為是獨生子,母親從小對他倍加寵愛,形成了求助者自尊心強、敏感的性格。缺少和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溝通,人際溝通能力差,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差,一遇到問題就逃避現(xiàn)實。
三、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詢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因為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家庭情況,也不能將它公之于眾,從而導致不能適應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焦慮、緊張等情緒。其原因是在其成長經(jīng)歷中,父親生病前家庭狀況一直很好,父親生病后母親并沒克扣求助者的開支,造成求助者不能坦然接受父親生病后造成的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的事實,從而形成“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會被人看不起”的錯誤認知模式,導致求助者在人際交往中逃避現(xiàn)實環(huán)境而出現(xiàn)曠課的行為。不過,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為異常還沒有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只是一般的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對此類問題是最有針對性和有效的。為此整個過程應以消除錯誤的認知,建立新的、合理的認知為核心,結(jié)合行為治療手段,循序漸進式地矯正不良認知,建立起新的認知模式,并在新的認知模式的指導下,逐步內(nèi)化成為求助者的自然行為。
(二)咨詢時間與收費
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50分鐘左右,共5次
咨詢收費:免費(針對本校學生不收費)
心理測驗收費:SCL-90、SAS量表測驗免費
四、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
1.任務
(1)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2)收集求助者的相關信息,了解基本情況;
(3)焦慮、人際敏感行為與偏執(zhí)的臨床評估,有關心理測量;
(4)明確求助者的主要問題,探尋其改變意愿;
(5)進行咨詢分析,作出心理診斷。
2.咨詢過程
(1)填寫咨詢登記表,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guī)則;
(2)耐心傾聽求助者的訴說,鼓勵求助者盡可能地宣泄自己積壓的不良情緒,使求助者獲得了尊重、信任和理解。
(3)通過攝入性談話、觀察了解等方式收集求助者的臨床資料,了解其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尋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4)讓求助者獨立完成心理測量——SCL-90(90項癥狀清單)和SAS(焦慮自評量表)。
(5)將心理測量結(jié)果反饋給求助者,并將問題做初步分析;
(6)與求助者商定咨詢目標和咨詢方案;
(7)簡單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
(8)布置家庭作業(yè):認真思考咨詢師的談話并提出問題。
(二)咨詢階段
1.任務
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幫助求助者在人際交往中樹立自信心,不因自己的外在條件不佳而感覺比人低一等,學會平等地跟人交流溝通,改善人際關系;引導求助者更好的控制、表達、抒發(fā)自己的焦慮、緊張、偏執(zhí)等情緒,從不良情緒狀態(tài)中盡早走出來;讓求助者認識到“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就會被別人看不起”,這是一種不良認知,促使其改善性格上的弱點。通過改變認知,讓其適應環(huán)境,最終糾正曠課行為。2.咨詢過程:
(1)再次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強化求助者對ABC之間關系的理解。
(2)進一步評估其對行為的解釋,從深層次挖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要求求助者按照以下方式,嘗試把自己的問題在咨詢師的指導下都表示出來。
誘發(fā)事件A:大一暑假家庭情況被母親透露給班主任,大二開學后班主任跟求助者的關于家庭情況的談話又被兩名同學聽到。
不良情緒C:情緒焦慮;緊張;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自責;心理問題引發(fā)的軀體癥狀表現(xiàn)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一個月。錯誤認知引發(fā)的行為問題為曠課打游戲,但還未持續(xù)到一個月時間。
不合理信念B:一是“母親不應該向班主任透露家庭情況,還特意強調(diào)讓班主任在評助學金的時候特別考慮我,我害怕因為申請了助學金會被別人看不起”。二是“班主任不應該在辦公室大庭廣眾之下跟我討論我的家庭情況,剛好讓班上的兩名同學聽到了這個情況,我擔心由此傳遍整個班級,我無法好好地跟他們相處了”。三是“當老師和兩名同學都知道此事后,我再回到宿舍,他們一提到什么家庭條件我都感到很敏感,覺得他們好像是知道了我的家庭情況,看我的眼神都有點變化。班上的同學也是,特別是見到那兩名同學,非常的不自在,導致我每天行為處事都非常緊張敏感,所以我選擇了曠課打游戲,逃避現(xiàn)實去虛擬世界尋找溫暖”。
(4)布置家庭作業(yè):要求求助者對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認真思考,目的是幫助求助者把注意力從過分關注情緒反應和誘發(fā)事件上轉(zhuǎn)移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讓求助者領悟到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5)針對上階段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詢師通過與求助者交談與辯論、啟發(fā)與引導,幫助求助者改變不合理信念。
(6)布置家庭作業(yè):要求來訪者針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寫出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SA)。
(三)結(jié)束和鞏固階段
1.任務
(1)學會合理評價,對緊張/焦慮/偏執(zhí)的自我管理;
(2) 繼續(xù)識別負性自動想法;
(3)加強與宿舍同學、班上同學各方面交流;
(4)改變錯誤認知,糾正曠課行為。
2.咨詢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yè):根據(jù)求助者每天對自己情緒行為的記錄讓求助者詳細描述平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煩意亂的情境,以及與同學接觸的感受并解釋自己何以有這種感受;
(2)與求助者進行角色扮演,這次由求助者扮演同學、咨詢師扮演求助者,讓其觀察“求助者”在何時產(chǎn)生情緒反應并進行分析;
(3)進一步分析負性自動想法,明確行為與認知的關系,引入合理認知 “外在條件不影響與同學的平等交往”,因此坦然融入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不必逃避現(xiàn)實曠課打游戲。
(4)布置家庭作業(yè):要求求助者進一步堅持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對情緒行為的記錄,定期反饋給咨詢師。
五、咨詢效果評估
(一)求助者自我評估:不再像以前那樣在宿舍和教室就緊張敏感了,開始重新和宿舍同學交往,和班上其他同學交往也感覺是愉快的。
(二)他人反饋:宿舍同學認為李某變得開朗了,性格不再那么內(nèi)向孤僻了;李某的輔導員老師也說李某已經(jīng)每天按時去上課了。
(三)心理咨詢師評估:求助者已基本改變不良認知;焦慮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緒癥狀(緊張、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自責)得到了改善;軀體癥狀(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夠較坦然地面對宿舍同學和班上同學,輕松的和同學友好相處;能夠愉快按時地去上課了。
(四)心理測驗結(jié)果:1)SCL-90:人際關系敏感1.9,焦慮1.9,偏執(zhí)1.8??梢娗笾呷穗H關系恢復正常,焦慮減輕,偏執(zhí)減輕。
2)焦慮自評量表(SAS)分:粗分39分,標準分48分,提示沒有焦慮。
參考文獻:
[1]劉康等.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82-83.
[2]劉康等.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3]劉康等.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4]黃希庭.心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5]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黃希庭等譯.認知心理學[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
[7]王甦,汪安圣.認知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8]Best著,黃希庭主譯:認知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柏雨竺(1985年10月--),女,漢族,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人文地理學、旅游管理與規(guī)劃等。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輔導員專項重點項目“高職院校學生曠課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ZY2018FZ0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