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正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的方向轉變,如果能夠提升初中化學課程的合理性,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其中考復習的效率。復習是知識的梳理與能力提高的關鍵階段,教師應熟讀并領會《考試指導意見》對中考復習的要求和建議,在復習階段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中考復習;建議
一、 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模型構建
初中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化學知識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思維方法、科學態(tài)度以及對科學本質的認識,也就是由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的三維體系所構成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那么,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從知識維度方面看,《2018年版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化學》(以下稱為《指導意見》)的考試內容與要求分別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實驗與探究三方面做出詳細說明。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稱為“課標”)中對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所要達到的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是這樣描述的:“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步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因此,“實驗與探究”顯然是對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從能力維度方面看,借鑒劉樹前在《高中生化學素養(yǎng)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中提出的化學素養(yǎng)應包括:能正確理解化學核心概念,有效處理生活中的化學信息,認識化學學科的特點的研究方法,辯證看待化學的價值。以及《指導意見》對化學學習能力方面要求:“通過對簡單的化學事實(實驗現象、模型、圖表及自然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準確提取有效信息,并與已有知識整合的能力。”可見,無論在生活中對化學信息的提取和處理,還是在學習過程中對化學題中的信息處理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指導意見》認為學生應該能夠“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與要素,了解觀察、實驗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具有設計簡單化學實驗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從價值觀角度分析,《指導意見》中的命題原則提出這樣的幾點要求:“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應注意弘揚正能量,引導正確的學科價值觀以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適當增加開放性試題,做到試題形式、思維過程、答題標準多樣化,注重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敝锌妓疾榈幕瘜W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考題中還要凸顯崇尚科學、社會責任感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等科學品質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課標》對學生接受了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之后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所要達到的目標中還提及:“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笨梢?,熱愛學化學也是價值觀維度所包含的內容。綜上,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觀維度方面囊括了:熱愛學化學、崇尚科學、創(chuàng)新意識等科學品質、社會責任感。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構建出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模型,包括三維度九方面,這九方面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初中化學學科素養(yǎng)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二、 貫徹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迫切性
反觀目前初中化學的教育現狀:“年年兩本書,新課加復習”導致很大一部分教師迫于升學率等各種各樣的壓力急于求成,采取了“立竿見影”的制勝之法——“背多分”加題海戰(zhàn)術,為了眼前的分數而使學生被迫在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氛圍中學習,絲毫體會不到學化學的樂趣,使大多數學生剛開始學化學就對化學這門課失去興趣甚至深惡痛絕,最終影響到學生個人的發(fā)展。
初中化學教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夠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及綜合素質的重點知識,通過實驗的開展對學生的科學思維進行引導與培養(yǎng),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應用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才是初中化學教師真正的使命。
三、 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措施及備考建議
(一) 構建知識網絡,提升思維廣度
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模塊化復習,引導學生自覺對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類比,將知識網絡化。只有對這些實實在在的知識不斷地加工、整合和運用,才能提高學生頭腦中知識的整體性和概括性水平。
1. 物質轉化圖
初中化學有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紛繁龐雜又瑣碎零散,學習的時候難成體系,復待到中考總復習的時候更是令人望而生畏。所以,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比如,以二氧化碳為中心,可以繪制出這樣的含碳元素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圖。讓學生自己嘗試將學過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用網絡圖聯系起來,尤其是要建立各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圖,一旦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便能形成“元素觀”“轉化觀”等化學基本觀念,最終讓學生在真實而有意義的實際情境問題解決中應用學科觀念。
2. 思維導圖
無論在新授課還是復習課中,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提綱,思維導圖都具備較為顯著的優(yōu)勢。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思維導圖的容量比提綱更大,無論是核心詞還是相關的知識群落都可以包括在其中。此外,思維導圖能夠對知識體系進行整合,與傳統(tǒng)提綱相比具有可伸縮性的優(yōu)勢,能夠幫助學生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建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考視野。最后,思維導圖可對學生的大腦進行激發(fā),其能夠將關鍵詞與圖案進行聯系,如此就可以訓練學生的右腦,提升學習效率。比如在氣體制取專題復習中對氧氣的制取和收集進行回顧時,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
(二) 實驗探究
在《課標》的“教學建議”部分提到:“教師應充分認識科學探究對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的獨特價值,根據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有效組織和實施探究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教育功能。”所以,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手實驗,重視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項,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思維。還可以布置學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完成家庭小實驗,比如“制作簡易凈水器”“用花瓣或蔬菜自制酸堿指示劑”“自制汽水”等,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操作驗證,在豐富多彩的實驗探究中增強化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科素養(yǎng)。除了平時的教學,在中考復習階段也可以設計綜合性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將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比如,在酸堿鹽的復習課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多種離子,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設計實驗進行鑒別,在一連串的離子鑒別實驗中,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被喚醒,實驗操作技能得以提高,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三) 聯系生活實際,滲透STS教育理念
在《課標》的“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部分指出:“教師應注意從廣播、電影、電視和報紙等大眾媒體中,選取一些與教學內容結合緊密并能反映現代科技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適合學生閱讀和觀看的資料供學生學習和思考,體現化學課程與現代科技發(fā)展的密切聯系。”近年來,從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中也可以看出,命題者注重將義務教育階段化學知識與科技前沿問題的結合,出現了一批以“鈦合金”“CO的應用和治理”以及“嫦娥系列探測器”等科技前沿問題與中考試題結合的經典范例。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要強化思想,在業(yè)余時間內加強學習,同時利用互聯網等多種途徑對最新的教學資料進行搜集,通過歸納整理將其與初中化學知識進行融合,讓學生能夠在現實中接觸到最新的科技前沿動態(tài),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知識,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將整合好的材料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點知識進行結合,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提高中考化學的復習效率。
四、 結語
在中考復習階段,機械刷題容易禁錮學生思維,嚴重阻礙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復習內容和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靜泓.基于初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
[2]盧國田,杭亞萍.基于化學學科觀念的化學課堂教學——以“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為例[J].化學教學,2016(3):45-48.
作者簡介:
賴曉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