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明
(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zhèn)江中小學,廣西 河池 530700)
自主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如何學習,自覺、主動的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中去。在課堂上,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主動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自動探究的能力。該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課堂的主動權是學生,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足夠的權利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方式。
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方面,具體來說,常見的、影響較大的可以分為三個客觀方面。
一是學生本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如何、態(tài)度如何,都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說,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較大,自我效能感指學生對完成某一項任務所具有的行為能力的自信程度,一個學生如果有較好的自我效能感,其自信會得到更大的提升,對未知的事情也會充滿憧憬,能夠滿懷信心的去努力,相反的,如果一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較低,其完成任務的信心就會減弱。
二是教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直接指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深刻的影響著學生,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生,平時接觸的事物較少,自己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就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
三是家庭,在農村,我們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對孩子會有更多的溺愛心理,而這種溺愛心理恰好不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產生依賴感。
學習需要一定的氛圍,只要有了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慢慢培養(yǎng)起來。因為我國國情所決定,現(xiàn)階段我國還是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大前提條件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施有點困難。因此,為了改革教學模式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和實際情況,安排一定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小學課堂上也存在梯度式教學,因為學生掌握的基礎不一樣,所以,對于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進行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思考和討論。一次次的從教學實際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即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和藹可親的。能夠和學生打成一片,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既有助于班級管理,又有助于教學。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更多的也要教給學生與人相處、交往的道理,;老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能夠更好的影響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快的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小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教師一方面就可以做到的,影響小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因素有很多,最具有影響力的就是學校老師和家庭。老師和家庭的有效溝通,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教師來說,和家長多溝通,可以更加的了解學生的特點和脾性,畢竟除了在學校,學生待的最多的就是家里,家長對于孩子的脾性是最了解的,也有助于教師進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師與家長多溝通,有利于家長正確的教育孩子,在農村,家長的教育水平不一,很多的教育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很多時候不僅不利于小學生的性情習慣養(yǎng)成和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還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叛逆的心理。而教師作為專業(yè)的教育人員,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可以給家長提建議,以正確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家校進行有效的、長期的溝通與交流,互換信息,對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利的,在家校共同教育之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性情品質的養(yǎng)成都是有著很大的幫助。
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學生自身喜歡學習,能夠動腦努力學習;老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多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場景和氛圍,讓學生習慣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敢于與老師交流、樂于與老師溝通;家校有效聯(lián)系更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推動劑,促進學生更快、更好的發(fā)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