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構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牢固掌握理論知識基礎上,鍛煉綜合學科能力。在具體實施中,教師要運用有效教學策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針對學生特點設計開放性的教學問題,采取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知識吸收和理解水平。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化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16-02
引 言
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構建和很多因素有關,教師不僅要從課程特點出發(fā),設計科學可行的教學實施方法,也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給予學生更多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快地吸收和掌握大量知識原理,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形成與提升。
一、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這是很重要的教學構成部分,也能為后續(xù)更為復雜的知識內容學習打下基礎。教師在教學基礎知識時可以靈活變換教學方法,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更有效地獲知這些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印象會更為深刻,對涉及的知識要點理解掌握程度也會更加理想。此外,教師還可以多構建一些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和體現(xiàn)的范例,可以透過一些典型實例的引入,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作用原理有更充分的認識。這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能夠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論基礎知識[1]。
以“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對SO2的化學性質進行講解時,除了SO2自身的漂白性、還原性和酸性氧化物性質以外,還要結合SO2對大氣的污染進行分析。SO2在排放過程中會產生兩種污染:一是通過氧化生成SO3,然后和大氣中的CO2一起形成酸雨,對建筑物造成嚴重的腐蝕;二是部分SO2會形成微粒污染大氣環(huán)境。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xiàn)一些大氣污染的圖片,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這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污染物質的作用原理,提升其整體的學習效果。理論基礎的夯實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掌握更加復雜的知識內容,是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開端。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樣重要,這也是學生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部分。高中化學中的實驗內容有很多,很多知識點的學習和物質性質的探究,往往是基于實驗過程展開的。不僅如此,實驗的形態(tài)也很多,且操作的難易程度還會有所差別。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驗活動的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實驗探究的空間。這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加深學習印象,讓學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原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維,讓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相關知識[2]。
例如,在學習有關于有機化合物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從教學主題出發(fā)設計探究活動,利用實驗促進學生驗證個人想法。在課堂開始,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吸引學生的探究注意力,提出像“已知有機物A的水溶液,怎么確定有機物A的結構呢”的問題,促進學生互相討論。這個問題比較抽象,一開始學生會有較大的思維障礙,也找不到問題解答的突破口。此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亟o予學生思維上的引導啟發(f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物質結構分析判定的一些有效方法。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后,學生慢慢得出分離提純、結構鑒定、確定元素組成、確定相對分子質量等想法,課堂學習的氛圍變得輕松融洽。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不僅能讓學生很好地應用學過的知識,也可以幫助其形成探究思維。因此,化學課堂上教師要多設計實驗探究活動,讓知識學習的整體趣味性更強,這也是鍛煉學生學科能力與素養(yǎng)的一種有效的實施方式。
三、設計開放性的教學問題
隨著學生知識學習的慢慢深入,教師要逐漸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答各種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從問題教學出發(fā)來達到相應的培養(yǎng)效果。在學完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后,教師可以從知識要點出發(fā),設計一些相應的思考問題。最好是在問題設計中融入更多的開放性元素,這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探究空間,也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鍛煉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和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教學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后,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設計問題:首先給學生呈現(xiàn)一組圖畫,請學生猜測第一組圖片中的黃綠色氣體和第二組圖片中泄漏的某液體是什么;揭曉答案后,請學生依據(jù)上述兩個事件分組討論,然后分小組匯報發(fā)言,逐一分析從中得到的氯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學生總結并展示后,再提出新的問題:對于消防官兵最后的處理方法,我們能看出氯氣可以與堿和水發(fā)生反應,那么究竟是怎樣的反應呢?這個教學推進過程將氯氣的性質做了很好的呈現(xiàn)。學生從對這個開放性問題的探究中很好地認識到了氯氣的基本性質,并且最終推測出氯氣和堿發(fā)生反應可能會產生的物質。這些都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在大膽猜測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物質的作用方式和物理化學性質,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四、采取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
在對學生展開學習評價時,教師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并且在評價標準的設置上要科學合理。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出發(fā),綜合有效地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3]。例如,當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最終解決問題的成效,也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解題路徑。學生如果能夠產生一些新穎有趣的思維模式,形成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即使最終問題沒有得到充分解答,其積極思考與探究的行為也應受到表揚。此外,在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時,教師要更多地從學生自身的情況出發(fā),多和學生過往的學習成績相比。只要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值得肯定,且在已有基礎上取得了進步,教師都應當給予認可。良好的教學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的設置,會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收獲,尤其是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后,學生會更愿意融入課堂,能夠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和引導進入問題的探究中。這些都是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可以產生的積極效果,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很好的實踐方式。
結 語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運用有效方法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問題和采取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張琛.探析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化學教學[J].學周刊,2017(22):62-63.
黃彩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8(08):63-64.
楊斌元.淺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2017(10):55.
作者簡介:單玲玲(1989.2—),女,江蘇響水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