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灝瀅
一、初中學生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設計策略及活動方式
(一)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設計原則
1.貼合學生生活,能調(diào)動生活體驗
學生寫作要有話可說,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內(nèi)容儲備,而每天的學習、家庭、社會生活是學生寫作最好的材料庫。學生覺得作文無話可寫,更多時候是沒有意識到身邊有許多值得觀察、關注、體驗、思考的細節(jié)。如果學生能以自己的生活為本,能習慣在生活中取材,那么寫作內(nèi)容即是信手拈來。真實的生活體驗能讓學生產(chǎn)生真實的感受。要提升寫作能力、水平和作文質(zhì)量,除了要有內(nèi)容可寫,還要讓學生有情感可抒發(fā),真實的生活體驗即是學生真實情感的來源,只是需要指導學生去感受它、記錄它。
因此,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設計原則,首要應該是要從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出發(fā),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活動才能喚醒學生真實感受。或者通過活動調(diào)動學生曾經(jīng)有過的生活體驗,把真實的生活體驗引進課堂,讓學生能在活動中關注自己的生活細節(jié),讓學生重溫在經(jīng)歷這些事情時的真實感受,并學會將之記錄下來。
2.貼合學生興趣,能激發(fā)參與感
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關鍵是學生要親身參與體驗,從而產(chǎn)生真實的感受,引發(fā)思考并有話可寫。因此,學生活動體驗作文教學中的參與度尤其重要,設計體驗活動,應充分考慮學生興趣,貼合他們的年齡特征,促進他們主動投入到活動中來,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參與度與參與感?;顒淤N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認真參與體驗實踐并主動思考,并促進了學生真實地記錄下所思所想。
3.貼近學習目標,活動有的放矢,使學生有話可說
活動體驗作文教學課程,目的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技巧,因此,設計活動體驗作文教學課程,絕不能脫離課標要求,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7~9年級)寫作要求,設計活動體驗作文課程,明確活動目的,通過活動滲透、達成寫作教學目標。
(二)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活動方式
1.閱讀體驗活動
“寫”應以“讀”為基礎,以“讀”導“寫”,在“讀”中充分進行積累,讓學生的詞庫豐富起來,語感培養(yǎng)起來,在實際寫作中學生才能文從字順,文句信手拈來。
課內(nèi)閱讀體驗活動:閱讀體驗活動可以整合課內(nèi)課文進行開展,相關主題的課文,可以整合在一起,形成對比閱讀,促進學生通過對比閱讀,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思考與感悟。
課外閱讀體驗活動:課外閱讀資料的引入、補充,可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文學類型,多角度地看見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而產(chǎn)生新的思考。
閱讀分享實踐活動:除了個人的閱讀積累之外,閱讀后的分享交流可以讓學生看到不同角度的思考,從而開拓了思維。同時在交流后,老師進行寫作指導,把“讀”與“寫”充分結(jié)合起來。每次閱讀系列活動,都持續(xù)幾個星期,把“讀”的積累充分進行分享,同時及時以“讀”導“寫”,融入寫作指導,充分發(fā)揮閱讀實踐的效用。
2.游戲體驗活動
在游戲中,學生更能放松身心,主動投入體驗。并且通過參與有目的的游戲體驗,學生會在活動中不斷產(chǎn)生思考與感受,從而產(chǎn)生啟發(fā)??赡7庐斚铝餍械脑娫~節(jié)目,調(diào)動學生的親身體驗,促進學生積累大量的詩詞并運用到作文中。通過參與活動,能得到活動體驗,并生動地記錄下游戲過程,體現(xiàn)從游戲中獲得的所思所想。
3.生活實踐體驗活動
要求學生寫作有真情實感,活動體驗作文教學中的生活實踐體驗活動是較好的形式,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通過真實的生活實踐體驗,學生走進生活,關注生活的不同側(cè)面,感受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動人細節(jié),從而產(chǎn)生真實的感受與感悟。
可開展“動人瞬間”生活素材收集的常規(guī)活動,也可開展類似茶文化專題體驗活動。這樣真實的生活體驗,能夠促進學生細致觀察生活,有助于他們學會對事物和活動過程進行生動的描繪,更能通過感受實踐中的細節(jié),產(chǎn)生與生活經(jīng)歷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深刻的思考。
二、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目標設置
1.依據(jù)學習規(guī)律及學段特點設置教學目標
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總體目標設置應依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下稱《新課標》)和《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標準》(下稱《評價標準》)對本學段的具體要求進行。如七年級進行的有關茶文化的過程性寫作系列活動,其中“細心觀察,細致描繪”寫作實踐課,學習目標為: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細心觀察、細致描繪品茶過程;通過活動體驗,增進對茶文化的了解,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修養(yǎng)。這節(jié)課的目標設置,既達到了《新課標》中“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個要求,也非常貼合《課程標準》中對七年級寫作提出的要求“寫景狀物能抓住特征描摹準確、細致、有序”。
2.依據(jù)活動特點設置教學和學習目標
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教學和學習目標,還應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和特點進行設計。應切實思考該活動的內(nèi)容是什么,適合進行怎樣的技法訓練,再進行具體目標的設計,以使體驗活動發(fā)揮最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九年級“乘著音樂的翅膀”活動體驗作文教學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要求學生收集喜歡的歌詞并解讀其妙處和內(nèi)涵。這個活動能體現(xiàn)時代特征,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活動的學習目標就定為“學會引用歌詞美化語言升華主題”,老師進行的具體寫作指導為:巧妙、恰當?shù)卦谖恼轮羞\用歌詞(開頭引入、線索、升華主題、小標題等)。
(二)活動體驗作文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
1.有效指導學生在體驗中進行觀察、記錄,形成真實素材的積累
經(jīng)過活動,學生要有所積累,進而有話可寫,活動過程中及時進行觀察、記錄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具體地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調(diào)動不同感官多角度觀察,把體驗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這樣學生才能積累到真實而細致的寫作素材。針對不同活動特點,老師可指導學生動用多感官、多視覺、多時段觀察。
觀察的階段有益于學生真實地記錄、描摹靜物的特征和姿態(tài),但真實的作文中應能體現(xiàn)由表及里、寄情于物、借景抒情,因此,就要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進行思考。例如進行茶文化過程性寫作系列活動時,讓經(jīng)過沏茶培訓的學生充當“茶藝師”,在沖泡茶水的過程指導小組同學對沏茶過程和茶水進行觀察,這使得“觀察”的指導落到細處。同時,設計觀察記錄學案,引導了學生要從茶名、茶形、茶色、茶味等角度進行記錄,意味著學生需要動用五感去感受、觀察品茶的過程,進而獲得自己獨有的感受和感悟。
2.重視觀察記錄(資料收集)的分享、評價,在分享與評價中鞏固素材篩選的能力,提升寫作思維能力
寫作,要求學生抒發(fā)個人的真情實感,因此所設計的活動體驗作文教學內(nèi)容,其過程中學生所觀察、記錄、積累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從中生發(fā)出的情感與領悟都是獨特的。學生觀察能力不一,積淀各有不同,若不加指導地讓學生直接寫作,則仍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無話可寫,或會出現(xiàn)中心不集中、選材不得當?shù)葐栴}。
因此,體驗活動過后,應對觀察記錄進行分享,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對收集的素材進行整合,以PPT、手抄報、小作品等形式呈現(xiàn),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其他同學進行點評、評價、補充,之后對自己積累的素材進一步的篩選、整合。
這能使學生間體驗經(jīng)歷進行差異互補。學生在與同學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檢視自己的觀察過程,促進下一次體驗活動更好地進行;也能在分享交流中,學會舍棄冗雜的記錄內(nèi)容,留下最能表達自己見解的素材。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在寫作中確立寫作中心,篩選素材的過程,細化了這個過程,學生能形成檢視自己審題、立意、選材的能力,對寫作最基本的步驟能進行反復訓練,并進一步提升寫作思維能力。
觀察記錄(資料收集)分享與評價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其中一種是課堂分享,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自由展示收集的資料或觀察記錄,小組內(nèi)進行評價、建議、互補,進而在班級中進行展示,老師和同學進一步進行點評,促進學生篩選、完善自己的素材。
課堂分享的益處在于,學生可以及時得到反饋,能夠很快知道自己在素材收集、整理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其反思參與體驗活動的效果,體會活動體驗對于寫作的幫助。
與此同時,課堂分享應重視評價的質(zhì)量,老師應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促使學生在課堂上針對素材內(nèi)容,圍繞主題,進行有效交流,可以設計評價表,以體現(xiàn)出評價的重點。
3.結(jié)合活動體驗寫作片段進行寫作技法的指導
活動體驗最終是為了作文教學服務,學生獲得寫作素材和真情實感,最終把這些素材準確地運用到作文中,把自己的情感真實、準確地表達出來,才是活動體驗作文教學的真正意義與目的。學生經(jīng)過觀察指導、實地觀察、課堂分享、按訓練要求撰寫小作品后,老師批改學生的作品,并進行相關作文指導課。指導課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然后要進行相近話題的命題作文寫作,學生利用自己寫作的小片段作為素材入文,形成完整作文。如完成的作文仍有不足之處,老師就緊扣相關寫作技法進行教學。經(jīng)過指導,學生能針對訓練要點檢視文章,針對問題進行修改,進而能利用所得修改自己的文章,打造優(yōu)作。
責任編輯 邱麗